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鬼话》
第31节

作者: 心碎常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20 22:47:00
  说个开车时候遇到的事,在京昆高速,四川段,因为山区,高速公路两边村里的人,经常上高速上边,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有一次吧,在剑门关段行驶,高速上车速也快,在90码左右,下坡路,超前边一个大货车时候,超车刚到2个平行时候,突然从高速公路护栏绿化带中间伸出来一只脚,当时吓我一大跳,脚都伸出来了,人也马上出来了,那个大货车刚好和我并排行驶,根本没有地方躲避,我赶紧紧急刹车,按喇叭,大货车拉38吨货,跑90码速度, 刹车距离在60-70米之间,如果那人冲出来的话,根本刹不住,估计也是听见我按喇叭了,那脚就收回去了,好在有惊无险,我过去时候看见,看了一眼,高速公路绿化带中间,站了一个女人。应该周围村里人为省事,不走多走路,上来高速上横穿高速公路的,为了自己安全,真的,行人千万不要上高速公路,太危险了,高速公路,小车车速超过100的话,车和人的距离根本没有办法估算的,车看着起来还远,人走路中间车就到跟前了,因为下边的道路,车速不会太快,很多人养成的习惯,就是看车离得还远,就过马路了,很安全的,人都路边了,车还不一定过来。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车速过100,在按照下边的估算距离,那就大错特错,根本估算不来。人还没有走路中间,车就到跟前了,车速快,刹车距离长,一旦行人和车辆发生事故,基本都是死亡……最夸张的一次,是2012年时候,早上4点多,广元境内高速上一个隧道里边,我前边走着一个车,正常行驶,突然急打方向,向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里边躲。我还以为那车驾驶员瞌睡了,就按了几下喇叭,留神前边路况,突然从那车的左边超车道出现一个自行车,那人带着草帽,骑着自行车,后边,后边捎2个竹筐速度非常快,也没有灯,一路狂奔下来,当时我就震惊了,这哥们牛啊,高速公路敢逆行,而且还是从超车道逆行下来……厉害,真不要命了……自行车都上高速了……

  日期:2016-09-22 12:39:00
  这几天特别忙,今年的山货,土特产这些都已经成熟,这几天忙着筹备进山的事,进山准备得东西,钱,给老家的叔叔伯伯准备的烟酒,礼物这些。进山要弄秦岭野生原生态土蜂蜜,野生山核桃,香菇,木耳,秦岭出名的花椒,去山里,多则3.4天,少则2天。老家生态环境好, 方圆几百公里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没有厂矿污染源,生态环境特别好,所以这些土土特产品质也不错。由于今年4月底时候,天气突变,下了一场大雪,特别冷,很多花草树木开的花,一夜之间冻的全部凋零,导致今年这些土特产收成也不好,产量特别小。气候异常,导致今年山里蛇虫泛滥,蛇特别多。路边草从里边,就能看见蛇,野生核桃树上的蛇。到处是蛇。不知道是不是蛇多导致的,今年出现了一种皮肤病,我们这里叫(蛇疮),土话叫:长虫溜,从脚腕开始,出现蛇形一条红色疱疹,跟烫伤一样的水泡,疼痛难忍,从脚上开始一圈绕一圈,一直到胸口,痛的要命,仔细观察,跟蛇特别象,有眼睛,有嘴。姥姥说,在旧社会时候,医疗条件差,出现这种蛇疮以后,一旦蛇到了胸口,基本就没救了,会死人的。出现蛇疮时候,土办法就是用拜神的香,点着以后,用香头在蛇头烫,阻止蛇疮向上,刚开始时候蛇疮的形状就是一条蛇活灵活现,很凶恶,香头烫,用蛇泡的药酒洗,如果快好的时候,蛇疮的形状也就变了,变得要死不活了,最后结痂慢慢好了。今年山里出现很多种这样的病,姥姥今年84岁了,很多人找我姥姥看怎么办,我姥姥就用土办法,香头截蛇疮的头,刚开始的可以截住,严重就不行,得赶紧去医院,这病看起来特别麻烦,不好治。姥姥说气候不好,蛇虫多的年份,这种皮肤病也多,往年基本见不到……

  日期:2016-09-24 12:58:00
  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就在养中蜂,也是土蜂。每年都要去山里放蜂,具体家里养了多少年蜂,我也不清楚,爷爷时候就在养,好几辈人都在养。很多人分不清土蜂和洋蜂的区别,土蜂是秦岭深山中,本土固有的一种蜜蜂,追溯到神农氏时代,太久远的,就不清楚了,抗病抗寒能力强,冬天大雪纷飞,进进出出还在飞。而洋蜂是从意大利引进蜜蜂品种,也叫意蜂,随着花期迁移,一年四季不停换地方,冬天时候就呆在云南这些暖和地方,北方太冷会冻死。

  土蜂体型小,为深褐色,洋蜂体型大,颜色为金黄色,小时候家里养的土蜂,三爷爷一直再养,每年冬天时候,去深山里边走几十公里山路,把蜂箱背回来,打开取蜜,取一半留一半,留给土蜂冬天过冬吃 ,土蜂和洋蜂不一样,洋蜂没有花蜜时候会吃白糖水,土蜂只吃自己的蜂蜜,不吃白糖水,如果取光,冬天会饿死。每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坏掉的蜂箱修修补补,带上锄头,背上蜂箱,
  日期:2016-09-24 14:07: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