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55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29 09:23:03
  第七章 潜艇
  虽然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就有了原始的潜艇,但真正具有实战价值的潜艇直到1896年,以“霍兰”号潜艇的下水为标志才诞生。一战爆发前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困扰潜艇发展的技术难题纷纷得以解决,终于使得潜艇在一战中大显神威,把无数的商船和军舰送进了海底,屠杀了数以万计的水手和无辜平民。
  第一,潜艇采用双壳结构,当需要下潜时打开外壳的进水口,随着海水的大量涌入潜艇迅速下潜。需要上浮时利用储备的压缩空气将海水排出,潜艇即可上浮至海面。

  潜艇下潜及上浮原理图
  处于潜航状态时潜艇的内壳要承受海水的巨大压力,内壳的承压强度直接决定了潜艇的下潜深度。
  第二、由于潜艇体积小,内部空间有限,所以采用了当时还问世不久的内燃机作为动力源,早期的潜艇使用汽油机,后来出于安全的考虑普遍采用了柴油机。当潜艇潜入水下后内燃机无法工作,潜艇就只能依靠蓄电池所储备的电力驱动。蓄电池储备的电量有限,所以潜艇在绝大部分时间是浮在海面上依靠内燃机驱动前进的,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只有在进入战斗状态时潜艇才会潜入水中。
  第三,鱼雷的发明使潜艇真正具备了攻击性。鱼雷是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巨型丨炸丨弹,专门攻击敌舰的水下部分,将敌舰炸开一个大口子从而把敌舰送入海底。潜艇由于体积小,所以无法安装大口径的火炮,鱼雷就成为潜艇最为致命而且也最为有效的攻击武器。
  德国最早认识到潜艇的价值。虽然在一战前德国花费了巨额军费扩建海军,但这些军费绝大部分都用于水面舰艇的建造,用于潜艇的支出很少。但开战不过两个月,一艘小小的潜艇就取得了令人震惊的骄人战绩,德国的U-9潜艇用鱼雷一举击沉了英国海军三艘排水量为12000吨的装甲巡洋舰。
  由于潜艇内部空间极为有限所以无法安装大功率的发动机,这就导致潜艇的航速很慢,水面最大航速大概只有29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22公里/小时。这个速度是远远低于任何一艘军舰的,甚至也低于大部分的商船。由于阻力增大,潜航速度更低,最高只有18公里/小时,但蓄电池只能支持以最高速度航行一个小时。潜航巡航速度为7.4公里/小时,潜艇可以以这个速度航行大概110公里左右。
  潜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隐身性能,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速度慢、火力弱。正是这两点决定了潜艇的作战方式只能是鬼鬼祟祟的搞偷袭,或是埋伏在航线上等猎物送上门来,而且不能恋战,打了就得赶紧逃跑。这深深的为向来以“贵族军种”自居的欧洲各国海军所不齿。相较之于昂贵的大型水面舰艇潜艇的造价极低,而且作战效果很好,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武器,所以凡是水面力量较弱而经费又紧张的国家都喜欢潜艇,从德国到苏联无不如此,我们国家的潜艇数量也很多的。

  由于英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严重的打击了德国的作战潜力,不但急需的作战物资感到紧张,事实上德国人从战争爆发不久就开始挨饿了。德国认为也必须对英国进行封锁,打击英国的作战潜力,耗费巨资建造的舰队根本不敢出海,所以封锁英国的任务就当仁不让的落在了潜艇部队的头上。但使用潜艇进行封锁作战十分困难,因为按照国际法海军在执行封锁任务时必须要保证商船水手的人身安全,英国的做法一般是以武力强迫中立国的商船开进自己的港口,然后出价收购船上的物资,虽然这种近似于强盗的做法让中立国非常不满,而且英国的出价一般也都比较低,更加加深了中立国的不满。但水手的人身安全却是绝对有保障的,所以中立国虽然不满但也还能勉强忍受。即使是敌对国的商船由于水手是平民,所以英国海军是在等所有的水手都转移到救生艇之后才将商船击沉。

