贾妃看到“蓼汀花溆”,只取“花溆”二字,后弃舟上舆,来至正殿。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后贾妃宽慰贾母和王夫人,又请薛姨妈、宝钗、黛玉进来。母女姊妹深叙些离别情景,及家务私情.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后贾妃命引宝玉进来,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写毕,又命各姊妹各题一匾一诗,宝玉对“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各赋五言律一首。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贾妃挨次看姊妹们的,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原来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不好违谕多做。宝玉尚未作完,宝钗指点他将“绿玉”改为“蜡玉”,以和元妃心意。黛玉代宝玉作诗“杏帘在望”。贾妃看毕,喜之不尽。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贾蔷带领女戏等候贾妃点戏,之后张罗扮演起来。刚演完,一太监便来赏赐龄官,又命再作两出戏。龄官执意做本角之戏《相约》、《相骂》。贾妃甚喜,又额外赏赐。
少时,赐物俱齐,贾妃从头看了,即命照此遵行。太监下来一一发放。众人谢恩已毕。贾妃起驾回鸾,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
【评】
这回书主要写元妃之尊贵,贾府之奢华,众人之心计。
通过描写元妃出场的排场、礼仪、规范,写出元妃之尊贵;通过大观园游幸,写出贾府之奢华;而众人之心计则不声不响,隐含各处。
1. 众人之心计
贾母:“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如同现在的三春姊妹和宝玉。可见对于出色的后代,老太太一直亲自培养,构建自己永恒的影响力。
王夫人:亲自过问女戏、小道姑、小尼姑等事情,并安排下帖去请妙玉。而后面元妃省亲过程中,对于龄官又赏赐,又要再作两出,可见她喜欢看戏;游园时,原文“忽见山环佛寺,忙另舆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班幽尼女道。”可见她尊佛重道。知女莫若母,王夫人投其所好,迎合元妃。
贾政:园子竟用宝玉所题之联额,原文“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结合上回书大观园试才时,贾政不是骂宝玉“畜生”,便是批其“胡说”。可见,贾政为了迎合元妃,毫无自尊。
林黛玉:原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却不好违谕多作。可见黛玉不想淡泊名利,相反她具有攻击性“压倒众人”。后面偷偷代宝玉作诗“杏帘在望”。借他之名,成己之才。
薛宝钗:提醒宝玉,原文“她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争驰了?”可见宝钗也趋炎权贵,不过,她身段柔软,曲意迎合。后提点宝玉改为“绿蜡”。借己之才,成他之名。
李纨:当元妃命“妹辈”各题一匾一诗时,原文“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这是她在整部《红楼梦》中唯一的一首诗。第四回介绍李纨时,原文“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李纨青春丧偶,看似无欲无求,安分守己;“勉强凑成一律”,说明内心也倾慕富贵权势。这为后面她和凤姐的明争暗斗埋下伏笔。
探春:原文“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可见她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后文中探春有很多精彩故事,比如结海棠诗社,协理荣国府,掌掴邢夫人的陪房,可见她的才情、才干和胆识都不错,却在这个争宠献媚的场合,不声不响,韬光养晦。
宝玉:真性情,自风流。暗合上回书中所说“天然”之道。
其它人等中规中矩,不出彩,不露怯。
2.黛玉之生存策略
黛玉辞别父亲,客居荣国府时。
第五回书中提到“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所以在第七回书中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原文“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八回书中宝、黛、钗在薛姨妈家,黛玉训斥丫鬟原文“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讥讽宝玉乳母李嬷嬷,原文“林黛玉冷笑道: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可见,黛玉言语行事都是小姐的款儿,即使跟同等身份的主子闹别扭,绝不会哭哭啼啼作践自己,而是拿下人出气。
黛玉安葬父亲后,再入荣国府时。
宝玉一见黛玉,马上转赠北静王的香珠,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可见黛玉绝非趋势权贵之人。为什么在元妃省亲的场合,黛玉却想“大展奇才,压倒众人”?这回书一开始,写到宝玉所佩之物被小厮解去,而第三十二回中提起过宝玉的佩戴之物都是丫鬟或小姐们亲手缝制。黛玉以为自己的荷包也被宝玉赏给下人,又是赌气,又是啼哭。宝玉却是贴身佩戴那个荷包,非常珍重。当他惹哭黛玉后,低声下气赔不是。第十七回中,宝玉试才大观园,题匾“杏帘在望”时,提议名为“稻香村”。第十八回中,黛玉代宝玉作诗“杏帘在望”,元妃看毕,遂改为“稻香村”。可见,宝黛二人情投意合,心灵相通。通过元妃对宝、黛、钗、三春姊妹的赏赐一模一样,就说明宝玉和黛玉只是暗生情愫,,贾府尊长并未察觉。
这回书里,可以看出,第一:宝玉对黛玉比宝钗、湘云、三春姊妹更亲近;第二:黛玉从此开启哭哭啼啼的模式,只跟宝玉和宝钗怄气。在元妃省亲时,黛玉想“大展奇才,压倒众人”,可见黛玉的心思,以及寄人篱下却无法表明心迹的苦衷。
元妃之哭与宝钗之笑。元妃有多尊贵就有多苦楚,几次哽咽流泪,诉说骨肉分离之伤;而宝钗现在作为待选之人,对于入宫却钦羡欢喜,戏笑宝玉,原文“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而在三十回,宝玉无意拿宝钗比杨妃,原文“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可见那时宝钗刚刚落选,触犯心事,三人的纠葛才正式开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