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0年(咸亨元年)春,稳定了政局的吐蕃开始对西域用兵,攻陷了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于阗向吐蕃投降,随即吐蕃联合于阗攻陷龟兹的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至此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尽归吐蕃所有,唐朝无奈罢除安西四镇。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吐谷浑、鄯善、且末之地,正式为吐蕃所据。
面对吐蕃在西域咄咄逼人的攻势,唐朝终于决定给予强硬回击。670年四月,唐朝任命 名将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吐蕃。逻娑为拉萨的汉地译音,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唐朝出兵的目的绝不是号称的“为吐谷浑复国”这么简单,而是希望此次出兵能向之前李靖、苏定方挥军西域一样荡寇千里,从根本上决解吐蕃的问题。
八月,唐军行至大非川附近(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道路艰险,辎重难行,薛仁贵随即命令副将郭待封帅两万人守护辎重,在大非川险要处节寨固守,以保证唐军后勤和粮道的安全。自己这亲率唐军主力出击乌海(今青海兴海县西南苦海),约定待到唐军主力在乌海击败吐蕃主力后,辎重部队方可前进支援。这样唐军主力进可攻、退可守,可立于不败之地。薛仁贵的判断是正确的,钦陵率领的吐蕃主力确实盘踞在乌海附近,但薛仁贵不知道是钦陵为了击败唐军,几乎是倾吐蕃全国之兵,集中了甚至远在西域的守卫部队,有四十万之众。虽然战争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但是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吐谷浑的名字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吐蕃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吐蕃已经占据了战争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唐军的每一步行动却像行走在迷雾之中。
唐军主力在薛仁贵的率领下,轻骑而出昼夜兼程,趁吐蕃军队不备直插河口,将河口的吐蕃军队打得大败,抢夺了大量的牛羊牲畜。吐蕃军虽初战不力,但未伤根本,钦陵命吐蕃军队借助机动能力,不断骚扰唐军,战场态势渐渐胶着。就在此时,驻守在大非川上的副将郭待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葬送这次唐朝的远征。
郭待封本是唐初名将郭孝恪之后,对于出身贫寒的薛仁贵向来侧目而视,此次屈居薛仁贵的副将,心里颇有不平之意。他听说唐军初战告捷,大败吐蕃军队,以为吐蕃将败,担心军功都被薛仁贵占据,自作主张率领辎重部队离开大非川向乌海靠近。这一消息立刻就被钦陵得知,于是钦陵亲率二十万人在路上设伏,将郭待封所部全歼,全部辎重均落入吐蕃之手。
夺取了唐军辎重的钦陵立刻全军出击,在乌海将唐军主力包围,失去了辎重后援的唐军人心浮动,薛仁贵无奈只得带兵突围。从乌海到大非川的路上两国军队一路厮杀,直到大非川上吐蕃军队再度将唐军合围,疲惫的唐军再也无力突围,薛仁贵与钦陵约合,钦陵放还了部分唐军俘虏。最终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仅以身免,而随行出征的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日期:2016-05-16 07:56:44
唐军这次大败,史称大非川之战,虽然将帅不和是原因之一。但是唐军从关中平原远征青海地区,在乌海、大非川作战,此处海拔已经接近4000米,唐朝士兵对环境的不适应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吐蕃在吐谷浑统治的日趋稳定,使得吐蕃能够就地征集补给,吐蕃军队一半以上的军粮马匹都是在吐谷浑故地征集的,这更加重了远征唐军的劣势。
