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之谜:一百八十岁周易大师人生实录——大国隐士》
第58节作者:
程小程1 日期:2016-01-19 09:15:00
人一旦出了名,谁都想攀上关系。是亲戚的脸上光彩,非亲非故的以一面之缘为荣。
韦符的家人听说天门受了皇恩,便四处拿他见过神童炫耀。把天门救活韦符的事,加了神话色彩,讲得绘声绘色。
这可好了,邵府突然变得门庭若市,有欲见天门一面的,有救医问诊的,也有来交好提亲的。
日期:2016-01-19 09:16:00
邵如林躲出府去住了,眼不见为净,邵知理正守孝期间,天天不胜其烦。
神童的结局,都不太好。像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六岁辨琴音,却一生命运多舛,最后沦为疯子;曹操的儿子曹冲,五岁时睿智过人,曾流传“称象”佳话,却只活了十三年。
天门也是五岁出奇,邵如林不免忧心忡忡,他的前途命运,将来又会怎样呢……
日期:2016-01-19 09:22:00
穆彰阿依邵如林之计,不待御史言官参他,主动觐见皇上,负荆请罪。
好在德州知府会做事,将韦符解送回京时,隐瞒了他吸食大烟一节,只报他私自出京,对下属贩买鸦片一事亦不知情。
出京办私事,行走紧急,下属却到处求买鸦片,还能作何用处?德州的官员差役当然一清二楚,外头传得也言之凿凿。只是递解文书上不报,至于到了刑部,如何定罪,德州知府已经仁至义尽,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穆彰阿去见皇上之前,把所能想到的纰漏全都补上。
日期:2016-01-19 09:32:00
都察院这里的漏洞不大,容易弥补。韦符出京一事,因有宋斯文在都察院补备,私自出京便好搪塞。都察院不愿自找麻烦,便照着穆彰阿的意思,上奏折说韦符是请了假的。
至于擅调兵勇,私带下属的事,是韦符一人所为,与都察院无关,责任并不算大。
刑部那边最令穆彰阿伤脑筋。韦符是穆彰阿的义子,他在吏部还有调职的把柄,不能不保。
可是韦符关进刑部大牢后,烟瘾发作,每天要么以头撞墙,要么撕扯衣物,要么大喊大叫,这如何能掩盖住,一看便知是瘾君子。
想保住韦符,必得瞒住他吸食大烟的事情。
日期:2016-01-19 09:38:00
幸好刑部尚书也是穆彰阿一党。两人商议再三,决定铤而走险,买通太医,从中做了手脚,为韦符出具得了失心疯的病案,找保人保出来医治,以掩人耳目。
至于韦符那两个下属,一番威逼利诱之后,愿意替韦符承担全部罪行,签字画押,等待上奏皇上即可定罪。
吏部才是穆彰阿的死穴。吏部尚书新上任不久,虽对穆彰阿极为恭敬,做事却很是刻板。为韦符调职的事情,穆彰阿亲自出面疏通,又担保若事发由他一力承担,那吏部尚书才换了调任文书。
日期:2016-01-19 09:43:00
如今果然事发,且事情还不小。吏部尚书找到穆彰阿问计,穆彰阿当然不敢全揽责任,闭口不提前番的承诺,只说要吏部尚书尽力遮蔽,他在背后暗暗调停。
吏部尚书见穆彰阿出尔反尔,气得差点当场吐血。最终两人谈不拢,吏部尚书佛袖而去。
穆彰阿老谋深算,自然不会当着吏部尚书的面服软,如果因此受他钳制,将来遗患无穷。
日期:2016-01-19 09:46:00
穆彰阿知道吏部尚书的脾气,他前脚走,穆彰阿便请直隶总督琦善后脚跟上说和。
琦善满肚子典故,巧言令色,几句话便把吏部尚书说得没了主张。吏部尚书撕掉已写好的奏章,重新拟了一份调职说明存档。
琦善亲自审阅,见上面写得是,韦符原拟任盐道漕运千总,因兵马司指挥使年事已高,体衰多病,自请去职。兵马司担负京城巡防、治安之责……无适宜人选,报军机处决处,由穆彰阿提荐韦符改任……云云。
琦善提笔将“报军机处决处,由穆彰阿提荐”等字,改成“经吏部审慎察视,报军机处核定,韦符改任……”
琦善令吏部尚书重新抄写一份,看着他封档,方才满意离去。
日期:2016-01-19 09:51:00
吏部尚书一时被琦善说动,等琦善走后,想来想去,从迷糊中清醒过来,便又犯了倔。他不愿为穆彰阿背黑锅,竟把那份说明也撕了。
吏部尚书为保自己一世清名,甘愿被革职罢官,也不肯委曲求全。
穆彰阿自以为万全一失。见了道光,酝酿一番,大打苦情牌。
穆彰阿老泪纵横道:“臣世受皇恩,诚惶诚恐,无一日不战战兢兢,无一时不勤勉砥砺。为国家为皇上,不计毁谤,不料却因些许私事,一念之差,做出蠢事,给皇上失了颜面……请皇上重重责罚罪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