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路——高手带你识人体,观天地 :医心方》
第8节作者:
清心竹未央
古人生活注意细节,性子慢,处事稳重。因为就害怕无明业障,自己因为不知道而犯下罪过,害人害己。所以谦卑,所以用词学识都精道。后世反而读起来有障碍,因为并未在一个心境层面上。如果真得山穷水尽,求生之能也会拼死学习,这就是人的状态。所以术其实不难求,正心正念,福德自来,还用积德行善?积德行善是假,磨心磨意是真。
日期:2016-02-29 13:06:00
“又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以灸刺”
这里就是我说过的一个基础点。因为做事情,心气不得发,大志不得实现,人就会不爽。这个志,指的就是现在说的肾。志,志向,目标。藏于肾,物质基础就是水汽的运化流传。这部分阳中藏阴,就是经络当中流传的水汽能量。所以因为神气不得,气就会滞而停。人就会意志消磨,没有动力,做事懒散。所以叫病生于脉当灸刺,这个灸刺不是行针,而是灸,疤痕灸。阳气也为针,来加速气脉流转,志气自然会转。
日期:2016-02-29 13:35:00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意思就是因为劳动,压力,身体的状态就会伤到筋。治的话,熨。指的是水蒸气,
就是柔筋。补水气去把筋弄软,引是牵引。这就是一个传统治疗筋症的方法,最常用的药物,就是山茱萸。茱萸肉:味酸
,入肝肾,刚好水汽入筋。就好像你用开水去烫牛筋猪蹄筋会变软,取这个象义。
日期:2016-02-29 13:41:00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就是说身体好,心情也好,病不会往里面走,因为阳气充足,阴**足。用针石,针就是针灸针,刺,放血。都是适当的。泻,用阳,催动阳气都可以。石,砭石,类似现代刮痧,放血,小针刀,等等破形的技术。直接作用在肌肉层面就可以了。
日期:2016-02-29 21:16:00
“形数惊恐 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
这个意思就是并非病的状态,而是类似于骨骼错位,或者经络瘀堵导致的病痛。原因是因为不仁,这个不仁是对自己不仁。因为没心,所以久病成疾。很久的状态趋势不良最终导致的病。那么用按摩复位,配合外用药物就可以好。
日期:2016-02-29 21:18:00
这些记载在古代就已经有的病痛,在现代依然很多。其实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并不好,物质生活再提高,人的肉体结构没发生改变。病还是那些,所以实际上根本的东西依然没有改变。不用因为自己是现代人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还不是一天三顿饭。
日期:2016-02-29 21:28:00
“又云:病生于风寒,暑湿,饮食,男女,非心病者,可以用外法治好。但是呢,如果是情志病,一定要明清心神。”
也就是因为精神方面受伤引起的病,这种在古代专门分出来。因为那时候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性,没这么多事可以作。
现代人不同,情志病犯二成为“饿”,反而成为主导。所以叫以针药神以助之。是助!并非是主。因为说的很清楚,心态有问题就是有病。这种状态直接用外法是不好的,这个神,也指的法术之类,后面会提到用法事、祝由术等等,现代也包括心理疏导,暗示等等。一样可以起到“药”的作用。所以医患之间沟通,很重要,心神交感,更容易让病愈。
日期:2016-02-29 21:36:00
“又云,兵法......”这一段的意思,就是不要做没有特征的事。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握时机。有两个状态是很容易判断失误的。
1.病人刚开始发病,在病最重的时候。这时候身体里阴阳相搏,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把握的混乱情况,这时候如果盲目动作,就会出问题。比如:本来高烧1小时,以为是里面大热,给石膏,结果不热了,以为好了,其实是刚开始发病,这时候里阳最盛。就像打仗,两军交战开始的时候士气兵力最足,所以高热。这时候扔石膏,阳气一下打散了,结果病邪就会下陷。
日期:2016-02-29 21:43:00
2.状态平复进入缓和期了。比如:发烧6天整,病人可能传经,或者交到节气。因为节气变化引起天地气变化,症状正在转换的时候诊断也是不准的。
这两种都比较难判断,类似于两军打仗,临阵换将,原来的计划都没用了。不过呢,要是技术过硬,不是不治。把握时机反而好治,立竿见影,就看医者本身能力了。
日期:2016-02-29 21:59:00
针灸经云,十岁小儿,七十老人,不得针,宜灸及甘药。
为何?
