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
第48节

作者: 汉风H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08 20:36:34
  有了第一回的抛头露面,鳌拜在皇太极心里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天聪八年,他被皇太极封为镶黄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这是一个军中职务,大概相当于护军统领的地位。虽然并不算太高,但也算是开始慢慢进入仕途了。
  日期:2017-01-08 21:40:12
  崇德二年,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明将毛文龙驻守的皮岛。
  前面咱们讲过,毛文龙是一员悍将。他驻守皮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因此,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掌权者们日夜都在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但一直都是徒劳无功。
  这一次皇太极派出硕托,结果又是重蹈覆辙。眼看着硕托久攻不下,战争又要失利,皇太极只好命英郡王阿济格接手,率军前往应战。而这一次,鳌拜也从征军中。

  日期:2017-01-08 22:02:51
  这一回的从征,鳌拜大放光彩,迅速崛起。
  阿济格到达阵前后,立即与众将商议攻岛策略,打算改变此前硕托的作战计划,一举攻下皮岛。经过将领们周密的商议,他们最终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他们打算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
  从这个计划,我们可以看出,后一路才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于是,报国心切的鳌拜虽是战场新人,却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他说:“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阿济格见他信誓旦旦,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日期:2017-01-09 16:49:48
  正当鳌拜自告奋勇,与准塔一起,带着军队渡海,撸起袖子打算大干一场之时,却没想到岛上的明军早已严阵以待。
  当时,明将毛文龙虽然已经被袁崇焕所杀,但他的风骨犹在。守护皮岛的将士们都是他的遗部,他们誓死守卫疆土,岂肯随意让步?清军一出现,他们就算好了射程,待他们进入炮火圈,才炮矢齐发,杀了他们一个皮开肉绽!
  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眼看就要败下阵来,鳌拜为了挽回士气,振臂一呼,奋勇冲杀,嘶吼着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清军见状,果然士气大振,一举跟进,登上了皮岛!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们举火引导主力来攻,明军不敌,一击即溃,于是皮岛就这样被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后金的当权者们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的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就下令对诸攻岛将士们从优奖励。
  是以,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日期:2017-01-09 21:20:50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巴图鲁”这个称号吧。
  其实巴图鲁这个词原来不是满语,而是蒙语。在蒙语中,它一般被翻译成拔都。那拔在蒙语中是什么意思呢?它翻译成汉语有三种翻译方法,第一种叫勇将,第二种叫勇冠三军一将,第三种大英雄。
  在蒙语中,一般拔都这个词都是做人名的,比如,成吉思汗就有一个儿子叫拔都。在蒙古,很少有汗王把他作为荣誉赏赐给大臣的。但是在清朝就不是这样了。满洲人借用这个词以后,经常把它作为一种荣誉,封赏给有功的将士们。

  日期:2017-01-09 21:43:16
  咱们做个统计,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一直到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这前后一共245年。期间,一共赏赐了多少位巴图鲁呢?33个!也就是说,平均七年一个。而鳌拜呢,就是这33分之一,这么一算,这个称号真比进士及第还值钱许多!
  日期:2017-01-10 18:58:49
  从籍籍无名,到一跃成为草原巴图鲁,鳌拜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而这个独具慧眼的伯乐,就是皇太极。
  皇太极的知遇之恩,让鳌拜从此以后对他忠心耿耿,不仅在战场上为他浴血奋战,而且在后来的皇权斗争中不遗余力,为保护皇太极的血脉而奋力拼搏。
  日期:2017-01-10 21:06:04
  关于鳌拜的战功,楼主还想讲一讲松锦之战中他的表现。因为,这场战争的确重要。这里的重要不是指对后金与明朝大局上的战略意义,而是指鳌拜个人的。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他不仅大放异彩,还遇见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盟友——郑亲王济尔哈朗!
  在第一本书中,咱们提到过,这个济尔哈朗是多尔衮的死对头,也是多年对抗多尔衮的主力军。鳌拜和他站在同一战壕,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要说他们俩的革命友谊,那大概就跟《鬼吹灯》中的“胡八一与王胖子”差不多吧!当然,他们俩谁都没王胖子那么不靠谱~(楼主也是天下霸唱大神的粉丝,嘿嘿~)
  日期:2017-01-10 21:37:31
  关于松锦之战,其重要性,我们不再反复强调了。(详情见帖子的前几页)咱们这里主要重点讲夺取锦州的战役。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而清军要想入主中原,就必须先取宁、锦等城。因此,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不可避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