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1节作者:
唐岛渔夫 日期:2016-10-19 00:57:00
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纷繁芜杂到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我一直想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点相对通俗易懂的历史。我要写的历史不是通史,当然更不是教科书,但却能够基本将中国历史的脉络用某种逻辑串联起来。我写的历史可能会有点八卦,但是却不会脱离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1)历史的模块化。
这本书,将会用到模块化的概念来读历史,我会根据我的逻辑方式,将历史的时间顺序完全打乱,之后重组。这样的历史读起来不枯燥,而且独立成章。
(2)历史的立体化。
此外,我将会把平面的历史立体化——之前我们会疑惑,三国魏蜀交兵为什么要用到木牛流马?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跑到了湖北去保卫南京?疑问的原因,是平面的历史只关心政治军事,而不会涉及太多历史背后的经济、地理常识。在我的写作中,会尽量把平面历史立体化,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交代清楚。
写作的动因。
写历史的目的只有一个,因为历史就是我们中国人乃至于全球华人的信仰。这件事情在全球各国各民族中间,独一无二,绝无分号。现代中国人不懂历史,也就没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的信仰——敬天法祖,儒家思想,多神崇拜,都和中国历史息息相关。
这是最好的时代。信息摄取的便利程度,远超我们先人的时代。牛开心了,因为世上再也不存在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这是最坏的时代。网络上各种假消息假新闻,各种段子手笔下的历史,轮番**着我们的眼球。中国的敌人开心了,因为中国人坐拥满汉全席,却被我们吃出了爆米花的味道……。
日期:2016-10-19 01:32:53
再三斟酌之下,我决定选择一个切入点来开始我的记述。我决定,从司马迁开始写起。
之所以选择司马迁,有两个用意:
一 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将是我整个叙述中秉承的精神;
二 司马迁本人的故事虽然不多,但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正文讲从司马迁开始讲起……
日期:2016-10-19 01:36:55
写历史,需要先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化和系统化。
写到哪里算哪里,只能让读者更加混乱。
我把我的整个思路和脉络列一下,就按照这个逻辑往下走。分成六个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 蝴蝶效应
第二部分 多子多祸
第三部分 报应轮回
第四部分 女权逆袭
第五部分 基友情深
第六部分 父系荣耀
先写第一部分,
蝴蝶效应-司马迁和他身后的中国史
日期:2016-10-19 01:40:37
父亲的遗言
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三年。时年已经四十六岁,从事皇帝这份职业已经三十一年的汉武帝刘彻,志得意满。当时刘彻眼中的大汉帝国,文治武功,宇内荡平,四方来朝。一般按照中国皇帝的传统,这个时候,就可以筹备进行“封禅”了。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封禅的意思,就是皇帝本人认为职业生涯已经到了一个顶点,找个机会向上天进行工作汇报,昭告天地。与此同时,因为业绩不错,上天自然也会对皇帝的工作加以肯定。所以,封禅大典,除了为本人为江山为万民祈福迎祥之外,也是一个进一步加强个人威望的手段。
进行封禅的帝王,汉武帝刘彻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然而,此次的封禅却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这个人的名字叫,司马谈。
司马谈是司马迁的父亲,汉武帝的太史令。太史令这个官职,历代的官阶和授权都不太相同。在西汉时,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撰史。泰山封禅,按照常理推测,应该是同太史令有莫大的关系。因为皇帝同上天之间的沟通,沟通的渠道,沟通的时间,必然是重中之重。而确定沟通渠道,古代需要夜观天象;确定沟通时间,古代需要查黄道吉日。换句话讲,皇帝同上天的工作汇报,会议接入方式和会议时间的确认,那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恰恰是由太史令来分管。然而,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到底出于何种原因,司马谈居然被排除在泰山封禅筹备小组之外,而不能参与其中。单纯从结果来猜测,多半是司马谈的职业生涯不太顺利,从而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封禅被排除在外,这件事情一定不是孤立,而是一连串的职场生存环境的一个表象而已。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司马谈感到了绝望。绝望和郁闷之中,司马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司马谈临终之前,他把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事业继承人的司马迁叫到跟前,宣读遗言。史书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作为一个古代文化人,且是权力机构最顶尖的那部分文化人。司马谈的这份遗言,一定是思忖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遗言很精彩,而内容可以简单分成几部分:
①司马家族世代为朝廷修史,司马迁你必须继承先人遗志;
②我死之后,太史令这份工作,将由司马迁你来继承;
③东周以来,礼崩乐坏,历史记载中断。而今天的大汉四海承平,我早就立志想要写一本历史书。然而遗憾已经时日无多,希望司马迁你一定将这部书写出来。
遗言说完之后,司马谈阖然长逝。
这一年的司马迁,35岁。
这一年的司马迁,开始给父亲守孝。
三年之后,司马迁成为新的太史令,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日期:2016-10-19 01:47:05
伟大的驴友
司马迁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人,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
35岁之前的人生,司马迁用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儒家经典,也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游历天下。
史载:“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wen)、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yi);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qiong)、莋(zuo)、昆明,还报命。”(《汉书.司马迁传》)
我们用今天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大体展示下司马迁的游历路线图,如下
日期:2016-10-19 01:50:02
司马迁的足迹,北到内蒙,南及昆明,西至甘肃,东临大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司马迁就走遍了半个中国。
古代人没有汽车火车,没有飞机,只能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世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莫过于泛舟或者骑马,乘轿。但无论何种交通方式,都需要亲历亲为的颠簸劳顿,要不得半点掺假。
司马迁,是一位堪称伟大的驴友。
巴蜀和昆明之旅,司马迁是因为公务出差,朝廷的交通和伙食补贴自是不在话下,甚至可能还不菲。然而在这之前的游历,我们无从得知的是,年轻的司马迁的旅行经费从何而来。我们只能猜测,当时的司马迁属于小康家庭(太史令之子),家境定然还算不错。然而即便如此,他的旅行也是穷游的一种,很有可能是沙发客或者背包客。而旅途之中,司马迁甚至一度穷困潦倒,“厄困蕃、薛、彭城”。我们有理由相信,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让司马迁一步步走完了崎岖的旅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