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08 18:36:04
这个御史办案也省事,知道秦始皇就是为了出这口恶气,也懒得暗中调查究竟是谁在散布谣言。
而是索性直接把咸阳城内有嫌疑的几百个儒生全部抓来了,讯问谁妖言惑众了。
这些儒生又不是傻子,个个尖牙利齿,满肚子都是道理,你没证据谁会承认啊。
大家异口同声喊冤:
"大人,冤枉啊,我们没有妖言惑众,妄议国事啊,您有证据么?妖言惑众的是那个卢生,侯生,您有本事去抓他们啊!"
御史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地方官吏的,相当于现在的纪委或政法委。
他们都是狠角色,六亲不认,才没有功夫闲扯淡呢,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
“你们这些贱骨头,不大刑伺候怎么肯招?”
看见么,这就是要严刑逼供啊。
这招最省事,调差办案多麻烦,多伤神,还不一定有成果。
所以自古这些办案人员最喜欢搞这套,既简单,又能树立威风,就是败坏了政府名声。
所以现在政府三令五申杜绝刑讯逼供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儒生讲起大道理来是一套一套的,平时表现的风骨好像也很高尚。
但是一旦动刑谁能挨得过,细皮嫩肉的,三棍下去,全部交代,老实承认。
所以有人说知识分子就是嘴上一套,实际一套,其实也不全是无端职责,还是有原因的。
他们天天煞有介事的教育人家,其实自己是最应该被教育改造的一群人。
当然也有几个硬气的,被打的半死,最后还是老实就范。
御史把口供一一记录在案,签字画押就算完成任务了。
日期:2016-07-08 20:35:18
招供的案卷很快被呈给了秦始皇。
秦始皇本来搞的就是有罪推定,哪里会管是否是屈打成招啊,对御史大加称赞,认为办案很给力。
既然证据拿到了,按秦法那就得活埋处死。
可怜这些儒生,共计约四百六十余人,读了那么多书,之乎者也的背了一辈子,本想混个前程光宗耀祖,结果倒好,平白无故要给活埋了。
这帮儒生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哭哭啼啼,哼哼唧唧,非常悲惨。
路边行人也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并告诫自家孩子以后好好干农活才是正道,别整天好吃懒做,就知道看书。
恰好这个时候,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路过。
他看到这个情形,很奇怪,问名缘由后,感觉老爸做的实在是不对。
于是他就喝住了行刑官,等自己到宫里找老爸说情后再作主张。
这些行刑官一看是大公子扶苏肯定服从了,毕竟人家是秦始皇的儿子,而且还是大儿子,未来的最有可能的皇帝啊。
扶苏也不敢怠慢,马上进了皇宫去找秦始皇。
秦始皇又会是什么态度呢?
日期:2016-07-09 08:12:36
(28)坑杀儒生
公子扶苏匆匆忙忙赶到皇宫里,看到秦始皇正在书桌前埋头批阅奏章,便上前行过繁琐的跪拜礼。
秦始皇看到儿子扶苏来了,就示意他坐过来,并问他这么慌慌张张有什么急事。
救人如救火,扶苏也不客气,就直入正题回答:
“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帮儒生被押往刑场,听人说他们胡言乱语,惹父皇生气了。”
秦始皇“嗯”了一声,低下头,继续批阅奏章。
扶苏小心翼翼的接着说:
“父皇消消气,不要和那些儒生一般见识。这些儒生就爱瞎吵吵,其实搞不出什么花样。现在天下安定,黔首安居乐业,都是靠父皇圣明,宽容治天下所得。这些儒生呢,都是孔子门下,懂礼法有文化,在当地都有一些威望,如果今天父皇把他们都处死了 ,恐怕人心不服,坏了父皇名声就不划算了。还请父皇三思,这次先放过他们,以后胆敢再胡说八道就数罪并罚再杀不迟。”
扶苏的说辞应该说是有礼有节,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但秦始皇听不进去,把笔重重的摔在了几案上,立刻发作道:
“小子,你懂什么?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么?敢过来教训老子了!这里的事用不着你管!如果在咸阳城没事干,就赶快到北边找蒙恬去,监督蒙恬尽快把长城、直道给我修好!过几天,我就要北巡查看!再修不好,拿你们两个试问!”
扶苏碰了一鼻子灰,看老爸这幅面孔,心里虽然很不痛快,但也知道不好再多说了,只好出宫派人告知行刑官继续行刑。
日期:2016-07-09 08:55:33
这帮儒生本来以为还有一线生机,正在焦灼的等待,听到这个消息,就哇哇大哭起来。
这次哭的就更加悲惨了,整个咸阳城都充斥着肃杀的气氛。
人就是如此,干脆一直绝望也就认了,没有念想了,就怕希望——失望——绝望的反复折腾。
那心就如被人用手反复揉搓了一样不成形了,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行刑官哪里再敢拖延,马上驱赶着这帮儒生到了一个深谷中。
这个深谷也就是现在陕西省临潼县洪庆堡村南的鬼谷,位于西安城西边十五公里处。
儒生们刚刚走进深谷,就见乱七八糟的石块如下冰雹一般从山上滚落下来。
一会儿,山谷就被掩埋了,这帮儒生惨死在谷中。
公子扶苏听到这个消息后,潸然泪下,也无可奈何,不敢在城中逗留,匆匆北去。
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扶苏在历史上的记载还是比较正面的,口碑一直非常好,可能与他这次仗义执言救儒生不无关系。
因为儒生说白了就是掌握历史话语权的一帮人,他们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有人总是无限感慨的意淫,如果扶苏继承了皇位,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但试问即便改写了就一定比现在的好么,也是个未知数吧。
我们不如就暂且认了吧,历史已经发展到这个份上了,与其无限感慨,不如引以为戒。
日期:2016-07-09 10:21:55
这次坑杀儒生的事件历史上分歧不大,普遍认为确有其事。
但对于坑杀的对象稍有分歧。
《史记》中涉及到的两处记载也有点矛盾。
一处说是方士;
一处说是儒生。
司马迁可能也吃不准。
其实,从常理上来说,方士和儒生应该是都有的。
毕竟坑儒这件事是因方士卢生和侯生而起,所以肯定不会放过一些方士的。
儒生呢,之前被烧了书,怀恨在心,借此嘲讽秦始皇,进而妄议国事也是情理之中。
秦始皇顺便坑一些造谣生事的儒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儒生和方士的身份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为没文化的老百姓也做不成方士。
前面我们说过,类似卢生、侯生这样儒生出身的方士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呢,我个人判断应该是方士、儒生都有。
毕竟整个咸阳城坑杀了四百多人呢,这不是个小数字。
好吧,我们就不要再过于纠结了,坑杀儒生的事情终归是发生过了。
是非功过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必刻意让别人的观点同自己保持一致,打无聊的笔墨官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