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15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8-10-13 23:17:54
大业,在我手中!
公元605年正月初一,隋朝第二个皇帝杨广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大业。
大业,千古一帝的伟大事业。
理想远大,现实遥远,想要理想照进现实,靠的不是做梦,而是实干。
关于实干,杨广是有发言权的,他从来不是只说不做的选手,他说干就干,而且从未停止。
在杨广的大业年间,有两项大工程,一是凿运河,二是修长城,还好由于数百年前秦始皇已经修过长城了,所以在这个工程上,秦始皇帮杨广顶着骂名,修长城尽管也是隋朝的大工程之一,受到的指责并不是很多。相比之下,运河就是杨广的所谓污点之一,同征辽东一样,凿运河也让杨广背负着千古骂名。
数年前,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的一篇文章引起骂声一片,文章的题目是《仅凭大运河就应该为隋炀帝平反》,对此,在下深有同感的。
大业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三月二十一日,杨广召集河南、淮北各州民夫,前后一百余万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导瀔水、落水注入黄河。再从板渚引导黄河,穿过荥泽注入汴河,再大梁之东,再注入泗水,再注入淮河。同时征调淮南民夫十余万人挖掘古邗沟,从山阳到扬子,注入长江。运河宽四十余步,河两旁修筑御道,种植杨柳。(608年开挖永济渠,引导沁水向南注入黄河,向北流到涿郡(北京附近)。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到浙江杭州,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
运河工程无疑是隋朝的大工程,由于历次开凿运河,工期都非常紧迫,民间劳役非常苦重,有记载称男丁不足,甚至征召妇女服役,而且由于劳动强度大,民夫的死亡率也非常高。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当年的劳役实情,因为历史是有温度的。总得来说,开凿运河的历史是带有血和泪的,
然而,在杨广的制下,东部以及中部运河网络的形成,却影响着后世上千年的经济和民生。已故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皇帝似乎比当世的人更懂得运河的价值”。其实我们只需要说出几个城市的名称,就足以证明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这些城市分别是长安(包括洛阳、开封),扬州(包括杭州),北京(包括天津),因为运河,他们成为当时的大都市,开封后来成为北宋的国都,杭州后来成为南宋的国都,元朝时杭州已经与鼎盛时相去甚远,但也足以让到此一游的马可波罗叹为观止,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运河,而决策者就是那个千夫所指的杨广。
历史,以成就和道德作为两把尺子,可是对于杨广,我们又该如何衡量呢?
日期:2008-10-14 23:49:28
杨素,你已跟不上我的脚步
登基了,称帝了,年号也改为大业了,功臣们也该论功行赏了。
综合比较,各类排名,拥立第一功臣当然是杨素。从在文帝面前打小报告,到废太子,从仁寿宫最后密谋,到千里出师平叛杨谅,杨素的功劳太大了。
功劳大了自然就得赏,封杨素为尚书令,儿子杨万石、杨仁行、侄儿杨玄挺仪同三司(勋官八级、正五品上),赏绸缎五万匹、绫罗一千匹(这得用到什么时候)及杨谅的女奴二十名。
这个时候的杨素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我们都知道,巅峰的后面就是,这是世间的规律,谁也逃不掉。
以后的杨素可能会后悔几件事情,一是一个儿子的名字没取好,二是一个儿子智商不高,三是自己看错了一个人。
那个名字没取好的儿子就是刚才讨得封赏的杨万石,名字寓意很好,“万石”,这是高级干部的代名词,意思是将来是享受万石黍米级别的高官。(不过按照王立群老师的读法这个字读“石头”的石,我不知道是我没文化,还是他没文化)。名字寓意很好,可惜谐音实在太遭,“万石”谐音“完蛋”。(各位可以在输入法上试一下)最终的杨家的结果真是如同这个孩子的名字一样,“万石”,完蛋!
那个智商不高的儿子就是扯起造反大旗的杨玄感,这位老兄级别挺高,胆也很大,居然选择在杨广二征辽东的时候起事,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二征辽东草草收场。本来辽东城攻陷在即,结果杨玄感起事的消息传到前方,杨广只能火速回军,二征辽东又告失败。如果杨玄感没有起事,如果早一点攻陷辽东,或许征辽东就不会成为隋朝灭亡的导火索,怪只怪那个倒霉孩子杨玄感。杨玄感尽管来势汹汹,只可惜智商不够,首鼠两端,跟老爹杨素相比,他的军事才能不足以建功立业,充其量只是个搅局的。不过对于李渊倒是有积极意义,“造反不能像杨玄感那样首鼠两端”。(在后面李渊起兵时再细说!)
那个杨素看走眼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岁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李密。李密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读书,读书入迷的时候经常骑着牛,牛角上挂着《汉书》,一路走来一路看。(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正巧有一次被杨素看到了,被这一幕深深吸引,攀谈下来,发现李密仪表端庄,谈吐不凡,再一盘问,居然还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从此杨素甚为器重李密,还把李密引荐给儿子们,杨玄感与李密的关系非常好,杨玄感起事,很大程度是被李密忽悠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杨素问李密看的是什么书,明明看的是《汉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看来,有时候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然而杨素被杨广疏远,并不是因为儿子的名字和智商,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位置太高了,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