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22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实际的历史并不是片段,而是连续的,错综复杂的,夹杂着个人情仇,各方面的利益,像是在看别人打麻将。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点炮了,不知道前面打了什么牌,说了什么话,不知道这四个人私底下究竟是什么关系。
  日期:2016-06-01 21:30:06
  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点了一个屁胡的炮而没点清一色的炮,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给赢的人喂牌,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自摸了怕赢了别人的钱被一顿暴揍。如果换一张牌打,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会输的更惨,还是赢了小钱最后得罪了领导,还是内讧了被暴揍一顿。我们只知道他点炮了,但只要这桌麻将还能继续下去,这么打就有这么打的道理。按哲学的话讲:“存在即是合理的”,这些历史人物当时所做的决定也都是有其道理的。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不是说所有的历史都不能评论,比如历史上一个国家灭亡了,对应麻将上就是这个人一张牌让这桌麻将进行不下去结束了,那他这张牌真的打错了。

  当然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不极端就不深刻”,不深刻就没看点,不极端就不吸引人。明知对历史评头论足不好,但是我就喜欢。
  日期:2016-06-01 22:05:47
  第四节 驻节朝鲜
  在众人的努力下,袁世凯终于被从朝鲜赶走了,大家都很高兴,终于可以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了。

  但好景不长,中国和日本一撤兵,朝鲜缺乏老大罩着,急需一个粗壮而有力的大腿抱着,俄国人趁虚而入,由那位财神穆麟德负责牵线搭桥,朝俄双方秘密签订朝俄密约。袁世凯前脚刚走,后脚就出事了。
  日期:2016-06-02 08:47:16
  那出事出的有多快呢,甲申政变结束后,1884年12月10日(阴历十月二十三日),朝鲜高宗从清军军营回到昌德宫,11日闵妃、世子等王室成员也从觉心寺回宫了。
  而朝俄密约的那位中间人穆麟德,在1884年12月14日与礼曹参判徐相雨一起访问日本,在与日方谈判之余,会见了俄国驻日公使达维多夫,明确提出把朝鲜置于“俄国保护国”的地位,并派遣士兵保护高宗。

  就在袁世凯成为隔壁老王后的三天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闵妃与清政府反目了呢?原因只有天知道,如想知道一个合理的解释,请回看前一回袁闵间的终极八卦。
  日期:2016-06-02 09:34:38
  再环顾朝鲜局势,有大魁天下的状元张謇,一代大儒的马建忠,学贯中西、官至宰辅的唐绍仪,身任驻朝督办的吴兆有,商务委员的陈树棠,可是这帮子人除了是老实听话的乖宝宝,路见不平哭两声以外什么都应付不了。就连朝俄密约的事,在朝鲜的这帮人都一问三不知,还是从吉林边防站那边传来的消息。遍查国内六部九卿中的能员干吏,也找不出一个随机应变的官吏,能够担此重任。眼看朝鲜离自己越走越远,清政府非常的不开心。

  此时袁世凯回老家侍奉老母,这一招以退为进非常高明。面对铺天盖地的弹劾,袁没有争辩,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自己的价值(没我你们玩不转)。
  日期:2016-06-02 11:04:58

  为什么此时的朝鲜局势叫“非袁不可”呢,按照恩威结合的辩证观点解释下:
  首先从“威”的方面来说,只有袁世凯才镇得住朝鲜局势。《中日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清朝在朝鲜便没有驻军了,没有军队,说话就没有了分量。前面也说过,和平需要战争来震慑,袁世凯擅权带兵杀进王宫,一仗打出朝鲜的十年和平。这时的朝鲜王公,就只怕袁世凯一个人。
  其次从“恩”的方面来说,朝鲜人也只认袁世凯。在甲申政变前袁就跟当朝大臣打得火热,其他人跟朝鲜大臣都是工作上的同事关系,袁则跟他们不仅多了层朋友、酒友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他们的升迁。甲申政变后,袁世凯先给军队送钱,又给遇难者家属送钱,为此还自掏腰包(这个真的不是有意的),实在是令人感动。再加上朝鲜民众的欢迎(生祠为证),整个朝鲜,也就服袁世凯一个人。

  日期:2016-06-02 12:22:02
  最后还得要看个人素质,袁世凯有心计,有手段,耍权谋,用手腕,能把朝鲜君臣耍的团团转。

  而上面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人,只会以德服人,没法做到扬威 立德。只有袁世凯即有威又有恩,即能打又能拉,不管来明的还是来暗的,听话的还是捣蛋的,袁世凯总能把他们治的服服帖帖。关键时刻,更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说此时的朝鲜局势“非袁不可”,只有袁世凯才能镇得住朝鲜。
  日期:2016-06-02 16:56:17
  很快,李鸿章就召唤袁世凯再去朝鲜,但袁世凯却不想再去了,他的堂叔袁保龄也写信劝他别去。出生入死,命都不要,最终还成了背锅侠,变卖家产自掏腰包补齐军费,搁谁谁愿意啊。并且这次去兵都不给带,让我一个光板司令去能干啥。朝鲜明显就是个坑,你为啥就老逮着我一个人往死里坑呢。
  袁世凯回家照顾嗣母牛氏,李鸿章本来就不想准假,但孝这个借口实在堂堂正正,无奈之下勉强给了2个月的假。等袁世凯回家之后牛氏的病都好了,袁世凯干脆就把病转移到自己身上,传说后面还吵着闹着要去考举人,不停的续假,拖着不去朝鲜。问题是你拖得起朝鲜拖不起。来往文书不管用了,但这个小问题难不倒李鸿章,李使出杀手锏,派朝鲜大臣闵种默带大院君直接组团去河南老家迎接袁世凯去朝鲜(赶鸭子上架)。请愿团都要亲自上门了,袁世凯也不好意思再装病了,只得再次出使朝鲜。

  日期:2016-06-02 18:05:04
  不过条件还是要提的。装病提条件,这是袁世凯的第一次,以后袁世凯将越用越熟,得心应手,收放自如,终成大器。
  张謇曾经上过《朝鲜善后六策》,里面有对朝的上策、中策、下策。而袁世凯就比较直接,不来虚的,直接提议就是上策:废朝鲜国王,把朝鲜从朝贡国变成中国的一个省。但李鸿章一直不同意这么做,担心这种大动作会招来西方列强的一致敌对,如同一块蛋糕放到几个饥饿的人面前,如果一个人冒失的抢到手里,则会遭到其他人的一致攻击。
  日期:2016-06-02 20:40:36
  第一个条件不行,袁世凯退而求其次。没有兵,也不好出兵,为了钳制闵妃,袁世凯提出放大院君回朝鲜。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立刻得到了李鸿章的肯定。用大院君去威胁闵妃,关键时刻由大院君出面而不用清政府出面,这招简直就是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翻版。当然官方版的说法肯定不会是这样了,而是大院君已改过自新,不忍你们父子分离,慈悲,让高宗为父尽孝了。
  袁世凯第一次进入李鸿章的视野中是壬午兵变,那次兵变让李鸿章知道了有袁世凯这么一个果敢的军人,再加上袁的族叔袁保龄很得自己器重,更让李鸿章再高看一眼。在李鸿章心目中袁世凯是个称职的军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