唐蕃大非川之战后,吐谷浑复国的梦想彻底覆灭,唐朝遂于公元672年,(咸亨三年)二月将吐谷浑诺曷钵部于鄯州浩亶水(今青海大通河)之南。鄯州地域狭窄,邻近吐蕃,吐谷浑畏惧吐蕃来扰,不安其居,因此,唐朝最终将吐谷浑迁于灵州鸣沙县(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以其部落置安乐州,意为既安且乐。
大非川战败之后,唐朝在西域的形势彻底崩坏,安西四镇相继失守,大唐在西域的羁縻府州统治自此开始全面崩解。此役之后,吐蕃获得了对唐朝的绝对战略优势,声威大振,并乘胜大举进兵,兵锋直至敦煌。唐朝无力与之相争,安西都护府治所被迫回迁到西州(今吐鲁蕃),至此大唐在西域已仅能控制沙州(今敦煌)-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蕃)-昆陵都护府-蒙池都护府一线以东地区,整个天山以北、以东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均为吐蕃所夺占。此战之后,吐蕃钦陵之名震动两国,作为吐蕃的军神钦陵正式成为了唐军的噩梦。
唐朝经此一战精锐尽失,面对吐蕃的兵锋只能在河陇地区组织防御,暂时无力染指吐谷浑故地,而吐蕃虽然大胜唐军,稳固了青海地区的统治,不过调动了全国的军队驰援,也导致国内的矛盾开始显现,随后两年间吐蕃国内不断有叛乱发生,这也使得吐蕃不得不暂时停下了扩张的脚步。
公元672年(咸亨三年),吐蕃使节仲琮出使唐朝,唐高宗此时对于大非川之败余痛未消,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之后唐使黄仁素吐蕃也是无果而终。虽然两国使节往来不断,但西域已是两国必争之地,面对两国之间年年刀兵不断,此时身在拉萨的文成公主不知心中是何种感受。
正像禄东赞生前预计的那样,唐蕃之间争夺最终的焦点必定是西域这块土地,公元673年,唐朝趁吐蕃国内政局不稳,派遣萧嗣业发兵讨伐弓月,唐军尚未到达疏勒城下,弓月部落畏惧,便与疏勒一起投降了唐朝。弓月部落一直以来都是吐蕃的盟友,吐蕃每次意图染指西域必有弓月相助,这次弓月投降唐朝表明,吐蕃虽然占据了整个安西四镇,但并未能在此地建立稳固的统治,而生活在西域的民族基本上都是奉行墙头草的政策,谁的势力大就向谁臣服。公元674年,唐朝收服于阗,次年在于阗重置都督府,到公元676年(唐凤仪元年)唐朝完全收复了安西四镇。西域唐波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表明唐朝虽然经历了大非川惨败,但凭借强大的国力仍有一战之力,虽然吐蕃在西域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唐蕃之间在西域的角逐,还远远没有分出胜负。
公元674年,在西域还有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发生,在西方阿拉伯帝国军队已将原属波斯帝国的整个呼罗珊地区征服,并且越过乌浒水侵入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而布哈拉正属大唐安西都护府管辖,这是阿拉伯人首次染指西域土地。从此之后,西域控制权的争夺从唐蕃两国的争霸,演变成了唐蕃阿拉伯之间的三国演义。
公元675年1月,吐蕃大臣吐浑弥来长安请和,要求唐朝不再干涉吐蕃在安西四镇的统治,吐蕃也不东侵威胁唐朝河东、陇右地区。此时唐朝在西域已经收复了于阗、疏勒,进攻龟兹也取得进展,眼看重夺安西四镇指日可待,如何能将到手的利益弃之不顾,谈判当然是不欢而散。
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稳定了国内政局的大相噶尔·赞悉若多布(赞悉若),得知了突厥各部反叛唐朝的消息后,立刻开始进行军事部署,重新对安西四镇的控制权发出挑战。他依旧采用了他父亲禄东赞的策略,派遣弟弟钦陵领兵通过吐谷浑故地发动进攻,威胁唐朝重地河陇地区,分散唐朝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安西四镇的唐军。钦陵联合阿史那都之等部落,于公元676年三月大举入侵鄯州(青海乐都县)、廓州(青海化隆县西南)、河州(甘肃临夏市)、芳州(甘肃迭部县东南)和叠州(甘肃迭部县)等州郡,杀死唐朝官吏,掠走人口牲畜数以万计,唐朝急命周王李显(后来的唐中宗)、相王李轮(后来的唐睿宗)带兵抵抗吐蕃的进攻,可惜两王均惧战不出,任由吐蕃军队在河陇地区纵横劫掠。8月,吐蕃又攻叠州(甘肃迭部),破密恭、丹岭二县,就在吐蕃军队所向披靡,唐军即将崩溃的时候,吐蕃军队却停止了进攻,带着劫掠来的人口牲畜急速退兵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