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通俗西藏史》
第24节

作者: 白发布衣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睿宗李旦登基后,全部朝政均委于母后,自己在朝堂上不发一言以求自保,从此之后的十几年中朝政尽在武后掌握之中。
  公元684年(嗣圣元年),就在唐朝政权乱云飞渡之时,吐蕃国内也正在为瘟疫的大爆发头疼不已。在吐蕃的历史上瘟疫曾多次大规模流行,这可能和西藏地区医药相对落后有着直接关联,据说松赞干布就是死于瘟疫流行。在多次的瘟疫流行中,各种政治势力也利用天灾推波助澜,甚至佛苯之争也曾利用过瘟疫来打击对方。这次瘟疫流行导致大量的牲畜死亡,为了减少瘟疫的流行,吐蕃专门召集了议事会议,将死亡的牲畜深埋处理,以减少瘟疫的流行。

  公元685年(垂拱元年),大相钦陵再次率军侵扰西域,吐蕃军队在大漠草原上纵横穿插,横行西域,连败唐军。西域形势迅速恶化,唐朝之前几年在西域布置的据点被吐蕃一一拔除。无奈之下,垂拱二年十一月武后下令废除于阗、安西、疏勒、碎叶安西四镇,这是唐朝第三次废除安西四镇的设置。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武后来说,西域败退四镇被废,是绝对不能咽下去的恶气,于是唐朝开始在西域重新布局,争取当地突厥部落的支持,以图寻机再战吐蕃。

  武后深知西域土地广袤平阔,唐朝步兵绝难与吐蕃骑兵相持,于是有意从其他方向进攻吐蕃,减轻西域的压力。此时有人洞悉上意,侍御史王求礼给武后出了一个馊主意,怂恿武后征发梁(今陕西汉中)、凤(今陕西凤县)、巴(今四川巴中)州民众从雅州(今四川雅安)开山通道,出击西羌,讨伐吐蕃。听到这个计策,武后一时间颇为心动,所幸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生于蜀地,深知蜀地边情,急忙上书武后,力陈雅州诸羌从未叛唐,现在无罪而伐,是逼其反叛,投靠吐蕃。而且吐蕃屡次攻伐蜀地,均未有突破,皆赖蜀地山高地险,今国家乃开其险,役其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其财,若吐蕃趁机以诸羌为内应,则蜀地天险自破,蜀地必失。再者得西羌而不足已富天下,为此战却靡费甚多,届时国将因黩武而亡。武后其人随好大喜功,但也不是不明之人,于是打消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好在武后没有坚持己见,走过川藏线的人都知道,王求礼所说的从雅州(雅安)入藏的线路,几乎就是现在的川藏线318国道,这条1954年才修通的国道线全长2000公里,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条江河,一度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以唐朝时的生产力水平,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日期:2016-05-20 07:48:59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五月,经过几年准备和布局,武后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帅出征吐蕃,出征前依照惯例应派太监为监军,武后认为将帅出征应掌控全权,以监军掣肘将导致将帅无度。由此可见武后对于韦待价的信任和青睐,这可惜这次武后所托非人。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今新疆霍城以西)边,钦陵亲率大军与之交战,这次钦陵又用了诱敌深入之计,吐蕃故作败退,将唐军诱致草原深处,而后钦陵命人包抄唐军侧后,断了唐军粮道。唐军正与吐蕃主力僵持不下,听闻粮道被短,军心大憾。此时天降大雪,天寒地冻,唐军粮资匮乏,士兵多冻饿而死,韦待价无奈只得败退回高昌城,败退的路上因为韦待价不善于安抚士卒,唐军几乎哗变,吐蕃军队趁势掩杀,唐军主力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唐军损失过半。武后闻知唐军大败震怒,将韦待价流放,副将皆斩。