因为十岁以前小孩,这个是虚岁十岁,阳气旺盛,好动,有病的话多是外证。常见发热,下利,热利,这时候如果补足阳气,助它发热,病会自愈。又给甘食,甘入脾入肌,强土护住本源,随他折腾也能自己好一半。所以常给孩子吃小建中,胃口好精神好,发发烧一样活蹦乱跳。于老人正好相反,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禁不起大折腾。补以阳气先于邪气相抗,中央不失本源还在也没事,可以拖时间,大动作大开大合反而死的快。比如医院,给老人做手术就是作死。
日期:2016-02-29 22:12:00
“医门方,大法春夏宜发汗....勿当风令。”
这一段,是说春夏,阳气升发,天地都在荣发,这时候借着自然的力量,如果有邪气不深,最适合发汗,但是发汗不能过,微微出汗就好。只要喝了药出了点汗就行,不用把药都喝完,只要发汗,手足四肢微微能看到水汽,摸起来没有,只是润,就最好了。如果汗淋淋,用温粉擦身,不要风吹,方法记录在伤寒论里。
麻黄汤,就是补救的一种方式。已经发汗了,结果发汗发多了,这时候受风,形如疟,怕冷,抖。原因就是风邪困在表,里面阳气还很足,但是发汗发多了,汗出的多,冷凝在体表,身上热,这时候只要再给麻黄汤,把门再打开一次,让里面的余热水气出来,把困在表的寒水顶走就好了,所以给麻黄汤。
这里注意:麻黄比桂枝多一倍。原因就是麻黄并非现代医书说是发汗的,没有发这个动作,只有汗这个作用。主要目的是开门、开窍,用快速的肺扩张打开毛孔本身并没有发阳的作用。靠的是桂枝,所以开的作用比发的动作大。麻黄比桂枝多,原因就在这
日期:2016-02-29 22:31:00
“因为发汗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一段的意思实际上是用药方描述了一个状态动作。
桂枝入动脉,鼓噪血液里的阳气。白芍入静脉,补足收敛血脉的阴。
两个互相作用,血流速加快所以心脏被迫力量加强,要推出去更多的血液,这时候就能产生更多的热,阳气。结果虹吸现象产生了,阳往外跑,以汗的形式出去。汗本身就是水液,津液,结果流失的时候虹吸现象,会拉扯阳气继续往外,因为大门关不上了。“其人恶风”,怕风,当然怕,因为毛孔都开着,不停流汗。小便难,尿不出来,因为皮下肺部水液本来要冷凝进入肾脏,结果都被汗出去了,小便就没了。四肢微急,因为热,水液干燥,水不养筋,水不生木,筋没了水就会开始收缩,四肢就抽搐,抽筋,所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这里有个概念,用附子,现代人可以理解成强化阳气,让阳气重新密固肉身,这样汗就流不出去。这时候先吃药,再喝粥,补足水液,自然病愈。所以后面写到,“餟一升热粥,以助药力。”热粥,就是热的小米糙米糊糊,这样在身体可以快速转换成水气,补充缺失,同时小米糊糊可以入脾,强脾固水,进一步强化作用,最关键的,附子除了封固之外,最大的作用是逆转经脉。会短时间内让身体内经脉的气逆流,逆流的过程,类似回溯时间。让身体的时光倒流,把收于表遗失的阳气吸回来,一滴都不浪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