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08 21:40:05
过了一个星期,10月7日(旧历九月十日),袁老师又来巩固教育了,这次主题是《朝鲜大局论》,课堂内容是分析阐述朝鲜对清廷向背之利害关系。这次高宗同学不用站着听了,可以搬个沙发坐着慢慢听,因为这次的《朝鲜大局论》还是很长。
高宗同学先别烦,这次袁老师是要给你说些掏心窝子的话。本次课程《朝鲜大局论》内容是分析阐述朝鲜对清廷向背之利害关系。分如下几点:
第一点,文章首先论述朝鲜的情况:“国小民贫,非托庇强国不足以自存。”这点比较简单。
第二点是本篇《朝鲜大局论》的亮点,论朝鲜不能依附东西方列强之原因:“英、法灭亡他人的国家,觊觎他人的土地,犹如引虎入室”;“德国兵虽强,美国虽富,然而不喜欢生事,不愿为他人帮忙,(依附于它们)自保有余,远大志向则未可与议”;“求俄国……那可真是开门揖盗,不知存亡的办法啊”;“求日本……这是更为糟糕的论调了”。
日期:2016-06-08 22:27:44
然后论述朝鲜依附中国的必然性,接着打比方:“朝鲜本来附属于中国,现今想要背离(中国)转而依附他人,就好像小孩子离开父母而求他人照顾一样”。
比喻,又见比喻。也不知道是袁世凯小时候故事听得太多,还是为了照顾高宗的理解能力,反正袁是特别的爱打比喻。大道理说完之后,接下来又列举了朝鲜必须依附于中国的十点理由,分六条利处,四条弊处。六条利处是:
(1)“中韩水陆毗连,……朝发夕至,缓急能通,其势可恃。”(这条是说中朝离得近,容易帮你,可以跟第三条弊处结合看)
(2)“中国视天下为一家,待藩封如一体”,“有变乱立予削平,命将出师不索要兵费,不责成供给,……其德可恃。”(这么多年来,我帮你打架从没问你要过出场费)
日期:2016-06-09 09:16:41
(3)“中国以大国爱护小国,仁至义尽。不把其国变为郡县,不在其土地上收租敛税,只期望唇齿相依,人民相安”,所以朝鲜可以“永保无疆,其心可恃”。(自古以来,你认我做老大我从来没亏待过你)
(4)“中国抚恤朝鲜已数百年,上上下下依恋(中国),臣民愿意从属(中国)。若率由旧章,诚心服事,则朝野相安,政令易行,其恩泽可恃。”(民心在我这边,我是正义的使者)
(5)“强邻环伺,其欲望虎视耽耽,如果看到中韩团结,就无隙可乘,……其威望可恃。”(兄弟合力,其利断金)
(6)“中国信任而不疑心韩国,韩国恃中国得以巩固,内乱不作,外侮也没什么可怕。及时修明刑律政治,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富强会慢慢到来,……其机会可恃。”(最后给你指一条康庄大道,展望美好的未来)
日期:2016-06-09 12:34:22
然后,袁又指出背离中国的四点害处:
(1)“不思旧好而结新交,是亲近者暂被疏远,疏远则必生疑心。疏远者(指列强)韩欲亲近,亲近者(指中国)则会愈发猜忌,疑忌互生,祸乱转眼就会到来。”(“清”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第三点弊处先找个理论根据)
(2)“背离中国求自主,势必引欧洲以为后援”,“欧洲疑忌成性,以吞噬他人为计,……得到机会而入,必会先夺朝鲜的兵权,而后占据其要害地区。”
(对应《论朝鲜不能依附东西方列强之原因》,告诉你西方列强都指望不上)
(3)“中国贴近朝鲜,一时为他人所占有,必不甘心,水陆并进,捷足先登,弹指一顾之间,大兵压境。纵使欧洲有救援之师,而已经急迫得来不及等待,朝鲜就已灭亡。”(第一条利处说离得近我帮你方便,这条说离得近我打你也方便,别逼我犯错误)
(4)“倘若一意背离中华,则君臣百姓上下交相疑惑,人心离叛,等不到中国兴师问罪,而内乱就已经爆发。”(民心在我这,离开我你玩不转)
最后的结论是(你最好想明白了),女人(闵妃)靠不住,兄弟(西方列强)也靠不住,组织(背离中华要有内乱)更靠不住!朝鲜欲求“至近、至大、至仁、至公之国以庇荫之,除了中国还能有谁呢?!”
(音乐响起来:我就是你的唯一,你的全部,谁都无法代替)
日期:2016-06-09 22:28:34
在一连串的强化巩固教育的压力下,结合家中的顶梁柱闵妃也被袁世凯吓得大病一场,高宗这次态度出奇的端正了。三天后,10月10日致信袁世凯,承认“有年少浅识之徒,虚诳放肆”,而袁的文章令他“不胜感佩,……怎敢不洗心革面,图维新政”云云。年底,高宗致函清朝礼部,就密函事件感谢“宽恕”(认一次错还不够,被逼的连认三遍错,高宗这得多委屈啊),持续数月的风波至此平息。
在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袁世凯把自己的权谋展现的淋漓尽致。孤身一人,背后依靠李鸿章的支持,耍耍手腕,把整个朝鲜折腾了个底朝天。袁世凯这次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朝鲜从此再也不敢签任何密约了。李鸿章对袁世凯的前任陈树棠的评价是:“忠厚有余,才智不足。”可见,如果换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还真搞不定朝鲜。(恶人自有恶人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