  武后这次钦点的将领被证明不是她所期望的经略西域的帅才,而真正能够以为柱石的名将,却在狱中屈辱的死去。黑齿常之屯驻河源,屡败吐蕃军队,七年之内吐蕃侧目而行。而后纵横漠北,连败东突厥可汗,就是这样一员镇边骁将,在此年被酷吏周兴诬蔑谋反,黑齿常之不堪受辱,于狱中自缢而死。黑齿常之在军中之时,带下宽厚,威望甚高,将卒乐为之死。常之死后,唐军将士皆哀其冤,河源军事渐渐崩坏。

  公元690年(武周天授元年),9月,武则天废黜睿宗,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自尊号为“圣神皇帝”,她登位时已经67岁,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武则天虽然登基时已年近七旬,但并不昏庸,国家在她的治理下,依旧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同年,吐蕃大相钦陵却在感受着国家财力枯竭的窘境,他在这一年两次召集议事会议,制定农田税赋。并于次年,也就是公元691年,开展人口普查,清查国家的土地税赋,同时再次征集兵员。吐蕃在噶尔家的治下,几十年来不断对外用兵,虽然胜多负少,劫掠了大量的唐朝财物和人口,但是这仍然不能抵消吐蕃国内的消耗。尤其是吐蕃统治的唐蕃边境地区的部落民众,多年来从未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更是苦不堪言。于是这些地区的部落首领开始和吐蕃离心离德,渐渐开始怀念唐朝统治时的和平景象。

  公元689年,就开始有零星的部落转投唐朝,寻求庇护。到了公元692年时,人口上万人的部落都开始全族投唐朝,这种情况导致吐蕃虽然在西域仍旧占有优势,但是始终不能进一步扩大其统治区域,唐蕃之间依旧在西域进行着残酷的拉锯战。而钦陵作为一个军事家,面对这种情况,却施展不出柔和的政治手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投唐的部落,他采取的策略是派兵追击直接镇压。这虽然震慑了一部分部落首领,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部落挣扎求生的窘境。

  日期:2016-05-21 08:26:04
  公元692年(武周长寿元年),唐朝充分利用的西域部落与吐蕃离心的有利形势,派遣王孝杰领兵收复四镇。王孝杰曾于公元678年,随李敬玄伐吐蕃,虽然唐军兵败,作为前军的王孝杰和刘审礼一同被俘,但正是这一败仗,让王孝杰对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和周围的地形都了然于心,这次出兵在周边部落的配下,唐军势如破竹,迅速收复了安西四镇。唐朝重新在四镇设立治所,安抚周边民众,并一改之前基本不驻军的惯例,在四镇驻军二万四千人以安民心,这也是唐朝在西域第四次在西域设置安西四镇。

  公元694年(武周延载元年),噶尔·赞辗恭顿(汉史称赞刃)和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俀子部联兵6万人进攻西域,王孝杰率部在冷泉及大岭一带击败吐蕃联军,吐蕃军溃逃,噶尔·达古日耸(汉史称悉多于)钦陵的四弟,在逃亡中被粟特人俘虏,由此可见吐蕃此战应是场惨败。
  逃回拉萨城的赞刃并没有安全上岸,一场致命的阴谋正等待着他。公元695年,赞刃入宫觐见赤都松赞,赤都松赞非常喜欢赞刃身上佩戴的佩刀,于是拿过来在手中把玩,不料想无意中将手指刺伤,结果太后没庐·赤玛伦就以这个荒唐的理由宣布赞刃谋反,将赞刃处死。
  赞刃谋反这一事件,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出,赞普系的势力和太后没庐·赤玛伦对于噶尔家族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毕竟赤都松赞已经25岁了,这个年纪早就应该执掌吐蕃的朝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政令均出于噶尔家一门,这次的赞刃事件可以看做是赞普对于噶尔家在拉萨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此时钦陵和他的三弟赞婆均领兵驻扎在青海地区,消息传来钦陵得知自己最小的弟弟赞刃被杀,心中十分痛苦,对于赞普剪除噶尔家族势力的做法也是心知肚明,但是赞普毕竟是吐蕃之主,除非噶尔家反叛否则这一残酷的事实,钦陵也只能默默接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