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那些事儿——且容我缓缓道来》
第33节

作者: 兰陵柳叶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8 12:37:33
  甘露二年,诸葛诞杀扬州刺史著名将领乐进之子乐琳,举兵反叛,讨伐司马昭。
  说实话,诸葛诞既没有毌丘检先生的赫赫战功,也没有王凌大神的资历(王凌造反的时候已经80多岁比司马懿还大),看上去他这次反叛估计会死的最快。
  然而,这实际上是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大决战。
  对比前两次叛乱,诸葛诞一共有三个巨大的优势:
  1.他粮多,诸葛诞为了准备这次反叛他积累了足够十多万大军吃一年的粮食。
  2.他兵多,真的很多,特别多。
  本次诸葛诞先生召集淮南地区的屯田兵士十余万,外加扬州军队四五万,一共人数达到十五万左右,外加上他将儿子送到东吴做人质(毌丘检老兄也这么干过),东吴出兵三万支援,所以总兵力达到十八万,而上一次毌丘检先生才六万人,也就是个零头。
  3.这些人都听他的话。
  这才是最厉害的一点。
  淮南二叛之中,文钦毌丘检先生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想反,可是淮南地区的军队根本不愿意反。
  作为帝国的主力之一,淮南地区部队虽然长期根基不稳,把持在党附曹魏的将领手中。可是谁都知道造反的危险性,很容易身败名裂,丢了性命不说而且一旦失败很有可能连累自己的家人,这可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但是,他们都愿意和诸葛诞一起反叛。

  青龙四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消息很快便从军中传至京都,举国悲痛,这其中有两个特殊的人。
  其中一个人叫做李严,我们很清楚,李严是诸葛亮的政敌,在诸葛亮四伐中原的时候李严被废。按理来说他对诸葛亮是十分不满的,甚至痛恨的,然而当诸葛亮的死讯传来的时候,李严痛哭不止,发病身亡。
  还有一个人,他叫做廖立。

  廖立是荆襄名士,素来怀有奇才,但是却始终不得志,此人也有些言过其实,败绩不少。
  由于在夷陵之战蜀国大败之后在朝廷上表示:“你们都是菜,居然打输了,诸葛亮你个菜鸟。”
  反正诸如此类的话,而且廖立对自己的位置心存不满,天天叫嚷要当诸葛亮的副手,所以廖立被诸葛亮废为庶人流放蜀南,以示惩戒。
  按理来说,廖立对诸葛亮肯定是非常怨恨的。但是当诸葛亮死讯传来的时候,廖立惊呆了,很久都说不出话来。
  后来他缓缓的说了一句:“这下我们完了啊,必为蛮夷所灭!”

  (吾终为左衽矣)
  这不是猥琐的表演,这不是恶心的政治作秀,因为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想法。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诸葛亮是一个即便他杀了你,你都会觉得他杀的对的人。
  纵观古今中外,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
  仅此一条,诸葛亮便堪称千古一相。
  宰相不是谋士,不是擅长搔首弄计奇谋妙算就是宰相之才,宰相也不是将军,指挥用兵冲锋陷阵更不是宰相所为。
  真正的宰相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处公正而使百官咸服。
  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柳宗元《梓人传》
  诸葛诞和他族兄诸葛亮是一类人。

  诸葛诞先生在担任尚书郎的时候,有一次和自己的上司,仆射杜畿先生出去划船。
  估计也算是文人墨客的活动,泛舟同游什么的后世的苏轼老兄也经常干。
  闲的没事还写了一篇千古大作——前赤壁赋,哥哥,你知不知道我们得背啊。
  不过诸葛诞先生这次划船就太倒霉了。
  当船行驶到河中的时候风浪大作(古代的河一般都比现在的河宽得多,因为人类活动少的原因),杜畿先生和诸葛诞先生一不小心就掉河里了。

  反正在狂风大浪之中不管你会不会游泳都非常危险,就在这个时候诸葛诞老兄大喊了一句:先救杜仆射!别管我。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诸葛诞先生谄媚上级,因为杜畿是仆射(副宰相)。
  但是尼玛你掉水里快死了还来这一套啊!
  这是一种习惯,我相信,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家风。
  我诸葛一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不过尽管众人尽力营救,年老体弱的杜畿先生还是死了,诸葛诞虽然溺水丧失知觉被冲上岸却硬是活了下来。
  在这之后,诸葛诞对待自己的部下也和他的族兄诸葛亮很像,诸葛诞对他们十分关怀,赏赐颇丰,并且诸葛诞为人十分公平,他还有一个爱好——救人于危难之中(有犯死者,亏制以活之),他虽然在智慧上和他的族兄诸葛亮不能相比,但是他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以诚待人。
  以诚待人就是最好的坑人方式,在他的身边形成了非常团结的军事集团,他手下的将领对他拼死效忠,而且除此之外,诸葛诞还深得淮南民心。
  虽然史书上没有正面记载,但是上次淮南叛乱之后,整个寿春地区的居民都逃往东吴和周边,累计达到十八万人,但是诸葛诞执政之后寿春地区却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囤积大量粮草和军队,我相信他一定做了一件事。
  “凡回乡者,可返原籍,既往不咎。”
  诸葛诞治理淮南仅仅两年功夫,淮南便彻底恢复过来,再度成为天下粮仓。
  这种内政能力还真是深得诸葛亮的遗风啊。

  日期:2016-03-28 12:37:54
  远在洛阳的司马昭面临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机。
  虽然早有准备,但是他仍旧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来得太快了!
  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向东吴称臣,总计起兵十八万。
  司马昭迅速召集兵马,率军平叛。
  但是在这之前,他有个问题。
  以前司马昭和他兄长司马师一般是一个坐镇京城,一个远征在外,这样就能兼顾战事和控制朝政以及皇帝。
  但是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司马昭看着这空荡的朝堂,他知道自己的弟弟们不能担负重任,而且除了大哥以外其余非一母所生他也信不过,三大爷司马孚虽然可以,但是这个人表面上是个魏臣,搞不好都能配合曹髦在京城搞出个大新闻。
  深思熟虑之下,司马昭一咬牙干脆把带着皇帝和太后一起平叛去了。
  真是强行打成御驾亲征啊。
  甘露二年,司马昭召集洛阳诸军总计二十六万征伐淮南诸葛诞。

  很少有人知道,汉末三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不是官渡。
  因为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袁军一共十万人,总计十三四万。
  也不是赤壁,赤壁曹军一共二十多万,孙刘联军一共五万,总计不到三十万。
  更不是后来的汉中之战,汉中之战刘备军十万,曹操军撑死二十万一共也才三十万。

  更不是后来的那些,而是这一次。
  这一次,双方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四十四万人,堪称史诗级别的决战。
  这场决战将决定这个时代的归属。
  日期:2016-03-28 12:38:1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