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17 23:31:24
第一部 云海灵山
一 盗亦有道
我姓钟,名小鲜,字九城,年方而立之年。
我的名字是爷爷取的,语出《老子》——治大国,而若烹小鲜。
我们钟家是一脉单传,我的爷爷是个道士,再往上的爷爷的爷爷也是道士,钟家的男子全是俗家道士,能够娶妻生子,繁衍香火,这是祖上定下的规矩。
我家的祖爷爷便是在人间流传甚广,名头极大的钟馗,历史传说钟馗是钟南山人士,大唐初年曾经中过进士,后因相貌丑陋,皇帝不肯重用,因此在古刹玉皇顶出家为道,云游四海,遍访名山大泽,与地仙散人为朋为友,后得奇遇,从此神通广大,位列仙班,善于降妖捉鬼,号称伏魔百应天师。
不过,到了我这一辈,却是境遇寒酸,家道沦落,徒穷四壁,只剩下满满一屋子的典籍,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我喜欢书,无论什么珍本典籍,一但得之,往往秉烛夜读,通宵达旦,非看个畅快淋漓不可,阅书与搜书成了我人生一大嗜好,而且痴迷此道,无论是凤毛麟角的龙骨密符,还是金石碑刻的虫线古篆,在我的眼里,要胜过天下的稀世奇珍,因为我沉迷此道,不通仕途,所以在殿试上得了第二甲第一名,名字叫传胪。
传胪的意思是——唱名,就是你被皇帝老子给录取了,皇帝老子召见你的时候,旁边的卫士高喊你的名字,连喊三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名扬天下,而是从今天开始,你要成为皇帝的臣子,受皇家法典的约束,每天进翰林院,或者是儒林院,抄写编辑那些古老的典籍,虽然大清王朝的国势已经岌岌可危,但是我自得其乐,因为那里面实在有太多的好书,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元明古籍,全是世上稀缺之书,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甚至一些岐黄之术,堪舆之秘也赫然在列,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那部《永乐大典》,真是一部浩繁跌宕,气势磅礴的巨著,全书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只可惜现今已经是残破不全。
国运凋零,光荫似箭,说来有些慨叹,大清已是穷途末路,身边的诸位同僚走的走,散的散,纷纷各谋生路,只剩下我独自一人,看守着翰林院。虽然自得其乐,但是无忧无虑的日子也终于要结束了,吏部发来一纸公文,要我去做东海县令,鬼才晓得东海县在哪,不过,不会是什么好地方,那些肥缺都被脑满肠肥的家伙给占据了,我只落得一个穷乡僻壤,其实,这样也好,我去当个小县令,正好过过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闲散生活。
离开京城的最后一个晚上,我还想看翰林院最后一眼,其实,我对其中的几部经卷念念不忘,倒不是动了什么歪念,只是那时,在翰林院偷书已屡见不鲜,我的几位同僚因为生活窘迫,时常在翰林院书库中挟带几卷古籍,趁着月黑风高之时拿到鬼市贩卖,我只是想保护几本古老的经典,以免落入世俗小人之手,因此整夜都难以入睡,只好拿了钥匙,骑上一匹小马,趁着圆月当空之时,前来行窃。
我骑着小马,沿着一条古老长街来到翰林院大门前,这座古宅位于外国公使区,原为明代鸿胪寺旧址,鸿胪这个名字是汉武帝时起用的,意思是大声传赞,引导仪节,其实就是主持朝廷礼仪的意思。这个鸿胪寺在清朝改为翰林院,和大英使馆的北墙相连,在庚子年曾遭遇过一场大火,很多古籍被焚毁,颇为令人心痛。
