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2-08 17:33:43
续:
宪宗李纯年号元和,继续走上了革新之路。
宪宗任用了一批自己的贤臣,利用藩镇之间矛盾,断然发动剿灭之战,将叛乱的藩镇一一收拾。在宪宗强有力的推进下,各藩镇暂时都安分了,供赋也按期上缴,一时间“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元和中兴”局面。
宪宗有意借鉴贞观和开元年间的政策,天下局势又出现了振作气象。但是在剿乱中,宦官势力进一步抬升;太监以前只掌管禁军和担当监军,到元和年间开始直接领兵打仗,宪宗最宠幸的太监吐突承璀就兜揽了军中重要职务。
藩镇割据已平,盛世景象再现,壮年中的宪宗李纯自我感觉良好,年纪轻轻就开始迷恋灵丹,追求长生无极之道。结果频繁服用丹石,令他心浮气躁,喜怒无常,对身边的太监和宫女随意地殴打辱骂,让人不堪忍受。最终,他就死在太监手里,遭到宦官陈弘志和王守澄联手谋杀,年纪还不到四十三岁。
(本章未完待续)
日期:2016-03-23 18:22:38
续:
宪宗在位成为中晚唐的希望,最终却昙花一现;元和之后,荒唐的皇帝开始出现了,这就是宪宗的继承者李恒。
穆宗李恒为李宪三子,因为宪宗最看好的长子早逝,老二因母亲出身卑微,而李恒的母亲郭氏却是大将郭子仪的孙女,平庸的李恒才被扶上了太子位,然后在宪宗遇害后又如愿以偿登上皇位,年号长庆。这主本是一个玩家,在宪宗丧期的第二个月就在宫内摆俳优百戏,在军中观赏角抵杂戏;到丧期过后更耽于田猎,宴乐无度,并且大兴宫殿,广造伽蓝,一时间长安城内外刮起了一股奢靡享乐之风。一年后,穆宗中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转而又迷恋丹石……穆宗在位方四年即驾崩,年仅三十。
(本章未完待续)
日期:2016-04-22 16:16:18
续:
穆宗之后,尚未成年的十六岁长子李湛继位,是为敬宗,年号宝历。
敬宗年幼玩心更重,热衷于击鞠,即从西域传来的打马球。他在鞠场上乐此不疲,荒废政务,也听不进谏阻,我行我素。因为贪玩,他的击鞠等技艺倒也很精进,对朝务却越来越生疏,且无心打理,这让朝臣们产生了深深的忧郁。
处在年少成长中,敬宗的性情没法沉稳得下来,虽然对苦心劝谏的文武大臣极为优容,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他在朝中甚至厌烦了那股沉闷空气,回到大内似乎就找到了自我,往往要肆意地发泄一番,太监宫女们便多被打骂责罚,跟他祖父宪宗一样,让宫廷侍者多有畏怯。结果在一次夜猎、击鞠和饮宴之后,入室更衣的敬宗遭到太监刘克明谋杀,与宪宗的结局一样,但是年纪却只停留在十七岁。
敬宗在位才一年余,他是大唐最短命的皇帝,跟大唐最后一位皇帝——哀帝的寿命等同,也都死于非命。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6-04-30 15:44:50
续:
之后,跟李湛同一年出生的穆宗次子李昂继位,是为文宗,继位时也只有十七岁。
文宗同样是宦官争权扶上位的皇帝,刘克明等人欲立其叔李悟称帝,结果掌握神策军的太监王守澄、梁守谦挥军进宫,除掉了刘克明和李悟而迎立李昂,他才得以登上帝位,年号大和。
文宗本来也想有一番作为,但这时的宦官势力已经达到主宰宫城、任意废立的地步。文宗本人为太监迎立,长兄死于太监之手,因而心中产生了沉重的危机感,一上任就盘算着如何铲除宦官势力。
但是,这时又是朋党之争最胶着之时。
所谓大厦将倾,群魔狰狞;在折腾大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外,朝廷文官的“朋党之争”又来了。朋党之争主要为“牛李之争”,即以牛增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李党之间长达四十年的相互攻讦倾轧,搅得朝野鸡犬不定,文宗为此伤透了脑筋,发出“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叹。
其实“牛李之争”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互为因果,都本着私利,唯恐失势,朝中官员就抱团取暖,然后党同伐异,两相排挤。为首的四人其实都极有才干,就李宗闵心胸偏狭一些;文官都开始闹腾,朝政就更加动荡了。文宗一朝党争最为明显,但有一个阶段忽然平息了,因为文宗着急要扫平宦官势力,在庶族官员中提拔了郑注、李训,郑李二人更接近牛党,却李宗闵却因犯事被贬,党争暂时平息,君臣便可专心应对宦官势力。郑李二人跟文宗一样,有点心浮气躁,结果铲除宦官失败,引来“甘露之变”,郑李势力被太监控制的神策军诛杀怠尽,诛连了数千人,在朝官员几乎为之一空。宦官从此凌驾于文臣之上,“南衙北司”之争变成了北司独大,宦官们们因为这空前的危机而达到空前的团结,都放下了内部派系之分,全力操控皇权。
这是大和九年十一月底,一心想除掉太监势力的文宗,反而受到控家奴控制。“甘露之变”是个坎,宦官、藩镇、文官等集团从此对立,大唐国势在他们的龃龉下直线下滑,朝中政令多由太监拟定,后来有了藩镇势力进逼,宦官气焰才有所收敛,但文宗已经斗志销减,锐气全无,多沉缅于饮酒赋诗之乐,心中郁结,疾病缠身,在不足三十岁的好年纪就离世了。
(本节未完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