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棺材埋在下面,尸体还不放在棺材里,头一次听说这样埋人的,怪不得那女的有怨气。“
“你懂什么,这是两个坟前后相差几百年,是那女的家人把坟盖到了别人坟上。“
“啊?这对先人多不敬,那快点把女的尸体搬到新坟去吧,话说这棺材里怎么没有尸体啊?“
“别急,今天叫你来不仅仅是让你挖坟的。“
说着,道士跳到棺材里到处翻东西。在一处用旧布包裹里发现了一本残卷,上面由繁体写了三个大字《青乌序》。道士十分吃惊,心里暗想,难不成这是是赖布衣老前辈毕生精血换来的风水堪舆寻龙术?虽然只是残卷,但里面的文学可是重金难求的。虽然道士心里早有准备,但面对这本书还是显得无比尊重。道士是有打算的,为道之人,不可二师,自己乃林灵素传人,但又不想绝学沦落,或者流传至一些毛道江湖术士手里。便叫来喜顺。喜顺啊,知道今天叫你来主要是什么目的吗,你乃水命辰时生,命中注定跟我有缘,今天我把这本书交付给你,你要好好保管,虽然我俩不是师徒关系,但也算是我晚年之交了。
喜顺不解,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吗。道士语重心长的说,这不是普通的书,更不是什么武学秘籍,你可以当做故事来读,也可以当做一本著作赏析。总之有一点,万不可把此书随意丢弃,一定要流传下去,其中的道理以后你自然得知。喜顺半懂不懂的把书收了起来,时间也不早了,道士叫喜顺对棺材鞠了个躬,随后填上。女尸体只剩了一具骨架,喜顺尽快的把她搬到刚挖的坟里道士为她在墓碑上立了名。
常言道:“穷不改门,富不迁坟“,前面也说了,坟是很讲究的,挪坟也是。古代素有挪坟一说,家运衰败,子息多会通过挪坟来改变这种状态。一般动土前,和填土后都要烧香膜拜,不过道士和喜顺才不管这个,时间不能超过正午,因为正午阳光焦灼,当然过数量过多半天挪不完,就要用黑布包裹。这也是为什么叫喜顺早起的原因。捡尸骨的时候不要漏下某一块,一定要完整,抬棺时不要回头看,等待下葬的时候用多层黄纸铺到坟下平面上,用七星线(硬币)压黄纸上,然后用松香沫撒到黄纸上面点燃,俗称暖坑,以尽后辈之孝心,换取先辈辛寒抚养之恩,又为暖井以使吉气来的快,旨在后人速发福。落棺时,棺材大头的方向以乾、震、坎、艮为上,故大头以乾、震、坎、艮方位最好。
喜顺与道士告别后,据说以后再也没有相遇过。后来郑老爷帮喜顺说了家姑娘,自己成了家也离开了郑府,再到后来就有了我爷爷。
我爷爷叫张兴春是做面坊的,江苏盛产小麦,村子里许多农家会把收好的麦子带到爷爷家,爷爷再用机子打成面粉,但是爷爷早年可不是做这个的。
张兴春渐渐长大,喜顺也渐渐上了年纪,那本青乌序虽然文字难懂,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摸索也知道大概意思,那本书读了虽然不像某些小说里面描述的家传秘籍,学到后会获得什么什么的技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该书记录了大量的文化习俗,风水地理,以及各行各业应该注意的事情,喜顺也成了村子里的“文化人”几乎什么都懂,但由于是残卷很多里面的奥妙还是不懂。在村子里有些声望,会的越多,肩上的担子也就越重,村子里不是很富,平常既要救济农民,又要做说书教学,总之特别忙,对张兴春并没有太多的管辖。
张兴春生性爱玩,不喜欢拘束,再加上那时正处于辛亥革命,人民本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无心做事,所以到了二十多岁也没有个正经的工作。男子没有工作游手好闲可是不好说媳妇的,眼看张兴春也老大不小了,喜顺把这本残卷传给了张兴春。目的不是很大,只是希望作为男孩子能够读懂各个行业间的门道与忌讳。选择一个自己适合的好好养家糊口。
三百六十行中概括起来为三教九流,三教指古代的儒、道、佛。这里重点给大家说的是九流,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有一个顺口溜: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同样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九流代表着各行各业的三六九等划分之说,当然说法不一。
其实古代啊,虽然把行业有划分褒贬不一之说,但终究还是都接受的,这也衍生出了为什么叫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里都有一些了不起的大师。但是,有八种行业是不在正经营生之列,不属工农兵学商之属,也是不被国家社会接受的,俗称外八行,外八行分为:金点、乞丐、响马、贼偷、倒斗、走山、领火、采水,合称“五行三家”。看似只有八个行当,但实际上,这八门几乎囊括了江湖上所有的偏门。金点为算命一行,乞丐为乞讨叫花一行,响马为拦路抢劫一行,贼偷为偷盗手脚不干净一行,倒斗为盗墓一行,走山为骗术,领火为蛊术,采水为官妓。
所以喜顺总是教育张兴春做什么都行,切不可进入外八行。
张兴春有许多爱好,平时最多的就是喜欢看戏,鲁迅写过一部《社戏》的文章。大概是写在平桥村的乡间生活、戏前波折、月夜行船去看戏、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偷豆吃五个情节。而张兴春平日里和当年的鲁迅一样,也挺爱看戏。
张兴春的父亲一天把他叫到跟前,说既然你这么喜欢看戏,我给你介绍个唱戏的剧团,我可不是想你学唱戏,毕竟是下九流,但是在里面做个杂活也能混口饭吃,最重要的是可以经常看戏,张兴春便答应了。
张兴春心里是这样打算,说是不让我学戏,我跟着可以偷偷的学。其实入行可不是说你喜欢就可以的,你肯拜师就能结业的。不管哪个行业都讲究一个天赋,就是看你适不适合做这个,行话叫看祖师爷给不给这口饭吃。虽然有通过后天努力克服先天障碍的,但毕竟是少数。
很多东西就是你没认知之前永远都是神秘的充满期待的,但当你天天都接触难免会厌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当做自己的职业。张兴春虽说一开始在戏班子里负责给各个戏子端茶倒水,准备道具,搭建戏台等一些列活。但做了段时间也开始变得焦躁。在加上东奔西跑的去各地演出,行话叫跑江湖。所以早早的离开了戏班子。既然是从里面出来的,整天对唱戏耳濡目染的,所以他即使是个打杂的也能哼上两嗓子。
回到了家,张兴春也没有什么玩的念头了,开始帮助家人做事。张家那时候家里还是有点小钱的,加上喜顺在村里本身的声望,张兴春还是比较顺利的娶到了媳妇。男人一旦成了家,自然责任心也就强了许多。结了婚之后没多久,国内开始打内战,也是在那个时候搬到了江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