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23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英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公众舆论能够非常明显的影响到政府的各项政策。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很多文人骚客的精神家园,这些人对公众舆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希腊起义爆发后英国民众立即掀起了支持起义的热潮,不但捐钱捐物还有不少人志愿亲赴希腊与土耳其人作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人拜伦。这家伙居然自费组织了一支500多人的军队并自任指挥官,只可惜他很快便因病去世了。

  为了遏制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扩张,也出于顺应国内公众舆论的考虑英国决定支持希腊的起义,以便把俄国在希腊的影响力彻底消除。1824年4月9日英国决定给希腊起义军贷款250万英镑,英国从此介入巴尔干半岛局势。
  得知英国介入希腊并给予起义军大笔资金援助,已经升任奥地利首相的梅特涅喜笑颜开,“俄国宫廷已经失掉了对希腊人的影响(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卷,第79页)”(1)。

  正当各大国纷纷介入希腊,局势正向有利于起义军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起义军内部却发生了严重的窝里斗。革命尚未成功,领袖们就开始为了争权夺利而大打出手了。土耳其趁机联合埃及大举出兵,连战连胜,希腊起义军被迫逃窜山区打游击去了。穷途末路的起义军向英国紧急求援,但却没有理睬俄国人。这让一直大力支持希腊起义的俄国人非常恼火,也证明俄国在希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下降了。

  由于起义军在土耳其的打击下已经接近失败,所以各大国决定加大干涉力度。1827年7月英、法、俄三国签订《伦敦条约》,要求建立一个自治的希腊,土耳其仅保留宗主国的名义。钻在山沟里苟延残喘的希腊起义军立即表示接受《伦敦条约》,但此时的土耳其军队连战连胜,土耳其自信心大增,拒绝接受《伦敦条约》,并两次拒绝三国联合发出的最后通牒。
  10月20日三国海军重创土耳其舰队,12月18日恼羞成怒的土耳其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号召整个伊斯兰世界对俄国进行圣战。1828年4月26日,俄国对土耳其宣战。8月中旬俄军攻占阿德里安堡(注:今土耳其埃迪尔内),前锋距君士坦丁堡仅60余公里。
  眼看君士坦丁堡就要被俄军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即将陷入崩溃,英法立即加以干涉。英法一方面向土耳其施压,要求土耳其尽快与俄国谈和;另一方面请求俄军不要再进军,并要求土耳其在必要时邀请英法地中海舰队进驻达达尼尔海峡以保护君士坦丁堡。与此同时普鲁士也介入进来,劝告俄国不要对土耳其提出过于苛刻要要求。
  此时的军事形势对俄国极为有利,数代沙皇梦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就在眼前,只要俄军再做一些努力就可以将其纳入囊中。但俄国却决定与土耳其和谈了,这当然是因为英法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俄国全面评估了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后欧洲局势的变化,认为目前这样做与己不利。
  沙皇尼古拉一世在1829年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如何处置土耳其。这个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俄国此时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将导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这将引发欧洲各大国瓜分土耳其的狂潮,并必将导致因分赃不均而引起的欧洲战争。届时奥地利将会占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阿尔巴尼亚;英国将占领克里特岛和其它希腊岛屿;法国将占领埃及;俄国将不得不直接面对这些“危险的敌人”;而且如果土耳其崩溃势必将引发各大国对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争夺,这将引发一些列的争端甚至战争。

  委员会认为“保留奥斯曼帝国,有利条件会超过不利条件(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卷,第85页)”(2),但同时也强调:一旦奥斯曼帝国崩溃,俄国要“最大可能的保证黑海出海口不被其他列强据有(转引自[英]安德森:《东方问题》,伦敦1974年版,第71页)”(3)。这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成为以后三十年俄国对土耳其政策的基础。
  1829年9月14日,走投无路的土耳其被迫与俄国签订了极为屈辱的《阿德里安堡条约》。俄国夺取了多瑙河流入黑海的入海口及整个黑海东岸的土地。土耳其被迫向俄国支付了大笔赔款,还承诺保证塞尔维亚信仰自由,保证黑海的商业和航运绝对自由。
  《阿德里安堡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在近东的势力大大加强,英法两国对俄国在近东和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更加警觉。
  对于希腊英国认为与其让他自治还不如顺其所请让他独立,以削弱以“东正教保护者”自居的俄国在希腊的影响力。俄国通过《阿德里安堡条约》所获甚多,也不愿意为了希腊与英国发生争端,同意了英国的要求。
  1830年2月3日,英、法、俄三国再次签订《伦敦议定书》,宣布废除土耳其对希腊的宗主权,希腊成为受三国保护的独立国家。此时的土耳其差点连命都保不住,哪里还顾得上希腊?只好乖乖的接受了三国的要求,承认希腊独立。
  不争气的希腊人立即又开始了窝里斗,首任总统居然遇刺身亡,随后国内各派为了争权夺利又大打出手,刚刚独立的希腊又陷入内战,不知道文明古国是不是都有这个毛病。
  1832年英、法、俄三国决定邀请巴伐利亚的奥托王子出任希腊国王。1833年2月6日奥托率领3000士兵开进希腊,这才算是结束了希腊内战,希腊正式独立。
  希腊不但是巴尔干半岛而且是整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一个获取独立地位的民族,这极大的鼓舞了巴尔干各民族争取独立的斗志,巴尔干从此更加不安宁了。
  (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卷,第79页
  (2)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卷,第85页

  (3)转引自[英]安德森:《东方问题》,伦敦1974年版,第71页
  日期:2016-03-01 17:13:03
  第四章 两次土埃战争
  本篇是着重介绍巴尔干半岛局势的,远在非洲的埃及又与巴尔干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而且关系很大。因为不管土耳其境内出了什么事,俄国最终都会把问题引向黑海海峡。
  当时的埃及名义上是土耳其的一个省,但实际上却处于独立地位。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夺取了埃及的政权,随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埃及国力大增,成为整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1页。)”(1)。1824年,无力镇压希腊起义的土耳其请求埃及出兵,并许以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等地。在以埃军为主力的土埃联军的打击下希腊起义军溃不成军,但后来由于列强的干涉土耳其和埃及不得不放弃胜利果实,埃军也被迫撤回国内。

  1830年希腊独立后穆罕默德·阿里认为自己已经出兵打败了起义军,至于后来希腊独立那是因为列强干涉与自己无关,所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土耳其兑现承诺,割让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土耳其刚刚大败于俄国,丧师失地愤恨不已,阿里身为下属不但不能为主分忧反而趁机敲诈勒索,真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何况希腊已经独立,阿里又何功之有?于是土耳其义正辞严的拒绝了阿里的痴心妄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