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27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07 10:55:05
  第三章 近东危机
  1875年夏季,巴尔干半岛上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地区因旱灾而歉收。但反动贪婪的土耳其却不顾灾民死活,反而加重税收。7月,黑塞哥维那首先爆发起义,9月起义波及到波斯尼亚。波黑农民的起义立即得到同为南部斯拉夫人且已取得自治地位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注:旧译门的内哥罗)的大力支持,不但送钱送物而且还组织志愿军直接与土耳其作战。塞尔维亚的报纸公开叫嚣“塞尔维亚的加入意味着东方将燃起烈火,应该由塞尔维亚来为新月旗奏响送葬曲”(1)。小小的塞尔维亚以及更小的黑山哪里来的胆量敢于挑战庞大的土耳其呢?当然是因为后台老板俄国人。实力已经恢复的俄国那肯放过这个插手巴尔干局势的大好机会,更加积极的援助波黑起义军。

  这让奥匈深深的感到了不安。奥匈并不想吞并波黑,但是随着俄国、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卷入,波黑的农民起义已经转化为南部斯拉夫人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这势必会鼓舞奥匈境内的三百万南部斯拉夫人的民族独立,而一千四百万西斯拉夫人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奥匈绝对无法容忍的。
  1875年12月30日,奥匈首相安德拉西向各大国发出照会,建议在保留土耳其对波黑统治权的前提下改善波黑居民的待遇。奥匈不同意波黑自治更不同意波黑独立。因为这些或自治或独立的小国不但在宗教上和民族感情上倾向于俄国,而且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在土耳其的武力威胁下他们必然投靠俄国,自觉自愿的成为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的马前卒。
  1876年4月起义蔓延到保加利亚。为了遏制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英国支持土耳其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并派了一支舰队停泊在离达达尼尔海峡不远的贝吉克湾,以武力威慑俄国。得到英国支持的土耳其对起义军进行了最残酷的镇压,保加利亚的菲利普波利斯地区1.2万无辜居民惨遭杀害,60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暴行传出后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厚颜无耻的为土耳其辩护,并称这样的报道是“咖啡馆的闲扯(2)。英国之所以如此丧心病狂的卖力支持土耳其原因很简单,1869年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印度对于英国来说更重要了,英国更加不能容忍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扩张进而威胁到黑海海峡的安全。

  土耳其对保加利亚人的野蛮屠杀彻底点燃了同为南部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人的怒火。1876年6月30日塞尔维亚向土耳其宣战,次日黑山也向土耳其宣战。俄国斡旋两国结成同盟,并派出一支4000人的志愿军支援塞尔维亚。一名俄国将军还被塞尔维亚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虽然有俄国的大力支援但塞黑联军仍然在战场上遭到惨败,这再一次证明土耳其虽然腐朽透顶但还是有能力维持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巴尔干的乱局全都是因为俄国的煽动和干涉。塞黑联军遭到惨败后俄国决定赤膊上阵。但俄国知道巴尔干半岛局势直接关系到奥匈的生死存亡,奥匈绝不肯轻易退步。为了争取奥匈的谅解俄国向奥匈做出了重大让步,1877年1月15日,俄奥两国签订《布达佩斯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奥匈在俄土战争中保持中立,条件是奥匈有权占有波黑。3月18日两国又签订补充协定,规定奥匈将来可以兼并波黑,俄国不得在巴尔干半岛建立大斯拉夫国家。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可以独立,君士坦丁堡成为自由市。

  《布达佩斯条约》及其补充协定的签订标志奥匈对土耳其政策的重大变化。在此之前奥匈一直主张维护土耳其的完整,但当奥匈看到维护土耳其的完整已无可能后为了维护本国的完整就必须由奥匈占领南部斯拉夫人新独立出来的土地,以免这些国家成为本国的动乱之源。也就是说奥匈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是被迫的,是在俄国扩张时为了维护本国领土完整而进行的一种被动的行为。
  在得到奥匈中立的保证后俄国于1877年4月24日向土耳其宣战。此时的国际形势对俄国十分有利,法国在普法战败后把向德国复仇当做头等大事,正在争取俄国的友谊,不会进行干涉;而德国则希望借此挑起英俄争端好迫使俄国向自己靠拢,也保持中立;奥匈则已经被买通。只有英国仍然坚定的反俄。但英国的优势在于海军,陆军相对弱小,在没有强大陆军盟国的支持下不大可能单独以武力干涉俄土战争。

  虽然土耳其在塞黑联军面前大显神威,但一遇到俄国人立即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为防止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英国舰队开进达达尼尔海峡,停泊在距君士坦丁堡仅一小时的航程内。俄军则针锋相对的推进到距君士坦丁堡仅仅12公里的小镇圣斯特法诺。此时俄军的进展已经大大超出了《布达佩斯条约》所规定的范围,奥匈不肯坐视土耳其崩溃,发表声明表示如果俄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则将召回其驻彼得堡的大使。由于大国的干涉,土耳其国内的波黑农民起义终于演变成了牵扯欧洲各大国的近东危机。

  德国此时的态度起了变化,德国虽然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海峡没有实际利益,但也并不希望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扩张太大。因为这必将引发俄奥冲突,德国将被迫选择站队。德国外交的重心是孤立法国,稳定东方边境,这就需要他和俄奥同时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为了与两国都保持良好的关系那德国就需要俄奥存在矛盾,只有这样俄奥由于都需要德国的支持才会有求于他。但俄奥的矛盾又不能激化到爆发战争的程度,否则德国就要被迫选择站队了。这就需要极为高超的外交手腕。俾斯麦凭借德国的超强国力同时对两国施压,对于较强的俄国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把俄奥的矛盾完全控制在了既不解决也不爆发的程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