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第13节

作者: 历史不是僵尸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么好的去处,肯定是赶快把秦始皇这个老大的座驾推过去避雨了。
  其他众人围成一团,将秦始皇的座驾围在中央。
  做领导就是好啊,什么好事都要先紧着他享用,其实什么都干不成。
  甚至有些领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天天坐在办公桌前盯着电脑屏幕不知道在看什么。
  不是有报道说,某领导退休后火车票飞机票都不会买,整个残障人士都不如,无论到哪里都是累赘,他还自我感觉良好。
  过去皇帝估计更是如此。
  秦始皇座驾躲在那里,由大树遮风挡雨也算不错,只是偶尔从树枝缝隙中滑落的一些雨水有些烦人,不过也无关紧要,毕竟比在空地上要好很多。

  这里要说明一点,下雨打雷大家还是要远离大树,特别小朋友千万别学习无知的秦始皇。
  秦始皇那会还没有先进的科学常识,另外又是春天,所以躲在大树下问题也不大。
  秦始皇躲在这么个好地方非常高兴,认为几棵松树救驾有功,当即封为五大夫。
  其实哪里是这几棵松树的功劳,显然是左右随从照顾的周到才是。

  但做皇帝么,有权有势,被照顾惯了,总认为别人的奉献是应该的。
  正像现在很多达官贵人,这二代,那二代的,坐享其成,缺乏感恩之心,宁愿将钱捐给神啊鬼啊的,也不愿意做慈善,好像他的权和钱是鬼神赋予的,殊不知是来自于人民群众。
  这样下去早晚被人民抛弃!
  秦始皇这样封赏几棵大树,而对身边人的功劳熟视无睹,自然会引起大家不满,只是碍于他的权势没人敢说而已,一旦遭难,就难免墙倒众人推了。
  后人应该汲取这个教训。
  日期:2016-06-29 06:43:42

  不久风停雨止,天色渐渐又亮了起来,大家收拾一下准备下山。
  但秦始皇兴致不减,仍然意兴阑珊,于是命人再写一些歌功颂德之词镌刻到石头上。
  这里摘抄下来,供大家欣赏一下: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谨遵职事。昭融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大家不必逐字翻译诵读了,实在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我抄来也是让大家大致了解一下秦始皇当时的心情。
  即便不懂古文也能明白都是些自我标榜的话。
  下了泰山,稍微休整一下,秦始皇车队继续向东行进。
  反正每到一处总要留些锦绣文章什么的就不多说了。
  不久就到了琅琊山。
  一提到琅琊山大家可能眼前一亮,好像有个热播电视剧叫《琅琊榜》,听说还要拍续集,会不会是这里呢?
  其实因为这个电视剧的名字,当时全国各地还真打起了历史笔墨官司。
  在安徽滁州附近有座山叫琅琊山,现在还在,是个4A级风景区,他们自然就说《琅琊榜》写的就是他们那里,名字完全一样么。
  南京一听不干了,安徽佬没文化,剧情描写的明明是金陵城,显然是我们大南京么。

  山东人也不甘示弱,马上说这是写的俺山东的事,琅琊山俺这里自古有之,秦始皇都来过。
  好吧,一下子就蹦出来三个地方傍大款,而且还都有当地历史学家背书。
  为什么争得那么凶呢,无非利益使然,都想借着《琅琊榜》发展一下本地旅游业。
  但究竟哪个对呢,我也不敢乱加评说,毕竟都是历史学家讲的么,搞得好像都很有道理似的。
  古人呢,又不可能活过来解释一番。
  大家各自拿着点有利于自己的蛛丝马迹争论不休。

  搞得好像自己很有学问似的实在没有必要。
  打着澄清历史真相的架势来教训人家就更不应该了。
  你掌握的真是历史真相么,恐怕也未必,睡不着的时候自己也犯嘀咕吧?
  倒不如用开放的态度容许人家对历史细节进行合理演义,再从中获得点感悟不是更好么?
  好了,废话少说。
  回头继续说说秦始皇登的这座琅琊山。
  这座山可以很明确的说是山东的。

  日期:2016-06-29 07:40:00
  在这琅琊山上,秦始皇看到有座古台遗址,但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于是就问左右这是谁建造的。
  当然这事也不算太久远,又比较著名,马上就有人上前回答说:
  “回陛下,这台名叫琅琊台,是越王勾践建造的,主要为了方便勾践向海上眺望。后来晋国,齐国,楚国还有咱们秦国曾经在这个台上歃血为盟一起辅佐周室。从建造到现在估计也有几百年了吧,所以已经被毁的差不多了。”
  秦始皇一听来劲了,就说:
  “一个小小的越王勾践就能够在这荒郊野岭建造琅琊台争霸中原,朕现如今已经一统天下了,难道还不如勾践这个家伙么。传我口谕,马上削平该台,重新建造,而且规模要比这个台大上几倍,以显我大秦神威!”
  秦始皇发话了,谁敢不服从。
  不过有懂行的人还是壮着胆子试探着说:
  “陛下,这么大一个工程,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完成啊,不如我们先其他地方转转,让地方上从长计议。”
  秦始皇一听就火了,怒道:
  “什么短时间内很难完成?就这么个小破台子啊!朕亲自在这里督造,难道还不能完成?”
  接下来谁还敢再磨叽,马上着手安排开干。

  当然秦始皇不会自己动手干,身边的大臣和地方官也不会,这就又苦了当地老百姓。
  一万人不够,两万人,两万人不够,三万人,人多力量大么!
  又加上秦始皇亲自督造,没有人敢偷懒,这效率自然也比平时高很多,三个月就完成了。
  所以现在的领导都爱说“没有干不到,只有想不到"。

  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说还是有点道理的,不过代价也肯定很巨大。
  如果没有考虑好代价和产出的关系,即便做到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还是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决策比较好。
  这瑯琊台基础就有三层,每层高五丈。
  台下面可以容纳好几万人家居住,非常宏大,极为雄壮。
  秦始皇看了自然也非常满意,这一满意就会皇恩浩荡。
  于是就奖赏这些苦工,直接安排这三万苦工各自将家人迁过来居住,另外免役十二年,看守这琅琊台。
  既然琅琊台建造好了,秦始皇费那么大精力督造,总不可能建造完就走啊?

  首先按老规矩,让人写点东西刻在石头上,至于刻了什么我也不说了,反正还是陈腔老调。
  那接着呢…………
  日期:2016-06-29 11:45:52
  (12)鬼迷心窍

  接着秦始皇便在琅琊台住了下来。
  前面说过越王勾践建造这个台是为了方便眺望大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