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门六鉴]养灵人——存世之人皆有念,枉间之物养作灵》
第26节作者:
申午君 莫梨和李大光也阴着个脸,莫梨想了会儿问道:“许大哥,那位陈军之后你再查过他的消息么?”
“没有,”许建国摇着头:“一来是他信里特别强调过不要我在查,他不会害我,二来既然他还活着,那我心里一石头也是终于落地了,后来也就没再继续打听他的消息。”
莫梨听完不说话,眼神闪烁,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样吧,”李大光咳了两声:“许大哥先把那本古书拿来,从这方面查吧。”说着他询问似的望了莫梨一眼。
后者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情,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
“那几位稍等,我去拿。”许建国看两方面人都同意,起身往屋外走去。
“李大哥,”等许建国离开之后莫梨猛然问李大光:“你说那个陈军是不是决命门的人?”
李大光茫然的咋了咋嘴:“什么决命门?没听说过。”
“暗三门的人啊,修阴居然不知道这个?”莫梨显得很意外。
“不知道,你给说说?”李大光还是一脸不在乎。
我碰碰莫梨:“什么决命师?”
她看我俩都不知道就解释道:“偏门发展到现在,门内只剩下六门,分为明三门和暗三门,明三门包括修阴,养灵和送魂,暗三门包括阴班和决命。”
“阴班和决命,”我嘀咕道:“不对啊,这才两个,还有一个呢?”
莫梨头摇的像拨浪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据说暗三门剩下的那一门十分神秘,就连明三门中最神秘的送魂都不和他们打交道,这些年也有很多人说那一门没了,暗门之内只剩两门。”
“等会儿,”李大光一下紧张起来:“你刚才说阴班也是暗三门之内的?”
“对。”
他表情又放松下来,好像在回想着什么事情。
“为什么有明暗之分?”我在边上问莫梨。
“明暗之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规矩没人知道,不过我听家里说之所以是有这样的区分,是因为很早很早之前发生的一件大事,从当时所有偏门都只有一家人做活,好像因为什么冲突导致分为明暗两大门,明门和暗门之内据说都有各自的约定。不过时间过去太久了,每一门内做活的人也都多了起来,至于当初是什么事情,做了什么约定,估计没人说得清了。”
“是不是因为那几本书?”李大光抬头问道。
“书?又是什么书?”我听的有点糊涂,眼前这本儿还没弄明白,怎么又冒出来几本。
日期:2016-04-21 13:08:00
莫梨看着李大光不说话,看不出眼神中是什么意思,他俩对视了一下就移开了目光,似乎只通过眼神交流就知道了对方的想法。
我在一边看的着急:“你俩别眼神交流啊,到底什么书啊?”
这俩人居然很默契的都拿起杯子喝了口茶齐声道:“不该问的别问。”
“书拿来了。”许建国进屋道,一边把一个牛皮带子轻轻放在了桌子上。
莫梨伸手就要去那袋子,李大光拦住她问许建国:“许大哥接触过那本书么?”
“接触?你是指?”
“徒手接触。”
“那没有,我戴了手套的。”
李大光从兜里掏出好几双手套扔给我们:“都带上吧。免得书上有什么东西。”
我接过手套,问道上面有一股淡淡的糯米香味儿,一边戴上一边开玩笑:“李大哥是不是吃过什么亏啊,这么小心翼翼。”
他瞪了我一眼:“说出来能吓死你。”
莫梨戴上手套把古书取出,那是一本保存还算不错的古书,泛黄的封面,上面写了三个我完全看不懂的古体字儿,看起来年头已经很久了,不知道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纸张,能保存的这么完好。
李大光翻了几页就把眉头皱起来了:“这是推背图?”
莫梨摇着头:“不可能是推背图,现在推背图的仿本满大街都是,内容也几乎一样,许毅干嘛弄这么一本儿古册,还不好保存。”
李大光呵呵乐了两声:“我说你们养灵一门的就不能多学学,你说的那是推背图的外册,这本应该是推背图的内册。”
莫梨听了倒也不生气,满脸好奇:“这推背图我还是看过的,但是还真没听说过推背图有内外册之分,李大哥给说说?”
李大光把手套摘下,点上一根儿烟给我们说了说推背图的故事。
日期:2016-04-21 18:27:00
《推背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其创作之严谨、思维之缜密、应验之神奇均大大超越西方诺查丹玛斯的大预言《诸世纪》。它以中国易经的象数哲学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六十个图谶颂将儒家的政治哲学作了宿命性的表述:一方面它阐释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史观,另一方面它阐述了由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衍生的男女间隔执政的政治观;再一方面它向后人诏示了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推背图所揭示的历史宿命。
传说《推背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推背图》共60幅图像,对应60段谶语和诗,但是它的预言和相对应的历史年代之间并无一定的规律可循。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前后只有53年,《推背图》却用了5个图像,平均每10年一个图像,而清朝有260年的历史,中间有100多年没有任何图像和预言。李淳风、袁天罡编写《推背图》的时间,据推算是公元648年到公元649年之间,距今已经1300多年。如果用数学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它平均每30年到35年会有一个图像和相应的预言,60幅图像应该预测了将近1800年到2000年的历史。
日期:2016-04-21 22:54:00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推背图》作了批注:“谓数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谓数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数,不可知者亦数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吾尝仰观于天,日月星辰犹是也;俯察于地,山川草木犹是也。我所亲见之天地,非犹我所未亲见之天地耶。然不得谓我所未亲见之天地,即为我所亲见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异矣。我自我,两天地异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数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后有我生以后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岂不同于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数之时义大矣哉。唐臣袁天罡、李淳风著有推背图,父老相传,迄未寓目。壬戌之夏,得一抄本,展而读之,其经过之事若合符节,其数耶,其数之可知者耶,其数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骄子自处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