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身边的诡异事·内蒙古西部》
第41节

作者: 俾睨天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23 20:51:00
  第144篇 什么顶住了我的车头
  早晨,大雨,车困在停车场,我则独自一人困在车里。
  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或许,此时,后座多出一位红衣女鬼?
  壮胆看看后视镜,貌似没有,鼓足勇气回头看,还是没有。
  或许,车顶上此时正趴着一只怪物在听我动静?
  打开天窗布帘子,发现只有雨珠噼里啪啦砸着,并无其他。

  再或许,手套箱里正有一节血呼呼的断手,忽的攥紧了拳头。
  依然没有,只有两个墨镜盒和车险单。
  我深呼了一口气,决定不继续吓唬自己了,伸手拧着了车,挂了D档,踩油门,发现车没动,只有轰油声。
  咦?怎么回事?

  一看,原来是手刹没松。
  踩住刹车,松了手刹,轻放刹车,车后没动;点了一下油门,车还是没动。
  不对劲了,卡住了?要不下车看看?
  我有些疑惑。

  我心一沉,又深踩油门,车似乎往前移动了一点点,但却像是顶到什么东西似的,又不前进了,轮子甚至原地打起转来。
  我再一次踩住刹车,稳住了车,探起身子看向前机盖,想看看车前是不真的顶住了什么东西,但,看不到,有盲区。
  不行,还是得下车看,不能硬来,别把车弄坏了。我想。
  重新挂到P档,开车门,下车,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来到车头前,大雨已淋湿了头发,而车前,什么都没有。
  难道车坏了?我心里嘀咕。
  刚要转身回车里,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机盖的下沿怎么会有凹痕?

  仔细一看,中网也有一个大坑,虽然没烂,但已变形严重,深深的凹了进去。
  我去!什么时候弄的啊
  继续观察中网下的护板,竟然也有巨大的凹痕,我叻个日!
  还没骂出声来,我就发不出声音了,因为,我在车底,向车后看去,赫然有一双青白色的赤脚出现在车尾,一动也不动。
  我已经忘了是怎么回到驾驶室的,但却清晰的记得,车启动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我一脚油门驶走了汽车,却至始至终没敢看后视镜,当然也没看清车后的人,到底是谁。
  至于刚开始时,是什么人,或,是什么东西,顶住了我的车头,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日期:2016-08-23 22:03:00
  第145篇 偷玉米
  老李是单位保安,下午上班进大门时,冲着我一顿招手,让我进屋吃玉米。
  “现在的玉米,不好吃,还是以前的小玉米好吃”
  老李感慨说。
  我说:老李啊,以前的小玉米固然好吃,可病害多,产量不稳定,现在谁还种了?凑合吃哇。
  老李无奈的摇摇头:那会儿呀,玉米好吃,品种好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玉米都是自己亲手掰的,沾着自己的汗味儿呢,吃起来香,呵呵。

  不一会儿,两个人消灭了四根玉米,虽然老李不止一次说不如以前的玉米好吃,可还是吃的挺带劲的。
  后生,没事的话,我给你讲个掰玉米的故事哇。老李忽然说了一句。
  我说好啊,等我签个到去。
  签到回来,老李开讲啦。
  那会儿还是十年你懂得期,老李的父亲是生产大队大队长,老李当时是十几岁的大小伙,父亲安排他和几个后生跟着民兵连长为大队快要成熟的农作物守夜,以防有人偷盗,甚至还给他们配了两杆步枪,数支红缨枪。
  某天半夜,几个后生,看着将要成熟的玉米,动了歪心思,就举手表决是不是掰几个烤着尝尝鲜,最后多数通过,并趁民兵连长不在的情况下,老李为首的几人掰了玉米,并迅速烤着吃了,然后深埋了剩余“赃物”,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n次,后来,老李和同伙们,多次监守自盗,一直没有被发现,但终究纸里包不住火,他们被举报了。
  举报他们的人是谁,一直是个谜,可队里的副大队长是助推手,他直接写材料,并送到旗革委会,等老李和同伙再一次偷玉米时,被早已埋伏好的革委会工作组成员和民兵直接一锅端,一个都没跑了。
  最后牵扯到了老李的父亲和民兵连长,和老李及一众偷玉米的伙伴,都被扣上了破坏文丨革丨的罪名,被多次游街批斗,受了不少折磨,最后老李的父亲和民兵连长被工作组带走了,而老李和小伙伴们,都回了家,等候发落。
  一个单纯的,村里小孩偷玉米事件,生生的被上升到了阶级斗争的高度。
  大概十几天后,一直不知所踪的老李的父亲,突然半夜回家,拽着老李就往事发的玉米地赶,到了不由分说,一顿暴打,还不住的哭骂:连大队的玉米都偷,打死你个兔崽子!连大队的玉米都偷,打死…………。
  等老李醒过来时,天已发白,只觉得头晕;而父亲,仰面躺在田埂上,脖子上深可见骨的伤口,爬满了苍蝇,周围的血迹,早干了,父亲自杀的刀,则深深的插在地里。
  老李这才明白,父亲原来是想先打死自己,然后再自杀的,谁知,自己命大,没死。

