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43节

作者: Wubeif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29 22:58:24
  薛侃的上奏起码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天象预示着要改朝换代,这个改朝换代当然不是说明清易代这种王朝的更迭,而是皇帝的更替。既然老天爷给出了这个预兆,薛司正便觉得皇帝陛下的性命恐怕堪忧,随时可能驾鹤西去,因此要赶紧找个身份贵重的人来坐镇,以免嘉靖突然驾崩,大明再次出现武宗驾崩之后皇位空悬37天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他急匆匆地要在星变的第二天就上疏;第二,如果皇帝有子嗣,那好办,立个太子便是,但是现如今皇帝并没有子嗣,所以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只能从已有的藩王当中选择一个。

  薛侃一个小小的行人司司正,本来主管跑腿事宜,现在却管起了最敏感的国本之事,公开让二十五岁的嘉靖抓紧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同时犯了一个男人和人主最大的忌讳。这般大胆的奏疏呈递上去,简直连我们都要怀疑他背后是否有人主使,否则他怎么能够吃得那么撑,胆子那么肥,去拿刀戳嘉靖的逆鳞?
  更让人觉得薛侃的上疏有问题的是,薛侃所说的这个祖制实际从未存在过,基本上可以说是通篇虚言。在嘉靖之前,明代所有的皇帝里只有正德出现过壮年无嗣的情况,其余皇帝都早早地有了儿子。所以即便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也不过是择一子立为太子即可,不需要多事再留什么亲王在京以备万一。即便是不立太子,也不过是留个儿子或者孙子,暂时不封为太子而已,哪里会特地去留一个自己的兄弟或者侄儿来预备着。唯有武宗朱厚熜在位十六年没有子嗣,而他的父亲孝宗又十分专情,后宫只有一个张皇后,也就是我们前面一再提到过的昭圣慈寿皇太后,张皇后先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就是武宗,还有一个早夭,所以武宗连一个亲兄弟也没有。刘瑾弄权的时候武宗才二十出头,他怎么可能愿意选一个兄弟或者侄儿来早早地准备接自己的班?作为帝王 ,如果连这点防备心都没有,那也就称不上是帝王了。所以这个屎盆子扣在刘瑾头上是比较冤枉的。

  可以说,薛侃所说的这种祖制完全没有实行过,而正德不留亲王在北京也绝不是刘瑾弄权所致,也不是一个什么特例。薛侃的上疏基本上是一派胡言,不能不让人生疑。
  由于薛侃的奏疏不只是赤裸裸地攻击和怀疑嘉靖作为一个男人的基本能力和尊严,而且还怀疑嘉靖皇帝这杆红旗还能够再打多久。生育能力被怀疑,寿命也被怀疑,嘉靖简直要气疯了。大怒之下的嘉靖当即命令把薛侃拘押,要群臣立刻查找祖制看到底有没有这么一条,并且命法司大会文武群臣和科道官员在午门前审问清楚明白,一定要查清楚薛侃这种狂妄的言论背后究竟是谁在主使,又究竟有哪个藩王私下与薛侃往来,促使薛侃要这么急不可耐地跳出来请求召藩王进京。

  皇帝下令彻查,张璁的机会就来了。
  日期:2016-12-30 07:54:39
  所谓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张阁老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事实上,在嘉靖看到奏疏之前几天,张阁老就已把这份奏疏读烂了,薛侃要说什么他一清二楚。
  彗星是七月初七侵入太微垣,但彗星不是流星,不会突然在某处出现,也不会瞬间消失,它在星空中是有漫长行驶轨迹的。早在六月,彗星就已出现在南方七星宿的东井,并且势指东北。此后彗星一路扫轩辕星、天罇,同时光芒大盛,尾长至七尺有余。
  如此煊赫的气势,别说钦天监早就发现并报告给了皇帝,就是一般人稍微抬头看看天也能发现有彗星正在扫过天际。而看彗星的去向,侵入太微的概率也是越来越高,等到七月初四,彗星扫天罇的时候,已经无人不知它侵入太微垣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在京大小官员实际上早就私下里议论纷纷,公开妄议天象是大罪,但这么重要的星变,由不得人不私底下谈论。
  前面说过了,古代星象学把彗星侵太微认为是人主要更替的预兆,关乎江山社稷,因此,历代史书对于此类星变的记载都极为清楚,也往往将之与此后发生的皇帝更换、朝代兴替对应起来。如今的人看来多为附会,甚至捏造,但当时的人却是颇为相信。
  所以实际上从彗星现于东井到彗星入太微的将近一个月间,朝野对于此事早就众议沸腾。薛侃的奏疏实际上并不是急就章,而是早就已经写就。
  日期:2017-01-04 13:22:32
  薛侃实际上就是一直在等着彗星入太微,好把他这封自以为得意的奏疏给呈递上去,因此才有了前一晚彗星入太微,第二天薛侃就上疏。从上疏的内容和时机看,这个薛大人的脑子大概是不大好使的,不说蠢吧,也起码有点迂。借着星变的机会连打皇帝两个嘴巴,影射他以后生育的概率不高,又诅咒他命不久长,这样揭人短处的做法别说对象是皇帝,就算对象是路人甲,薛大人的门牙都可能不保。

  说薛大人脑子不好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在上疏之前就主动把奏疏的内容给泄露了出去。文人们大概都有这么个习惯,只要写了一篇自己觉得得意的文章,如果不能公之于众,让众人瞻仰,那真是抓心挠肝般地难受。薛大人虽然傻,也知道这封奏疏的内容比较火辣,自己这个弯弯绕不见得能够把皇帝胡弄住,所以他把奏疏主动示人的目的不外有二,第一,自己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么打皇帝的脸是否可行;第二,这么好的奏疏,这么建设性的意见,如果皇帝生气了要打他板子,那自然是好,他薛侃可以因为这顿廷杖来个青史留名,要是皇帝又羞又怒,来个留中不发,那他这个名声可上哪传扬去呢,这份奏疏岂非写了白写?

  他先是把这份奏疏给了光禄寺卿黄宗明看。黄宗明看完奏疏的当下恐怕就打了个冷战,心说这位仁兄八成是活腻了,打人不打脸,何况这是在啪啪打皇帝的脸呢。黄宗明是个好人,官声也一直不错,他看着在一旁等着自己夸奖的薛侃,决定拉他一把,因此赶紧劝薛侃说如果吃饱了撑的还是去散散步,不要没事给自己找事,这封奏疏一旦上去,小命随时要丢。薛侃满心指望黄宗明夸他是谋国之虑,是社稷之臣,岂料被泼了盆冷水,想必是颇有些意兴阑珊。

  拜别黄宗明之后,薛侃仍是不甘心,回到家里看自己的奏疏怎么看怎么有理,怎么看怎么不能埋没,因此找了一天又去秀给第二个人看,这个人叫做彭泽。彭泽当时任太常寺卿,薛侃为什么找到彭泽呢,因为彭泽是他的同年,都是正德十二年丁丑科进士,有同年之谊。而且太常寺主管皇帝宗庙祭祀、礼仪,对于皇室这些个仪典是最为熟悉的,也算没有找错门路。薛大人非但脑子有点迂,眼睛也不大明亮,看人不大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