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14 08:55:40
最后再看这个问题,举人考不上就一定证明没有好好学习吗?被科举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古人说法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读书都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再看明朝三大才子中最有名的徐渭,8次考场失意,一直考到41岁都还没考上举人。回到清朝再看写《聊斋》的蒲松龄,一辈子也没中过举,一直到72岁才给个安慰奖:贡生。再到同时代还有一代大儒康有为(比袁世凯大1岁),为了举人考了18年,5次不中。南通状元、实业家张謇(比袁世凯大6岁),考举人也落榜了5次。看到前面这些惨烈的事迹,再看看袁世凯才2次乡试没中,不由得让人感慨,那都不是事儿。
日期:2016-05-14 10:46:00
袁世凯科举失败之后就外出游历了,顺便散散心。此时袁世凯已经不是一人在战斗了,一年前他有了第一个儿子袁克定,但此时袁世凯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并不开心,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袁世凯见老婆于氏腰间系着一条红色花缎子裤带,就顺口开个玩笑调调情:“我看你这身打扮,就像个马班子。”听起来像马戏班子似得,但当时在河南这个“马班子”有种**的意思。而于氏显然没有把这句话当玩笑听,立刻回嘴说:“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这个姥姥家也就有有娘家,在当时表示我是明媒正娶的原配,不是没有娘家的姨太太。由于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就是一位姨太太,对从小受兄弟歧视,又事母至孝的袁世凯来说,这话可是相当的刺心。当场有没有吵起来不知道,不过从袁世凯的贵族出身,家庭教育,跟日后的事态发展看,双方是打了冷战,估计当时袁世凯气的直接摔门出去了。这件事袁世凯很生气,于氏也不服软,冷战的结果就是袁世凯从此不再和于氏同房。最伤人的话,往往出自最亲密的嘴。
日期:2016-05-14 13:03:13
俗话说夫妻是床头打架床尾和,但这次小小的口角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呢。据说袁世凯去世的时候,刚一确诊咽气的时候原配于氏就大哭大嚎:“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面对这个尴尬的场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也领着众儿女跪地求请:“求娘赐死!”嫡长子袁克定(于氏唯一的儿子)赶紧出面相劝,最后才算作罢。从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原配于氏性格要强,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这句话憋了一辈子都不肯跟袁世凯说,强撑了几十年,直到袁世凯死了以后才说。从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袁世凯虽然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但也很要强,日后他不在家里,地位越来越高,姨太太越来越多,更不可能向于氏低头了。有时候,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再回首已是阴阳两隔。
其实当初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服个软,陪个笑脸,都不会造成这个结果,两个相爱的人彼此靠近,却又彼此伤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两口子都犯在了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中,袁世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于氏则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历史并不会重演,从历史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够且行且珍惜,珍惜眼前人。
日期:2016-05-14 15:06:02
除了性格要强以外,估计于氏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能粗通文墨。在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一次盛大的外交活动中,一位外国公使礼节性的伸出手来要和总统夫人握手,于氏却窘迫得满脸通红,慌慌张张地把手缩到背后,让这位外国公使尴尬不已。从那以后,于氏就很少在外事场合露面了。即使露面,也不公开回答外宾的提问,而是由儿子或者女儿代行答话。不愿意向外界学习,也上不得厅堂,于氏只能与袁世凯渐行渐远。
日期:2016-05-14 17:12:17
家庭生活不和谐,袁世凯也不愿意在家待了,去往苏杭一带游历。此时袁世凯是富家公子,结交的也都是文人雅客,加上他出手阔绰,很快把身上的钱花光了,据说他曾去找过他的亲家(有两千顷土地的大地主)借过钱,但是他的小舅子不知道是不是收到于氏的告状信了还是没看上袁世凯,不借,还劝袁世凯安心回家待着(想借机调和他姐跟袁世凯的家庭矛盾?)。好在袁世凯亲家的远方亲戚借了他100两银子作路费。日后袁世凯当直隶总督的时候,那位小舅子回过头来找袁世凯求官,袁世凯也劝他在家带着(终于出气了),等到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那位小舅子又来了,这次袁世凯脾气好些,见面说了几句话,给了些路费让他回家了。而对借给他100两银子的那位远房亲戚,袁世凯还了他5000块大洋(大丈夫恩怨分明)。看来这位小舅子在调和袁世凯与于氏的矛盾上也帮了个大大的倒忙。
日期:2016-05-14 22:54:28
袁世凯在这段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也就是日后他的大姨太沈氏。沈氏原为苏州名妓,在袁世凯最落魄的时候,沈氏慧眼识英雄,鼓励并资助袁世凯去取功名,并备酒送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袁世凯非常感动,立志终生不负,虽然日后袁世凯的姨太太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但他最爱的女人一直没有变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浪漫的爱情不仅仅是海誓山盟,更是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当初的承诺。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灿烂而又短暂,而我们的爱情已化为亲情,在天长地久中慢慢享用。这个故事即传奇又美满,即轰轰烈烈又善始善终,堪称民国第一爱情故事。
日期:2016-05-14 23:08:12
对道学先生来说,最爱批评的就是**这个职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这个行业也已经发展到了很专业的地步。古文跟现代文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同样一个意思,古文用一个字,现代用两个字。现代文说的娼妓在古代是两个词,娼与妓,区别是前者卖身不卖艺,后者卖艺不卖身。当然,这只是原则上的,不排除跨专业多方面发展人才。作为成熟的大品牌青楼也不可能只做一种业务,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多种业务,比如涉足餐饮业。承办大型以文会友的宴会,要抢知名酒楼的业务, 青楼的优势就是能有镇得住场面的名妓。结合古代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识字的女人很少,能赋诗作画的更少,要再长得漂亮的那更是凤毛麟角。文人要找懂文学(有共同语言),长的漂亮(谁不喜欢美女啊),上的了台面(名人啊),大家一起把酒言欢,赋诗作画,其乐融融,这也就是古代文人向往的生活,也是名妓的价值。
古代的道学先生批评红尘女子,新时代的革命党批判姨太太,说这是万恶的封建旧社会压迫女性,是四旧的代表,从民国初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倾向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姨太太制度到底是好是坏:第一对袁世凯的原配于氏来说是好事,于氏一辈子都坐在太太这个位置上(铁饭碗),虽然表现不好(冷战),但不会下岗(一直没被休掉)。第二对大姨太沈氏来说最为复杂,有姨太太这个制度她才能嫁给袁世凯,但也因为这个制度袁世凯不休掉原配于氏她也没法转正,不过结合她的出身不适合扶正,总的来讲沈氏应该基本满意。第三对其他姨太太,态度肯定是满意了,没这制度她们就攀不上折高枝,翻不了身了。第四对袁世凯,不用说,他最满意了。老婆多,娃多,亲家也多,哥们又不差钱,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