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第26节

作者: 好大的核桃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07 09:05:00
  69有欠有还
  这故事也比较久了,清代的。
  讲这故事的朋友是东北人,故事发生在他老家,山东,咋回事呢,他家是闯关东过去的。
  没闯关东之前很久,他家是附近有名的富户。当时的家长,我也忘了是他多少代前的爷爷,就叫邓老爷吧,不但有富户之名,更有善人的美誉。
  平时行善就不说了,有次附近闹饥荒,他开仓放粮,虽然如此,也还有远路的穷人逃荒,也就是说,他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衣食无忧,于是还有人没办法,只得铤而走险。
  那天也是凑巧,邓老爷睡不着,到后院转转,发现墙头有个人,正在往外爬。因为肩上背着个包袱,看来很重,爬不动,困在那了。
  邓老爷一看,这不是自家人,是个贼啊。自己家也没那么多金银财宝在家放着能装一包袱,看来是粮食。要说这会他喊一声,长工庄客们起来,很容易就能把贼捉住,而且他绝对理直气壮:你们没吃的我放粮,你还来偷我,恩将仇报啊。
  但是邓老爷没这么想,他反而走过去,在贼脚下托了一把,帮他翻上墙去.看那人出去了,邓老爷转身回屋,刚迈步,听到墙外有人崩崩崩磕了三个响头。
  邓老爷心里挺不舒服,这是好人啊,看来也是没办法才出来做贼。
  这事发生的时候,邓老爷五十多岁,过了30来年,他们那里闹瘟疫,十户人有九户不免。邓老爷家是大户,来来往往的人更多,奇怪的是,他家没有一个染病的。不过这样他也不放心,一家之主嘛,请来县城道观的道士祈禳。

  道士作法,在法坛上说您家门外站着一个鬼,这要用XX术才能分辨是善是恶。于是叫来一个小孩,又端来一盆净水。道士画符念咒,给孩子鼓捣半天,叫他看水盆。小孩看到了,不过小,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害怕。道士于是藉着小孩和鬼沟通。原来就是当年邓老爷送出去的那个贼,前几年死了,不肯走,自动为他家守门。
  邓老爷过意不去,又怕他走了疫鬼进门。道士说这样吧,这个鬼生前是个大孝子,福报很大,不然凭他自己也拦不住那么多疫鬼,然而这样,很消耗他的福报。他为你家把福报消尽,虽然是自愿的,你家也欠了他。瘟疫看来不会流行太久,等过去了。你们为他盖座小庙,让他受十几年香火,补足消耗的福报,这样两不相欠皆大欢喜。
  邓老爷很同意这个方案。
  小庙盖起来20多年,邓家衰败了,没办法,闯关东吧。这是我朋友太爷爷那辈了。闯关东两条路,水路陆路。他家走陆路。就是过黄河,进河北,出山海关这条。走到武城县,他家哪还有钱住店,就在路边树下猫一夜。晚上,似睡非睡的时候,我朋友太爷爷见过来一个人,说我是XX,当年受你家大恩,又承蒙建庙。所以来送你到这,明天到了河北,我就过不去了,不过你放心,前途平安。你们这一去,在关东安了家,我也就放心投胎去了。说完转瞬不见。

  日期:2016-05-08 09:17:00
  70射水
  我一朋友总是开玩笑,说他那么帅,为啥没人叫他国民老公,好歹自己也是富二代啊。
  其实他家是比工薪阶层富裕,富二代,还谈不上,家里千把万的资产是有的,不但他家,他整个家族都是如此。