  这一套做法对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海军是可行的,但对于德国的潜艇来说就不行了。因为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隐蔽性,一旦浮出水面与商船交涉就很可能被英国海军发现而遭到击沉。潜艇的航速慢,火力弱,也不可能押运商船回到己方港口。而且潜艇内部空间极为狭小,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和食品供应俘虏,使用潜艇执行封锁任务只能实行最野蛮的直接击沉的方式。事实上在战争初期德国潜艇还是遵守国际法的,他们发现商船后总是浮上水面对商船进行警告,然后等待水手全部离船登上救生艇后才发射鱼雷击沉船只。但卑鄙的英国人竟然在商船上安装大炮,用海军官兵冒充水手,而且无耻的悬挂中立国的国旗,诱骗德国潜艇上浮。德国潜艇一上浮便立即遭到大炮轰击,落个船毁人亡的下场。得知真相的德国人愤恨不已,宣布在英吉利海峡和英国周边海域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即所有进入这一水域的船只不论属于交战国或中立国,一律不加警告直接击沉。“无限制潜艇战”公然违反国际法,是对无辜水手、妇女儿童的赤裸裸的屠杀。1915年5月7日由美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124个美国人。死亡乘客中包括大量的妇女和儿童,这让德国在国际社会中声名狼藉。尤其是124个美国人的死亡更让整个美国社会怒不可遏,成为促使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的一个导火索。顺便说一句,《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文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也遭此船难身亡,德国潜艇官兵的执行力正如哈伯德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强。

  潜艇官兵的生活也只能用地狱来形容。潜艇从外形来看似乎并不很小,但其真正有效空间只有内壳中的那一部分,这部分空间还要安装发动机、蓄电池以及各种机械,鱼雷也占去了很大一部分空间,食品和淡水也占用了不少地方,所以能留给艇员的空间是少之又少。除了艇长有一个狭小的单间外所有的人只能和另一个战友共用一张床铺(注:社会主义国家也会给政委留出一个单间),这些床铺非常狭小并且上下有三层甚至四层,连翻个身都困难。由于处在全封闭的环境中,所以各种机械发出的噪音显得特别大,只有神经特别坚强的人才能连续呆在里面几个星期而不发疯。同样是因为全封闭的结构所以空气无法流通,导致艇内空气极其污浊,柴油的味道、润滑油的味道、汗臭、脚臭以及食品霉烂的味道充斥其间,而且湿度极大,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是非常奢侈的享受。中国潜艇明文规定官兵不许吃萝卜和黄豆,就是因为吃这两种食物后容易放屁。由于全封闭的结构,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所以舱内温度很高,官兵一天到晚基本都是汗津津的。淡水是极其珍贵的,由专人保管,定量供应,别说洗澡洗脸了,连刮胡子都不行。航海归来的潜艇官兵个个都是胡子拉碴,脏衣污衫,浑身散发恶臭,好似乞丐一般。新鲜蔬菜只有在刚刚出海的几天才能吃到,剩下的日子基本就只能吃罐头咸菜了。全艇官兵几十号人只能共用一个厕所,即使有两个厕所,另一个也会被塞满食物。上厕所常常要排队,尤其是大便一定要快,否则排在后面的官兵就会有意见了。这对有便秘或前列腺炎的官兵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潜艇的结构极其脆弱,一旦发生大的故障或损坏就很有可能造成潜艇无法上浮,最终的结果就是潜艇在海水巨大的压力下像一个鸡蛋那样被彻底压碎。由于速度慢,潜艇一旦被发现就无法逃脱,只能潜入水中任由深水丨炸丨弹在身边爆炸,艇身随着爆炸剧烈晃动,钢铁因扭曲而发出吱吱嘎嘎动人心魄的声响,而潜艇官兵们只能祈祷上帝的保佑。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宁愿呆在堑壕里,虽然那只是另一个地狱,但脚下却是坚实的大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