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第21节作者:
好大的核桃 村民看到地上有一个半尺来深的坑,坑里是个青石板,坑边洒落一地工具,有他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那人双手虚捧,好像从青石板捧土扔掉。待再走近一点,转到那人身前,村民吓了一跳,只见他双手血肉模糊,脸上也都是鲜血,张着大嘴好像在喊,可是声音极小,喊的就是“哥”
村民看他像神志不清,大着胆子想推他一把,一把推过去,推了个空,那人只是个幻象,没有实体,村民吓坏了,这是见鬼呀。抹头跑回村子。
回村天还没亮,他找到族长把这事一说,族长也很吃惊。当时附近流行正一道法,族长一面召集村民,一面请来道士。
到了山上已经是上午,青石板还散落的工具都在,不见人。有人说是那个村民看花眼了吧。道士说不是,找找,在半里外的草丛里,找到那人的尸体,他在那又挖了个坑,也是半尺多深,坑下就是普通的山石了。
有人要挖开青石板看看底下有什么,道士不许,掏出罗盘左看右看,说底下是个古墓。
这里的风水不一般,埋在这里,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只要因缘聚合,就可以尸解成仙。这人,看来是盗墓的,恐怕还有别人,死在墓下的机关里,这人要救那人,活活累死了。
村民们都很信服道士,问怎么办呢?道士说这人不知道自己死了,每天晚上恐怕都会现形,这样吧,盖一座小庙,供奉上他俩,就不会出现了。万一墓主人成仙,自然会度化他们。
于是村民们合力,盖了一座一人多高的小庙,就叫神仙庙。
文丨革丨后期的时候,有红卫兵破四旧,当地也没什么四旧啊,想起神仙庙了。跑上来把庙拆倒,挖下去,就是那青石板。用丨炸丨药炸开,底下是个暗道样的空间,红卫兵正想下去,空间里出现两个人的幻象,一个拼命往上爬,却好像怎么也爬不上来,另一个拼命挖,却好像一直挖不到尽头。
红卫兵吓坏了,赶紧上来,也顾不得堵上地洞。那条岭几年也就没人敢走。有一个小头目,上来的时候顺手捎了个木块,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上面写着“陈XX之”。之字后面就没了,陈后面是什么,村里人也不认识。
过了几年,村里有老人挑头,说把庙修上吧,那会文丨革丨已经结束了。有几个胆子大的村民,找一天没人注意,又把小庙简单的搭好了,改名叫陈公庙。
日期:2016-04-27 20:40:00
58肉身菩萨
这故事的时间也挺早,清朝咸丰年间吧。
河北某地有个举人,书读得好,上京应试,没中。按说秀才到举人不容易,往上一步难度就不很大了。况且即便是举人,也能选官。最不济,回乡也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可是他回乡不久就出家了。说是天下事无能为也,出家了此残生。
他剃度在河北一个很古老的寺院,青灯古佛过了几年,一次去五台山朝台,路过自己的家乡,顺便回去看看家人。
家人当然很热情,闲聊中他弟弟就说新闻似的告诉和尚,说某某村外那条河,最近总淹死人,有看风水的看过,说那风水不好,有恶鬼。县里想了个办法,摊派,然后修改河道。用多少钱不知道,反正闹得四乡八镇鸡犬不宁,还有家破人亡的。咱家多亏你中个举人,别看出家了,县里也没敢骚扰。
和尚当时没说什么,第二天奔了县城。
他跟知县说,要超度那些恶鬼,请知县不要摊派收钱了。
知县能同意吗。
然而举人出家。早就是新闻,这一去县里,通县城的人都知道了。又听说他这个提议,谁不愿意省几个钱啊,于是民情汹汹,知县骑虎难下。
有个书办,给知县出一主意,知县一听很好。
答应和尚去超度。
和尚在河边搭了一座茅棚开始超度,晚上,正念着经,听外面阴风惨惨,呼啦一声,茅棚的顶子和后墙被掀掉,背后涌进几个恶鬼,青面獠牙,伸出爪子就抓和尚。
和尚低头念经,只当没看到。那几个恶鬼的爪子刚抓到和尚,忽然有一个大叫一声“妈呀”扭头就跑,另外几个一抬头,也没命的跑开了,这一跑,毛发牙齿爪子乱飞,原来是人装扮的。
这就是书办出的主意,叫几个人来吓走和尚,万一他不走,伤了他,就说是鬼做的,谁也没办法。那他们跑什么呢?原来和尚的茅蓬正对着河面,这几个人一抬头,看见河里飘上几个真正的恶鬼,浑身惨白臃肿,飘在半空,冲这边过来了。
和尚依然念经。
第二天早上,知县和百姓都到茅棚看和尚是否还活着,和尚不但活着,而且神采奕奕。他告诉大家,自己出家不过几年,本来超度不了这些恶鬼,但是一念至诚,和恶鬼达成了协议。
一会和尚会舀一瓢河水,那些枉死河中的鬼魂们就都在瓢内了。然后和尚会带着他们去十里外的小山上,找一个山洞,进去以后,请众人把洞口封死。自己会在里面超度他们30年。三十年内,此地不会再死人。三十年后,打开山洞,焚化和尚的尸体,把骨灰撒在河里,这里的风水就变换了,可保佑一方平安。
那么和尚呢,当然在洞口封死以后不久就会死去。但是他说自己死了一样可以诵经超度。
别说和尚家人不同意,满城百姓,连知县都觉得过意不去,请和尚再想个办法,和尚说我道力只此
最后还是和尚自己说服的家人。
三十年后,当时看热闹的很多百姓还在,满县士绅聚集,恭恭敬敬的去请和尚的法体。山洞打开,和尚肉身不坏,只是如同木乃伊一样干瘪了。满县都惊呼肉身菩萨。
焚化后出了不少舍利子,都倾入河内。一县太平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