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大山都有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我要揭开那十万大山惊悚骇人秘密…》
第23节

作者: 贰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04 23:12:00
  从爷爷和王山婆的对话里首先得出的信息是,他们有重要的事情瞒着我。其次是对于大山我所了解的只是皮毛,可如果他们知道我进过那样一个山洞后,会不会还这么认为呢?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道士跟爷爷早都认识,而且爷爷还曾帮过他。我如果能学到王道士的本事,爷爷也许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我。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我只要学会那本奇怪书。一切不就都不是问题了吗?
  想到这里,我突然开始激动起来,摸了摸被随身揣在怀里的书,第一次发现,他竟是那么的可爱。
  日期:2016-12-04 23:12:00
  爷爷和王山婆的秘密谈话仍在继续,既然我已听到最重要的谈话,就不必再打扰他们,而是一个人人静静的又返回爷爷的小屋。坐在门凳上,小心翼翼的拿出了怀里的书——《海则行本》。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我偶尔也有翻过。这并不是一本古书,而是那位张海则大师用钢笔和铅笔一笔笔记录下来的所学精髓和心历路程。
  比如他开篇便讲了什么是承断派。
  道家一般修行的思想则是清净无为,顺其而变。所以无论是天师派或是茅山派,他们即便出山降妖佛魔,也是要在有百分之百把握的基础上,才会动手。电视上经常放的他们与鬼怪不死不休,那纯属扯淡。有什么危险的事儿,即便是天大的事儿,道士们也绝对不会挺身而出。
  而张海则的思想与之前的天师派产生了很严重的分歧,虽然当时身为代掌教,却不能以一己之思而改变整个天师派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家思想。

  他认为道士之所以称之为道士,便要以降魔卫道为己任,不应将自身的安危放在第一,行走天下就当打抱不平,不该处处讲究顺应。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张海则的内心都非常痛苦,经过了折磨和痛定之后,他毅然交出了掌教之位,决定出走天师派。
  日期:2016-12-04 23:13:00
  他当时出走天师派时,内门几位长老连番挽留,但耐不住他思绪已定,也只要退而求其次,要求他,既然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从此他行他的江湖,但不能再使用天师派的所学道术。

  张海则点头,从此之后便再也没使用过天师道术,而是根据他的思想和理念,又结合之前所学,自己创立了所谓的承断派。
  在书中的第二页,就有张海则对承断派的解释。
  书中说,承乃秉承所学,断则是断其根源。
  他又结合佛家的因果说法,找到了万物的根源,也就是不论凡人,还是妖魔,他们自身都有自己所沾染的因果。顺着因果找到起始点,斩断便可。
  简单来说,比如是一个成精了的狐狸,他不管在怎么变化,蛊惑人心,他终究还是狐狸,有他狐狸自身的习惯和居所。舍末求本,便能斩灭妖魔。
  日期:2016-12-04 23:13:00
  所以张海则自己也在书中说道,他一声所学掺杂难辨,但终究目的还是为了行侠仗义。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张海则产生了敬佩之心,这样的人不管他结局如何,仍是值得尊敬的。妄图用一己之力来改变整个道家的思想,虽然有些荒唐,但他却一直未曾有过放弃。说到底,这张海则是一个有理想的道士。
  开篇第一讲的理论便是对因果的阐述。
  他认为,万物都有因果,比如说山为何成为山,是因为有积累,那么整个积累的材料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而来,便是山的因。
  再比如,妖魔为何会成为妖魔,便是从动物历经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了有了自己思想的高级动物,类似于人的进化,不同的是人类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而妖魔则是因为其自身就有着非常漫长的生命,而一点点通灵成妖。
  万物皆有因果,所以都有本源和归属。
  好的归属,应当让他继承下去,而不好的归属便要成本源开始着手。

  这便是张则海的因果思想。则与传统道家的顺其而为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异。
  日期:2016-12-04 23:13:00
  书中的第三篇则是对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做了简单的解释,山则是服饵、丹法、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超脱身心的一种学问。
  所谓“医”,是利用方药、针灸、推拿,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至于“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分析宇宙自然日月对人体的影响,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
  所谓“相”,就是观其形而知其义之法。一般大的分为三大类:一为相天(天相),二为相地(风水),三为相人。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所谓“卜”,它包括卜和筮,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占”及“三式占”(奇门,太乙,六壬)。
  《海则行笔》上说道:“除了山术一直存有争议以外,其他四术则是有事实的科学依据作为理论。为什么山术会存在那么大的争议,无非也就是个这个世上是否存在阴物是一个道理,信者信之,不信者则嗤之以鼻。
  对于五术,《海则行笔》并没有花费篇幅去详细解释,用张海则的话来解释,道家五术在道家体系中是根基也是支柱,无论是修行在龙虎山,亦或是茅山,乃至武当山,都能学到。
  唯一对这五术之中山术中的符咒,张海则却单独开了一篇进行释解。
  日期:2016-12-04 23:14:00

  他认为符咒其实才是道家真正的,是可以随身携带的武器。
  符咒是一种通灵之术,其主要是调动灵异的能量,辟邪镇煞,趋吉避凶,乃至降妖除魔的一种法术。
  同样也是张海则的承断派的立派根本。
  但张海则又将道家传统的符咒上的“三清”演化成本源,而三勾则演绎成“推进”。
  在书中张海则所画的符咒示例上,符头既不是赦令,也不是常见的雷令,而是归元令,聚魂令等一些道家符咒上从来没用过的符头。
  在符脚之处则更为独特,他并不以结束符胆,结束一张符的书写手续。而是以新生作为手续。
  他认为,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万物既有因果,那么此时的果一定会成为来日的因。
  所以以新生为理念,创造的符咒,他认为更具力量。

  看到这里,我也有些疑惑,虽然基本上上面百分之九十的东西,我连听都没听过,但却明白一件事,张海则确实是一个人物,他时时都在创新,时时也都在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行动之中。
  利用道家所学,而又结合佛家思想,利用实践,创造出属于他个人的承断派。
  直至现在,我才能够真正的去正视这本书,也明白了为什么爷爷一直在跟我强调这是一个人的心血之作,一定要我传承下去。
  看着波一大老远的向我跑来,我收起了书,拍了拍身上的灰,向爷爷迎去。
  日期:2016-12-04 23:14: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