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
第22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05 10:11:03
  第十篇 成语“豆蔻年华”典出杜牧哪首诗(续三)
  关键是当时杜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字辈,自己又家道中落,一付败落世家公子的酸样,凭什么引来脾气古怪、洁身自好又非亲非故的清流人士吴老为他考公务员“大开绿灯”?这也太有点牵强了,简直还有点小说情节的味道,所以很多史学家怀疑《唐摭言》记载的这事的真实性。不过当时已经崭露头角,还是世家出身人脉甚广的杜牧有人推荐,又是不容置疑的。
  关于此事,小杜有封信也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大和二年,小子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看可与进,业可以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投知己书》)依照杜牧的“供词”,当时确实是有大名士为他作保,而且数量还不少,至于是不是大名鼎鼎的吴武陵亲自出马找主考官说项,就有待考证。
  不管这事是否属实,我们还是把它当作野史讲完吧。
  话说当时作为太学泰斗级教授的吴武陵,一日吃饱撑着没事干,散步途中,居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口水四溅为一篇文章争得面红耳赤,一问起才知道是在谈论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一看到这篇气势磅礴光照千古的好文章,见多识广的吴武陵立马两眼放电,大概和顾况看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一样情形吧。一看到那些结尾处的充满历史感悟的精警哲理,简直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令见惯世面曾和文坛领袖柳宗元日夕讨论文学的吴武陵叹为观止,这也太溜了,只能用“后生可畏”来形容当时的文坛老前辈的心情,长江后浪推前浪把老人拍死在沙滩上啊。

  反正吴武陵看后再也坐不住了,立马就去找崔侍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和他单说小杜的事,把在场的一班人晾到了一边。吴武陵甚至口无遮拦地表扬小杜太有才了,还对老崔说如果你没读过这篇宏文,简直就是你的损失,要是你没时间,我现在就为你朗读一下。
  话音未落,也不管老崔同意不同意,吴老就迫不及待地把《阿房宫赋》朗诵了一番,好在这文章也不太长,占用不了主考官的多少时间。
  日期:2017-05-06 11:56:28
  第十篇 成语“豆蔻年华”典出杜牧哪首诗(续四)
  崔郾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不然如何当主考官),当听到如此文采斐然又铿锵有力的华文后,也不禁拍手称快赞叹不已。吴武陵这老家伙还真是贼精,一等主考官的赞叹声从口中说出,立马打狗随棍上,要崔郾给杜牧弄个状元当当,因为他的《阿房宫赋》值这个价,简直是字字珠玑,可流传千古(后来果然证明了吴老有先见之明)。
  吴武陵话音刚落,崔郾就面露难色,因为状元就一个,为这个头衔各路大神各显神通争破头,没有很硬的后台和很深的背景你想都不要想,藏龙卧虎也。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老崔不可能给素不相识的小杜这么大的“见面礼”,即使是老崔同意,其他人也不会同意,因而委婉地说状元已经“名花有主”了,不好意思啦,云云。
  吴武陵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失所望,好像自己十分欣赏的千古名篇《阿房宫赋》蒙尘了一样,因为这是名副其实的状元文章啊,除了小杜,谁还当得上这个光荣称号?不过叹息归叹息,吴老还是不死心,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还是对此穷追不舍,退而求其次地要求老崔如果不能授予状元,至少也要在进士前五之内。
  哎呀,这老资格的吴武陵,还真是会咄咄逼人倚老卖老,尽给人一些十分难堪的问题,来者不善也。状元难搞五甲也不见得很容易搞定啊,不然的话老崔也就不会门庭若市了。朝中有头有脸的人多的是,小杜纵然文章了得,当得了状元,还得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然老崔也得吃不了兜着走,捡包袱走人是最轻的了,重则国法侍候,你叫崔郾怎么不犯难呢?所以面对爱才心切又心直口快的文坛泰斗,老崔也只能假装听不见,先拖拖再说。

  “小崔,你怎么啦?没喝高吧?老夫我也是不轻易求人的,要不是为大唐的文化事业中兴做点事,打死我都不来凑这门子热闹,我也是爱面子的人,我相信你不会再看到比这写得更加漂亮更加有内涵的赋了,如果小杜这顶呱呱的文才不能进入前五,你就把这篇赋还给我,我也不希罕其他的名次了,我实在不想委屈小杜,也不想埋没人才。”吴老以退为进激老崔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