翰林院现在已无人看守,只有一个白头发的六旬老翁在此值更,名字叫福伯。福伯的眼神不太好,每天晚上喝得醉熏熏的,腰间系着一个漆色班驳的大酒葫芦,腰后别着大串的铜钥匙,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哗啦地响。福伯的来历没人知道,我到翰林院做编修的时候,他就在这里了,据说他的身世挺可怜的,无儿无女,孤苦伶仃。
翰林院有五进厅堂,前面一层,西为读讲厅,东为编检厅,中间是一个穿堂,有招待厅和典薄厅,再后面才算是后堂,据说乾隆爷经常来此巡视,和饱学之士谈古论今。后堂有两间大屋,分别为藏书库,前面还有一座井亭,这是用来防火的,藏书库最怕火焚,特此在前面造了一座井亭,用来取水灭火。
我下了马,将小马系在翰林院前的石柱之上,然后快步走到门前,想伸手敲门,恐怕福伯已酣然入梦。
此刻正是子夜,夜色皎洁,一轮明月亮如白昼。我有心回去,但是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偷之,那些宝籍秘典若落入贼人之手,想来在世上也万难保存,不如落进我这个雅贼的行囊,将来也好在这个世上发扬光大,这样一想,胆气徒壮,伸手从腰间取了钥匙,用手一推,这大门竟然没锁,被我鸦雀无声地推开了一道缝隙。
我屏气敛息潜进门去,反手将大门轻轻关闭,整座院落似乎更加寂静阴森,我平时都是白天进出这里,没觉得这里阴森幽寂,今夜不知何故,月光班驳,洒落在昔年被焚烧过的旧痕之上,又平添了一股凄凉之色,倒让我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毫无生气。
读讲厅内漆黑如墨,大约荒废了太久,再无什么贤人雅士在那里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诵读古人的智慧,那里成了福伯的休息之地,每到晚上,他总是背着一卷破被褥,一只鸡腿,一葫芦烧酒,便在此度过漫漫长夜,鸡鸣五鼓,便扬长而去。
我已打定主意,不去打扰福伯的休息,窃取几部经典之作,明日早早起程,去东海县赴任,真乃是神不知鬼不觉,只恨不能将所有典籍全部掠走,实在是平生的憾事。
我心中忐忑,脚下走得甚急,踩着月光一路奔向藏书宝库。
藏书库的大门又厚又重,或许是做贼心虚,我拿出铜钥匙,在开锁的时候,双手莫名其妙地颤抖起来,只觉得脑后冷风吹袭,好似有黑影一晃,金色门钉上倒映出一道黑影,一闪便不见了。
难道有贼?
我倏地转身,蹑足潜踪朝着庭院当中的花丛走去,待我小心翼翼地拨开几株青草,借着月光细看,竟然是一只黑猫,拖着一条毛绒绒的大尾巴蹲在草丛里,朝我喵喵叫了两声,那样子甚是委屈。
我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是一场虚惊。再次返回到藏书库门前的时候,胆色壮大了许多,迅速拿出钥匙,打开门上的大铜锁,推门而入。
浓重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放置得全都是世上难寻的珍品与孤本,一只只楠木小匣摆在木阁之上,越是稀世的孤本,越是包裹得富丽堂皇,奢华精致。放置珍品的楠木匣乃是金丝楠木所制,也有小叶紫檀的,最名贵的当属花梨木,这些盛书的木匣已极其珍贵,能避虫鼠,芬芳扑鼻,里面的古籍古卷吃透了木匣的气味,便也有一股草木花香的味道,抽开木匣,里面是黄绸包裹的典籍,那些包裹都非常讲究,边缘流苏如火,绣着五爪金龙,尽显皇家贵胄的气派。
这些典籍全是我的最爱,只可惜我不能将藏书宝库尽数占为己有,因此,只好忍痛割爱,挑选一些绝世的孤本。可是,这里的古卷全都令我爱不释手,实难割舍,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与悲伤,随手拾起一只金丝楠木匣,抽出一瞧,上书《石渠宝笈》四个大字,此书乃是记录皇家典藏之宝录,上面记载了大内所有珍宝古玩的来龙去脉,历代皇家珍玩,还有每朝每代的惊世之作,青铜古瓷,文玩字画等等,应有尽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