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15节作者:
苏肄海
普鲁士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便彻底打败法国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首先,普鲁士在经济实力上已经远远的超过法国。象征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煤炭和钢铁产量、蒸汽机动力总数、铁路线长度等方面普鲁士均超过了法国。从两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来看, 1870年,普鲁士占13%,法国占10%。就经济实力来说,普鲁士已占有优势。
其次,普鲁士的军事动员能力远远超过法国。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普鲁士就形成了一整套动员和保证后勤供应的军事制度。它规定每一地区的司令部分别承担动员工作和后勤事务。各个司令部都存放着最新的预备役兵员手册,并且储备着大批被服、装备和军火,一旦接到命令就能够及时地召集装备并运送一个军团到指定的集结地区。反观法国,7月20日,战争已经爆发了,法国军需总监才致电陆军部说:部队“没有砂糖,没有咖啡,没有粮食,没有酒,没有盐,很少油脂和饼干(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第1册,第164页)”(12),需“火速运送至少一百万份口粮到第昂维尔(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第1册,第164页)”(12)。
第三,普鲁士的铁路网优于法国。由于普法两军都装备了后膛装填的撞针枪,这就使正面的强攻很难取得成功。普军的取胜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侧翼的迂回包抄,这就需要部队拥有高度的机动和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正如一位英国军事学家所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0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转引自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卷,第298页)”(13)。
第四,普鲁士良好的教育制度。早在1825年普鲁士就实行了强制的义务教育,到1860年代普鲁士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就达到了惊人的97.5%,以洪堡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大学相继建立,这使德国在各个领域都人才辈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受过教育的人更有组织能力,更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军队,受过教育的人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就军队来说受过教育的士兵更能够领会上级的意图,能够更快的掌握技术兵器的使用,也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一切都可以在战场上转化为战斗力。就在普法战争结束的1871年,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受过更好的教育的人民赢得了胜利(于兆兴:《普法战争普胜利之经济原因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14)。
(1)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82页
(2)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卷,第420页
(3)[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商务印书馆,沈苏儒译,1987,第209页
(4)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79页
(5)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75页
(6)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3页
(7)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79页
(8)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4页
(9)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4页
(10)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4页
(11)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3页
(12)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第1册,第164页
(13)转引自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卷,第298页)
(14)于兆兴:《普法战争普胜利之经济原因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日期:2016-02-16 15:36:57
第二章 德意志帝国建立
1870年9月4日,法军在色当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拿破仑三世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这个怪胎,成立了第三共和国。普鲁士军队继续向巴黎推进,9月19日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并粉碎了法军所有的解围企图。1871年1月28日,新成立的法国国防政府与普鲁士签订停战协定,普法战争结束。
色当大捷后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更加高涨,而法国的战败也已成定局。在相继失去奥地利和法国的保护后南德诸邦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保持独立。1870年11月前后游离于北德意志联邦之外的南德四邦主动派出代表前往凡尔赛与普鲁士洽谈加入联邦事宜。为了应对已是鼎沸盈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狂潮,避免再出现“兄弟阋墙”式的悲剧,俾斯麦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巴伐利亚和符腾堡这两个较大的邦国在军事、邮政和税收等方面享有独立的权利,并且不惜重金对独立倾向性最强的巴伐利亚国王及其近臣进行贿赂收买。到11月25日,普鲁士先后与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及黑森—达姆斯特塔四个邦签订了联合条约,至此除奥地利外,所有的德意志邦国全都加入了“德意志联邦”,这个“德意志联邦”的名称叫做“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各邦国王公大臣的簇拥下于凡尔赛宫的镜厅举行加冕仪式,威廉一世登基为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则出任帝国宰相,德国统一!这个德意志帝国因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因此被称为“第二帝国”,这就是纳粹德国自称“第三帝国”的原因。
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包括 4 个王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6 个大公国:巴登、黑森、麦克伦堡—施威森、麦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萨克森—魏玛和奥尔登堡;5 个公爵领地:不伦瑞克、萨克森—迈宁根、萨 克森—阿尔腾堡、萨克森—可堡(图林根城名)—哥达、安哈尔特;7 个侯 爵领地:施瓦茨堡—鲁多斯塔特、施瓦茨堡—宗得斯豪申、瓦尔德克、罗伊 斯(老系)、罗伊斯(新系)、绍姆堡—利珀、利珀;3 个自由市:吕贝克、 不莱梅、汉堡;另有一个直辖地:阿尔萨斯—洛林。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德意志帝国是联邦性质的,是由德意志各邦国联合组成的,只是由于普鲁士一强独大的实力才使各邦国承认普鲁士国王的德意志皇帝地位,各邦仍然保留了不同程度的独立性。这与中国历代统一是有质的不同的。中国历代的统一战争基本都是在内部进行,由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以武力消灭割据的军阀,最终实现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也就是说中国的历代统一都可以视为某一方本身的膨胀,最后其实力膨胀到全中国,于是中国就统一了。我们可以把普鲁士统一德国与秦始皇统一中国进行比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