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1-23 11:13:17
说两句题外话,大家讨论。
马未都在锵锵上说:东北亚儒家文化三国,日本重忠、韩国重孝,中国重义。我不太同意,我认为应该是日本忠的极致,韩国孝的刻板,中国仁的中庸。中国人讲仁,所谓仁到底是什么呢?恐怕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又说爱人就是仁。这样看,忠孝义都应该是仁,日本人学去了忠,而且很极致,于是就有了从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日本人为了某事、某人尽忠,以致到了愚的程度。而韩国人学到了孝,而且孝的很刻板,比如韩国的公司里是家长制,很少有人敢对前辈提意见,还有我在美留学期间所见的韩国人见面先问年龄,年龄小的见面要先问好,要服从年龄大的人的训导。而中国则不同,首先我们忠孝义都讲,却又都讲的不严格。我们力求在三者间找个平衡。比如关羽土山约三事就可以看出来,关羽的主公刘备战败逃走,关羽和刘备的家眷被包围,曹操让关羽投降,如果讲忠的日本人会怎样?自然是为刘备尽忠,宁死不降。讲孝的韩国人怎么办?有嫂嫂在自然应该听嫂嫂,抑或投降保护好嫂嫂也是一种孝道。关羽怎么做呢?首先我投降,但是我是为了保护嫂嫂,这是孝。其次我是降汉不是降曹,毕竟刘备自称是皇叔,降汉理论上还是忠,第三一旦有哥哥的消息我要去找哥哥,这是义。这样一看三者全面顾及到了,可是要不是中国人却也依然不能理解。如果刘备本身就是汉,那有什么降汉的说法?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成立,要是曹操不是汉,那你去给曹操打工还是降曹了,也没有什么降汉的说法。而且你既然降了曹操,你随时都做好走的准备是不是不忠呢?后来曹操对关羽好的不得了,而恰在此时,又听闻刘备在河北袁绍处,而曹操正在跟袁绍打仗。这时候不去找刘备,是对刘备不忠,可现在在曹营收到了不小的礼遇,直接去敌军是不是又是不义呢?当然关羽的办法是先帮曹操斩颜良诛文丑,报了恩,再去河北找刘备,这样就是既忠且义了。可是这仍然是只有中国人能理解,如果外国人恐怕要反过来想,杀了颜良文丑就让刘备所处的集团有失败的风险,恐怕不是忠吧?既然曹操对他有厚义,一走了之恐怕不是义吧。可是中国人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评价忠孝义的标准,这套标准就是要求个忠孝义三全,既然要三全就不能在哪一项上做到极致,所以要有个中庸,中庸之道就成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仁是核心价值,中庸是处世之道,这恐怕才是中国与日本韩国文化的最大不同。回想起前几日,朴槿惠时间中,韩国有多人自焚抗议。这种极端抗议方式恐怕并不是我们的文化所能拥有的,讲求中庸之道的我们,恐怕会采取温和的中庸的方法。了解了中国人的中庸之仁,恐怕要研究很多中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吧
日期:2017-01-24 12:03:24
原料诞生后就该考虑下一个问题了,用这种蓝色在白瓶子上画什么呢?青花瓷当时既然符合蒙古人的审美,自然是蒙古人用的比较多,汉族文人觉得这种瓷器太艳俗也就很少购买。这下青花瓷上的图案就更多的要偏向蒙古人的需要了。这些蒙古贵族想了想,嗯!中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浩繁的历史,这些传说故事,历史故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发人深省。要是能把这些故事都画在瓶子上,放进蒙古包,随时都可以欣赏这些故事那该多好。于是,大量绘着故事的元青花瓶子出现了,什么“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蒙恬将军”、“文姬归汉”、“周亚夫细柳营”、“昭君出塞”、“尉迟恭救主”
等等的故事都出现在了瓶子上,这下蒙古贵族高兴了,哈哈!这瓶子多好,白白蓝蓝的多好看,而且上面都是好看的故事,这样既实用又可以看故事,青花瓷,好!
日期:2017-01-24 12:11:26
光有主体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装饰纹理,那么元青花要用哪些纹理装饰呢?其实看看元青花的纹理就不难看出这个瓷器上透出的文化融合与民族交流的印记。首先,中原原来有青铜器,青铜器上都有回纹,这个纹理好。于是元青花上出现了回纹。蒙古人崇拜天,天上有云彩,蒙古包上云纹,这个纹理也好。于是元青花上有了云纹。元朝统治者笃信藏传佛教,佛教的莲花是宝器,于是瓷器上怎么能没有莲花纹?于是元青花上有了莲花纹。
日期:2017-01-24 12:16:47
以人物故事为主体,以回纹,云纹,莲花纹为装饰的瓷器就这样诞生了,但是瓷器除了纹饰之外还有器型啊。在以前,宋代的瓷器都是放在桌子上用的,既然是放在桌子上,做的太大了就不太好了,而且要搬上桌子,最好就不要太重。而元代的青花瓷主要是蒙古贵族用,再有就是出口给西亚各国。蒙古贵族也好,西亚各国也好,这个瓷器是要放在地上用的,时不时也许就踢到了,要是一踢就碎那就太不实用了,所以,最好是又厚又重的大罐子。这样元青花主体的器型也就定下来了,就是厚重的大罐子。
日期:2017-01-24 12:21:47
青花瓷诞生了,这个诞生真是不容易,是蒙古人对白蓝色的偏爱,西亚的蓝色钴料的供应,蒙古人对汉族故事的喜爱,中原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和绘画技法以及蒙古、西亚和东南亚的需求,共同塑造了白底兰花,故事主体,多重纹饰,大重器型的青花瓷。一件瓷器,承载的其实是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也承载着历史的走向,审美的变迁。想到这些,再每每拿起手中的青花瓷碗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又多了几分重量呢?
日期:2017-01-24 12:29:21
青花的后续故事其实还很曲折,比如到了明朝,闭关锁国了,苏麻离青就不能进口了,于是只能用国产青料,于是青花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变得从艳艳的蓝成了暗暗的蓝,不过这种暗一点的蓝也许更符合士大夫内敛的审美,也很难说是好是坏。不过后来连青花瓷的身世也成了谜,为什么呢?因为蒙古统治者被赶回漠北之后,青花瓷没有回到漠北,还是留在了中原,可是中原士大夫又不大愿意承认这种青花瓷器的设计权有蒙古统治者的一部分,于是,大家都不提元朝就有了青花。导致后来一度很多人认为青花是明朝发明的,直到近世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才蓦然发现,原来元朝才是成熟青花的首创。
青花,生于元朝,长于中国,被喜爱于世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