  他大爷,不是骂人,真的是他大爷,刚改革开放那会,也是很认真种田的。后来有一次出门卖农产品,回来就不种地了。其间有啥遭遇,咱们不知道。
  那么干什么呢?什么也不干,至少大部分白天什么也不干,或者歇着,或者在村里转悠,串门。
  我朋友父亲那辈兄弟三人,在那时候的农村,就算家里孩子少的。我朋友的父亲和他二大爷先结了婚。别说那时候,现在好像家里老大不结婚,岁数也快三十了,在农村也挺丢人的吧(我是说老人的感觉)。于是一宅两院,父母跟着老二老三过,村边上有个小院,让老大自己住。
  咱们前面说,他大部分时间白天不干活,那么第一怎么生活呢?父母兄弟接济?不是,他反而总往家拿钱。那么钱是怎么赚的呢?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大部分白天不干活,还有小部分呢,有的时候,他会在家做点东西,比如凉席,比如扫帚等等,等到赶集,就去卖掉。
  他去卖东西,村里都出了名,每次带的东西最少,每次赚的钱最多。举个例子,有次他赶集,空手去了,有同行的村民问XX,今个卖啥啊?他说到集上看吧。同行的都笑了:赶集就是十里八村的人,能有什么紧俏商品。你这趟集进货,谁能从你这加价买,这不净等着赔钱吗。
  到了集上,他也不着急,喝豆腐脑吃猪头肉,滋润的很。一会有个邻村卖猪肉的,听说他的话了,跟他逗,说你来块猪肉吧。大伯说好好,掏钱买下来,2斤多一块肉。

  快中午,集就要散了,卖肉的走的最早。这时来了个人,一看就是城里人,那时候城乡差距还大,一看就能看出来。那人走得满头大汗,东张西望,一眼看见大伯了,坐在地上,眼前铺个席子,上面放块猪肉,还挺好。过来就要买,大伯自然卖给他,多少钱呢?我也不知道,当时的物价不清楚啊,这么说吧,大伯假设一块钱买来的,五块钱卖给这人了。
  有认识这人的,后来说,他是XX村的,前两年进城,跟个老板去了南方,刚回家,没坐稳呢,老板电话打到村里,说有大生意,叫他立刻回去。他刚回来,还没和家人说几句话呢,又不能不走,一想他爹爱吃肉,赶紧到集上,别说五倍的价钱,十倍他也买。大伯做生意,基本就是这样,总能赶上好机会。
  一年半载的,他发了不小的财,村里有人眼红:怎么他这么运气好呢?村里人迷信,就有盯着他的。发现他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提个小东西出门。走到村外的小河边,不管冬夏,脱了裤子就下水,河水不深,不过是到腰,然后他拿起那个东西:一把自制的小弓箭,开始射水面。一共就三只箭,还是用玉米秆子做的,射到水面不就漂起来吗,他再捞起接着射,一射能射半个多小时。
  盯他的人忍不住了,出来问你干啥呢?他说没事,玩。
  第二天村里就传开了,这种能赚钱的人,你说他脑子有病绝对没人信,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这么发财,就是因为他射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到中午,多半个村的人都做了弓箭,晚上等着,看大伯一出门,浩浩荡荡半个村跟着他去小河,把大伯吓了一跳。看明白,他也乐了,走吧,一块玩去吧。
  场面真壮观,大晚上,几百口子摸着黑站在水里,拿着小孩玩的弓箭射水面,有好强的背了几十支玉米箭,还有打架的呢。比如王的箭射到水里被赵误捡了,王就不答应,你这是捡我的财运,一言不合,打起来,大伯还得赶紧过去劝。

  这么说吧,闹腾了一个多月,大家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发财的,依旧仅仅大伯一个人,村民们心就懒了。自然也有脑子活的,晚上没事,提着酒去大伯家,让他传授点秘籍,大伯很为难,我就是去玩的呀。
  过了两年,大伯钱多了,进城发展。
  等我这朋友上中学的时候,大伯把父母接进城了,还开了两家公司,把两个兄弟也叫进城,我朋友家就是靠着大伯提携,慢慢发达起来的。
  大伯90年代结的婚,当时他40多了,老婆才22,他父母不看好,结果人家还真不是图钱,俩人感情好得很。
  我朋友也问过大伯是不是因为射水发的财,大伯对他和对村民们不一样,毕竟是亲侄子,对外人笑呵呵的说我就是玩,对他,说等我不干了那天,肯定把发财的本事教给你们小哥几个,现在别问。
  对了,大伯做生意,说实话产品,管理,理念各方面都平常得很,靠的依旧是好到不得了的运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