  老李跪着向父亲磕了三个头,拨出插在地里的刀,直接去了副大队长家,把副大队长扎了十七刀,然后去旗里投案自首,可惜副队长并没死。
  多年后老李得知,当年的那片玉米地,自从父亲自杀后,每年都会结出不少有红褐色米粒的玉米,大队的人都说是大队长死不瞑目;而死里逃生的副大队长,几年后,在用粉碎机粉碎秸秆时,竟被绞进了机器,惨死了。
  90年代末期,老李出狱,回乡专门看了当时事发的玉米地,不少玉米,也的确结出了红褐色的米粒,老李尝了一下,味道不错。
  故事讲完了。
  我想和老李继续聊聊,却不知从何说起。
  老李看出了我的尴尬:哈哈,后生,就是想和人聊会儿,不要嫌老汉人勺昂。
  哎呀,老李,想聊天就找我,别憋着,容易伤身体。我赶忙说。
  后生,上班去吧,不扰你啦。老李冲我摆摆手。
  我也就走了。
  好一个沉重的故事。

  现在我每次吃玉米时,都会特意看看,有没有的红褐色的米粒。
  日期:2016-08-23 23:06:00
  第146篇 戴头盔的人
  认识一个朋友大牛,给我讲了他自驾去西藏的事。
  那会儿刚兴起自驾西藏,大牛和朋友一起计划去西藏,最后,三辆车,7个人,购置了必需品,准备妥当,直奔西宁。
  一路欢歌笑语,到也顺利,到了西宁稍作休整,一行三车驶向格尔木,谁知,没走多远,在一个叫黑马的地方,出事了。
  大牛驾车打头阵,另两辆尾随,不知是因为没经验还是疲劳驾驶,后两车竟然在一个弯度不算很大的地方追尾,双双滚落路基,人倒是没什么大碍,可车损伤挺大,众人都打退堂鼓,最后,只有两个人愿意和大牛继续前进,其余的人都撤回了西宁,部分留下修车,部分打道回府。
  大牛和两名伙伴整装后继续上路,虽觉得出师不利有些邪乎,但一路小心总算到了格尔木,又作休整,准备过昆仑山口,毕竟三人都是第一次进高海拔地区,心里都没谱,只能是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硬着头皮上,谁知,直到看到路边石碑,才知道已到昆仑山口,而人们并无大碍,似乎高原反应并不强烈。
  三人一时兴起,下车又是拍照,又是捡石头,忙得不亦乐乎,大牛也兴奋异常,拍了不少照片,但拍到远处山坡时,竟隐约看到有个人貌似戴着头盔样式的东西,坐在山腰上。
  大牛觉得不可置信,赶紧叫两个伙伴看,结果再举起相机观察时,已不见了,这时路过的车辆有人告诉他们在山口不能待时间长了,他们就继续上路了。
  一路奔波,到了唐古拉山口,天气骤变,狂风不止,但远处雪山着实迷人,三人觉得机会难得,就又下车继续拍照留念。

  那个戴头盔的人,再一次进入了大牛的镜头,而这次,比上一次近了许多,只见很远处,一个带米色头盔的男人,站立着,背对着他,大牛赶紧按下快门,然后招呼伙伴看照片,说又看到那个戴头盔的人了。
  结果,照片上只有一片苍茫,并没有那个人。
  不仅同伴怀疑,连大牛也怀疑自己是不是高原反应产生幻觉了,相隔四百多公里的地方,怎么会出现两个同样的人。
  三人都有点不安,赶紧驾车离开了。

  一路海拔都在4000多,三人为了安全很少下车活动,大牛几次忍不住想用相机,想试试是不是还能看见那人,但几次都忍住了,直到车子到了羊八井,拉萨已经近在咫尺,大牛和同伴再次停车,又一次举起相机。
  果然,那男人还在,距离更近了,依然背对着他,这次大牛看的更清楚了:男人穿灰蓝色一身衣服,脚穿靴子,头戴藤条编制的头盔,就那么站着,一动不动。
  忽然,男人肩膀动了一下,紧接着,男人的脸似乎要拧过来了。
  大牛吓的赶紧放下相机,跑回车里喝了一大口水,赶紧招呼同伴上车离开。

  后来,回程时,大牛一行三人,是从成都方向走的,特意避开了青藏线,大牛也一路没敢拍照,而两位同伴,拍照时则谁也没看到过那个戴头盔的男人。
  现在大牛依旧不玩相机,哪怕是手机,他也不用拍照功能。
  我问大牛是不是当时的相机有问题,大牛说相机后来转卖给朋友了,朋友没发现异常,估计不是幻觉就是跟上鬼了,反正不舒服。
  我拿出手机,打开照相功能,想让大牛再试试,看还能看见那戴头盔的男人不,大牛则死死的捂住眼睛,死活不松开,嘴上还狂骂我不是东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