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使你掌控内心增强自信》
第4节

作者: 善解万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14 22:34:14
  (2)、第二类人同样洞悉人性和社会规则,对一切谋略心机了如指掌,但不会去主动侵犯他人利益,始终保持着本心不变,有着自己善良的道德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也尽量容忍。但在退无可退的时候,可以毫不留情的以更厚更黑的手段去反击,在这种人心中,手段没有正邪,只看发心的善恶。
  典型的例子,就是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可谓通达世事,任你江湖中如何风波诡谲,五岳剑派的掌门人可就只有他一个活了下来,他的武功虽强,但绝不是第一流的,靠的就是审时度势的智商。在能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下,便出手维护正义,若事不可为时便悄然隐去,“有道则显,无道则隐。”

  琴不离手,一曲潇湘夜雨催人泪下,有这样的艺术素养,说明他并非一般的粗鄙江湖汉子。对人生潇洒放任,对名利也看的比较淡漠,自然也不是如左冷禅一般内外皆黑的政客。
  而当有人突破了他的底线时,他决绝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他诛杀费彬时的手段可是绝对的阴狠诡诈,先是假意问好,骗取信任,待对方消除戒备心后,突施偷袭,将对方乱剑刺死。可读者没人会觉得他残忍,因为费彬残杀无辜的行为实在是恶尽恶绝,莫大先生是为了止恶而杀人,不是为了给自己争名夺利。
  再比如王重阳,一位久经军旅、开门立派的武学宗师,一生中应当是多以正道行事,否则,单凭武功也难以赢得东邪等人的信服,但临终前诈死诱敌,重创欧阳锋,这手段可不是光明正大。
  张三丰一向慈眉善目,宽和仁厚,但掌毙宋青书时,也没有心慈手软。

  简单说,就是这类人,都怀着菩萨心肠,但霹雳手段他们也都精通,只是轻易不会施展,也不会用来和别人争名夺利,而是只有当别人对他的合理合法利益或者公理正义侵害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展示这种金刚怒目、杀伐决断之相。
  而这类人,只需再进一小步,便可踏入最高境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浅显的说,就是当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纯真少年/少女,彻底明白了一切人性阴暗面和一切谋略,开始控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该笑时笑,该沉默时沉默,该隐忍时隐忍,该反击时反击,不再任性而为,遇事知道考虑好前因后果,他/她就逐渐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成为了一位成熟的人。
  成熟是好事,也是必须做到的,但我们坚决不能允许自己腐烂,为了生存,在对方蛮横无理的无止境逼迫下,一再忍让无效后,我们可以施展一些手段去防御甚至是反击,但不能发自内心的去认同这些尔虞我诈的心机。
  就好比说,军警可以去击毙一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罪犯,但不能事后觉得很过瘾、很刺激,而是明白,无论什么原因杀死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否则,就是泄愤甚至是变态,其心理动机就是恶的。
  曼德拉说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这就是我们面对一切阴暗面,并暂时无力改变时,应有的态度。
  日期:2015-07-14 22:39:57
  第三节、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最右面那位,站的最高那位,就是有意识的提高心理素质的人,经过长期的阅读学习、思考吸收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看穿世事真相,洞悉所有人(主要是自己)的一切心理变化,克制并逐渐化解所有的不良欲望,对自己心念、情绪的掌控到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程度,逐渐挣脱了繁杂俗事、名缰利锁、险恶人性等对人心的羁绊和戕害,达到了和光同尘、光风霁月的境界。所谓“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笑看红尘,洒然若仙,一切烦恼忧惧自此绝缘,再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情绪。

  其心理素质渐进不退终可达到巅峰,强大的自信心坚不可摧。“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任何场景处境皆可从容不迫,甚至可以堪破生死大关,笑对无常。
  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需要被任何人证明,也与得到或失去任何外在之物无关。
  禅宗《六祖坛经》有云:“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浅显的说,普通人要获得较好的自我评价,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去争取,或名或利、或相貌或学问或武力等等,都离不开外人的价值观和评价做参照,离不开外物做支撑,离不开他身处的社会环境或风俗习惯的认可。
  而心理素质强大到极点的人,必定是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认清自己的本质,确认无疑,坚不可摧,不假外求,所以,任何外界的人和事的冲击,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失去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动摇他的情绪和三观,因为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就能自我圆满。
  日期:2015-07-14 22:51:58

  《神雕侠侣》中提到一位历史中真实的圣贤人物,王阳明(王守仁),他的心学几近于道,知行合一更是所有修心者必须做到的标准。
  你看他得到的评价“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几千年来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就算虚构的号称“文才武功,琴棋书画,算数韬略,以至医卜星相,奇门五行,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的黄药师在世俗功业上也无此成就。
  如果你说金庸作品中没有提到王阳明,那就是没有认真读书啊。
  杨过受伤后初遇黄药师,欲独斗李莫愁,深夜打坐练气,突发长啸,此处便提到了王阳明。原文:“……黄药师当他起身穿衣,早已知觉,听到他所发奇声,不料他内功竟造诣至斯,不由得惊喜交集。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
  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无常形亦无常势,随器而变其形,入方瓶则呈方形,入园瓶则呈圆形;水亦无常态,遇寒成冰,遇热化汽;遇平则缓,遇陡则湍;少可滴水穿石,聚则排山倒海,无坚不摧;潜润万物而无声,时常处于卑下之处;即便被沙石尘土混入,仍可通过沉淀或蒸发恢复清澈,水之透彻本质永远不变。
  王阳明一生经历就当得起“上善若水,随形而变。”八个字,为了追求真理,他可以不眠不休格竹三天,新婚之夜离家问道;奸臣当道可以勇而上书,谪贬蛮荒可以龙场悟道;领兵平叛可以狡诈专兵、阴谋破敌,回乡讲学可教人无数,留下传颂千古的心学,润泽后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