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31节作者:
塘西正观 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
浮屠山的麋鹿、山猴、青鸾彩凤、玄鹤锦鸡自然无法与灵山的金龙、玉虎相比,但与观音菩萨落伽山中的鹦哥、孔雀是同一档次的。
再来看看乌巢禅师的窝。
乌巢禅师是住在香桧树上的柴草窝上的。当禅师看到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前来时,“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读者想想,如此隐世高人,排场如此非凡的乌巢禅师,为什么不住在道观寺庙,而是像原始人一样“巢居”呢?
其实,再往后看看就知道乌巢禅师的柴草窝是什么了。
《西游记》第十九回的最后,乌巢禅师飞上了乌巢,孙悟空明白乌巢禅师在取笑自己:
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棍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乌巢禅师不居寺庙而住在树上的乌巢上的原因——这乌巢,这柴草窝其实就是莲台呀!孙悟空的铁棍一捣,这莲台上散落下朵朵的莲花!
在《西游记》里,虽然如来佛偶尔也会坐莲台,但如来佛正宗的宝座是狮子座。因为“佛是人中狮子,故称其座为狮子座”。莲台是观音菩萨的重要标志。《西游记》里每当有观音菩萨出场,必有莲台相伴出现。这个坐着莲花台上,祥雾护千层,除了观音菩萨还会是谁呢?
说起莲花,中国人便会想起杨万里的“接天莲花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熙的《爱莲说》。莲花不像牡丹那样雍荣华贵,不像梅花那样苦寒暗香,不似兰花那样清幽吐蕾。莲花盛开于苦夏,在水上婷婷玉立,艳而不妖,香而不浊,给人们带来芬芳的清香,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酷暑的人们因莲花而有了丝丝凉意和无边心香。
莲花之所以成为佛教的圣物和象征,并非只由于这些原因。莲花最可贵之处,如周敦熙所说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周敦熙只看到莲花的表象,看不到表象背后的本质;只看到莲花一尘不染,冰清玉洁的果,而搞不清这些果背后的因。
莲花的“不染”以及她的可贵之处,并非是由于出淤泥的缘故。这世界哪里还有什么净土?所有的土地都是脏土淤泥,绝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生长在脏土淤泥之中。如果因为“出淤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有莲花那样的不俗和圣洁了。
我们把屎尿淋在果树上,果实不会因此而沾带上屎尿味,相反它们更加硕大肥美清脆香甜。一朵栽在牛粪上的鲜花,并不会染上牛粪的味道;相反,她因有好的养分而更加清翠欲滴,芳香四溢。莲花相对于其它植物的不凡之处,并非由于她生于淤泥而不沾上淤泥,而是由于莲花生于红尘世界,不但莲花冰清玉洁,连莲叶都清翠欲滴,一尘不染。
没有人会见到一枝蒙上污垢的莲花或一片莲叶。哪怕莲花是生长于灰尘滚滚的建筑工地附近,你也绝对不会见到蒙尘的莲花或蒙尘的莲叶。
这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所说的:“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这就是佛教所追求的,僧人虽然生长在滚滚红尘里,但要洁身自好,时刻修心练性,不同流合污,不沾染上恶俗,要保持高尚的品格,就像莲花一样,纯洁无暇,冰清玉洁,一尘不染,清香四溢。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莲花之所以做到一尘不染,是因为莲花具有独特的植物结构,使它具有自洁的功能。莲的表面有一层茸毛和一些细小的蜡质颗粒,水便在我们肉眼也看不清的这些纳米级微小颗粒上,不会向莲表面或者其它方向蔓延,而是形成一个个球体——我们看到莲叶上滚动的雨水或露珠,这些滚动的水珠会带走叶子和花朵表面的灰土。
这种特性就使莲花具有疏水性和自我清洁功能。自然界中也有些植物具有莲花这种疏水性和自我清洁功能。而莲花是最具典型的一种,这种效应也被称为“莲花自洁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物界中,有些动物也具有自洁功能。蝉,这种在动物界中最具有禅佛特征的精灵,其蝉翼因有疏水性质也具有自洁功能。
日期:2017-03-08 22:15:32
第五章揭开乌巢禅师之谜(第五章之五)内容提要:
《西游记》是如何使用障眼法掩盖乌巢禅师就是观音菩萨真相的?
这障眼法不但瞒过了唐三藏,瞒过了猪八戒,也瞒过了所有的读者!
唯一瞒不过的孙悟空!
日期:2017-03-09 21:37:21
第五章揭开乌巢禅师之谜(第五章之五)
乌巢禅师在上下飞跃时,是伴随着金光的。这些金光,不是一般的佛、道界神仙所能具有的。即使是孙悟空也没有这种造诣。比如《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好行者,左手挟了沙僧,右手挟了八戒,闯出门,驾着云光,径转智渊寺方丈。”第五十七回:“沙僧遂捻了诀,驾起云光,直奔东胜神洲而去。”到了西天取经行程走得差不多,取经大业将要大功告成之时,孙悟空佛性大增,此时也不过是“空中祥云缥缈,瑞气氤氲”。
我们将《西游记》第十九回描写乌巢禅师在浮屠山:“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与《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描写观音菩萨:“菩萨道:‘你去东天门里光明宫求告昴日星官,方能降伏。’言罢,遂化作一道金光,径回南海”相对比,会发现乌巢禅师与观音菩萨的动作和光影的相似度几近百分之百。
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不但认得变化的妖怪,还认得观音菩萨的真身。而唐三藏、猪八戒、沙僧则没有这样的神通。比如《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唐三藏在毒敌山琵琶洞被蝎子精掳走,三徒弟正一筹莫展的时候:
两人正然难处,只见一个老妈妈儿,左手提着一个青竹篮儿,自南山路上挑菜而来。沙僧道:“大哥,那妈妈来得近了,等我问他个信儿,看这个是甚妖精,是甚兵器,这般伤人。”行者道:“你且住,等老孙问他去来。”行者急睁睛看,只见头直上有祥云盖顶,左右有香雾笼身。行者认得,即叫:“兄弟们,还不来叩头!那妈妈是菩萨来也。”慌得猪八戒忍疼下拜,沙和尚牵马躬身,孙大圣合掌跪下,叫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又如《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途中走到灭法国时,路边一老母携着一小孩向他们报信,说灭法国王专杀和尚,此时:
行者火眼金睛,其实认得好歹,——那老母搀着孩儿,原是观音菩萨与善财童子。——慌得倒身下拜,叫道:“菩萨,弟子失迎! 失迎!”那菩萨一朵祥云,轻轻驾起,吓得个唐长老立身无土,只情跪着磕头。八戒、沙僧也慌跪下,朝天礼拜。
同样地,在浮屠山,孙悟空凭借着火眼金睛,一眼便认出乌巢禅师是观音菩萨。唐三藏、猪八戒当然是看不出来的。但此时孙悟空却不点破。于是,观音菩萨变化的乌巢禅师与孙悟空当着唐三藏、猪八戒的面打哑谜说诳语。唐三藏师父与猪八戒听得糊里糊涂,不知就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