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你读书万卷,且到此处来,听野老谝闲 (乡村奇人奇事的真实记录》
第7节作者:
竹素园主人 大家乱纷纷喊道:真是胡闹,老郑能是坏人吗?搞错了搞错了!
有的说:一准是认错了人,过一会就放回来了。
有的反驳:想得美,那要抓到河南的,啥时才能放回来?
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声:都别说了,还不快把人追回来!
呼啦啦,全村人都行动起来。紧追慢追,人已经给押到了县公丨安丨局。于是我们村的男女黑压压站满了公丨安丨局的院子。这场面是从没有过的,整个县城都震动了。公丨安丨局长亲自出来接待,说:老乡们!人民政府是不会冤枉好人的,我们抓的是个隐藏多年的土匪头子。大家要相信政府,快回去吧!
日期:2016-03-20 08:48:00
嗨,大家想也没想,七嘴八舌道:局长,老郑是啥人,我们还不清楚吗?他怎么能是土匪呢?笑话!他是我们的会计,我们离不开他呀!
说着,齐刷刷跪了下来。先是果果忍不住哭了一声,随即哭声便响成一片。
局长愣住了,待哭声停止,语调一下严肃起来:老乡们,这人不叫郑有才,他真名周国峰!你们被土匪头子的假象迷惑了!老实告诉大家,他不但是土匪头子,而且是大土匪头子!
大家报以沉默,跪着不起来。
局长只好请两位河南丨警丨察出来说话。两个丨警丨察换了制服,一下子威严起来,其中一个站出来说道:老乡们,周国峰是俺们那里有名的大土匪,小孩子都知道。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金陵大学的毕业生,父亲当过县长。他怎么是土匪呢?大家可能不信,俺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们村两大姓,周家和王家,世代有仇。1939年,王家勾结日本人杀了周国锋的父亲。周国锋为报仇,参加了土匪队伍。土匪队伍叫黄河总队,人多枪多,独霸一方。周国锋不久就当了黄河总队的参谋长。他亲自带队伍回村,凡王家的人见一个杀一个,一口气杀了三十八口。他还认贼作父,一手拽住日本人,一手拉着国民党,和八路军作对!直到一九四八年春天,解放军过来了,把黄河总队消灭了,可是周国峰还是逃跑了。
大家静静听着。河南丨警丨察接着说:这家伙很狡猾呀,这么多年一直没消息。幸亏他给他的五太太写了一封信,才露了马脚。他有五个老婆,你们料不到吧?虽然那信上没写寄信人地址,但有邮戳啊。俺两个人到你们这里,走村串户三个月,才找到他。
大
家惊愕不已,但随即还是沉默,依旧跪着不动。
日期:2016-03-20 08:52:00
局长纳闷,就问:这里有村干吗?
狗剩说:我是村长。
局长有点火,问:你既是村长,为啥也执迷不悟?
狗剩慢条斯理道:我们不相信郑有才就是周国峰。那么良善一个人,咋能是土匪呢!
局长愣了一下,看看河南丨警丨察。河南丨警丨察忙说:俺们有照片,咋能错得了?
狗剩说:多年前的老照片了,咋能不会错?
许多人附和道:就是就是!
局长想了想说:这个简单,把郑有才押出来,让他亲口给大家解释!
大家一阵骚动,纷纷站了起来,凝目等待。不一会,郑有才出来了,戴着手铐,依旧高高大大,神态自若。那羊一样善良的目光看着大家,似乎是一个一个认真地看过,终于开口道:乡亲们,公丨安丨局领导说的句句是实,俺真名周国峰,是土匪头子。俺杀人如麻,死有余辜。这么多年,俺欺骗了大家,对不起大家!大家别再受骗了,回去吧。俺这里谢了!
说着,跪下来磕头。一个头,两个头,很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原来郑有才真是周国峰呀!大家难过之极,待到那个熟悉的背影消失在门洞里,哭声便又响成一片。
一路回家,几乎每一个人说话。
村子里没了郑有才,好空啊!天没那么蓝了,庄稼也没那么绿了。那么一个好人,怎么能是土匪,而且还是大土匪呢?时势造英雄,难道时势也造土匪?大家想不通。狗日的竟有五个老婆,怪不得不结婚,咱们咋就没看出来?还常天写字学文化,装得怪像,原来早就大学毕业了呀!
然而不管咋样,桥归桥,路归路,郑有才是郑有才,周国峰是周国峰,周国峰杀人如麻该治罪就治罪,郑有才对咱有恩该报答就报答。大家催促几个村干到河南去,是死是活总得看看呀。人多路远,花销大,把关帝庙前那棵大槐树挖掉吧。给老郑说清楚,服刑满了,还回咱村!
几个村干到河南时,死刑令已经下达。大家赶忙买了些吃食,到监狱看了郑有才。行刑那天,大街上人山人海,郑有才站在汽车上给押了过来。砖头土块雨点般砸向卡车,郑有才的目光却仍不断搜寻,终于看见了向他招手的几个村干,点点头,别过了。村干们赶到刑场时,人已经给枪毙了。大家等了半日,不见有人来收尸,便买了一口松木棺材,置备了一身寿衣,入了殓;又在城外找了块荒地,安葬好,才回来。
那年春节,我们村好些人家没贴春联。
日期:2016-03-20 21:28:00
@竹素园主人
下边还是一个流浪汉的故事。
那个时代流浪汉多。不管他们多么苦,多么卑贱,但不可否认,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感人的奋斗史,每个人都是一本感人的故事书。
好吧,我就索性把流浪汉的故事集中到一起来发。
这个流浪汉,就又是一个迥异的面目了。
日期:2016-03-20 21:31:00
野老谝闲之第五篇
爬 行 者
金大锭来到我们村时,已经流浪了四年,从小青年流浪成了大小伙子。他走过多少村镇?行走了一条怎样的路线?想来把那路程画张地图,一定小熊回家还复杂。他最后为何流浪到我们村,大家说不清,便是他自己,也未必说得清。
那是个初冬的黎明,有个拾粪老汉路过村口的关帝庙,影影绰绰见庙门前趴着条狗,又像是狼。老汉警惕起来,拿粪锨在地上一拍,那东西发出了汪汪的吠叫。老汉知道是狗,便没当一回事,走自己的路。
老汉姓高,人称老高,是在我们村落户的河南人。本地人亲戚套亲戚,不是叔伯是兄弟,被称作老高老李之类的,一定是外路人。外路人老高有几亩薄地,没牲口,全靠拾粪下地。
待到老高挑着粪担回来,铜盘似的太阳已经上山,那条陌生的黄狗还蹲在庙门前,看着老高呜呜咽咽,摇尾乞怜,有所求的样子。老高有些诧异。老高当年也喂过狗,而且喂过好几条,知道这畜生是通人性的,只是不会说话罢了;何况他又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便放下粪担,走进庙里探看。
那个时代,每个村都有庙,大些的村子就不是一座庙,各式各样有好多座。这些庙意在敬奉神灵,却大抵都是过往乞丐的免费旅馆。我们村就一座关帝庙,已经有些破败,但遮风避雨还没问题。庙的一角堆些麦秸,则是为乞丐们常备的床铺。麦秸是村民们行善之举,还是乞丐们自备,不得而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