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投资人——爆政商圈内幕,揭秘特殊人群的中国式资本运作》
第2节作者:
龙在宇2013 方玉斌笑了笑,说:“投资离每个人的生活不仅不遥远,而且息息相关。我们去购买股票、房屋,乃至于对子女的教育,其实都是一种投资,并且在用投资的思维来做决定。比方说吧,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家人不得坐在一起,分析一下某个专业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
“中国以前是多妻制,古人在娶妻纳妾时都会运用投资思维。”方玉斌又说,“不是有句话,叫‘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吗?就是说老婆要找贤惠的,小妾得找漂亮的。针对不同标的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如今的投资公司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台下响起一片笑声。笑声过后,一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举手提问:“方先生,你在书中写了很多成功的投资家,从摩根、洛克菲勒到索罗斯、孙正义,却没看到一个中国人。在投资领域,中国人就这么没出息吗?”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隔了几秒钟,方玉斌开口道:“现代意义上的投资公司出现在二战以后,如今在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投资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西方企业。这些投资公司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形成特色鲜明的竞争模式。譬如说:黑石基金偏好成长型企业,通常不会进行恶意收购;凯雷投资集团擅长利用政界人士的影响力攻城略地;橡树资本以眼光独到著称,专挑濒临破产的企业下手,被封为‘华尔街的秃鹫’;德州太平洋习惯于在行业低谷出手……”
方玉斌接着说:“中国投资公司的实力,自然还无法与这些国际大鳄相提并论。但蕴藏在东方文化中的投资智慧,向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比如说,中国战国时代有个叫吕不韦的商人,他的投资眼光与胆略让后世仰慕不已。吕不韦投资的企业叫异人,虽然没有上市,却登基成了秦国的国君。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几乎趋近于无限大。”
“还有一个叫胡雪岩的商人。”方玉斌继续说,“当他还是钱庄伙计时,有一日泡在茶馆,认识了穷困潦倒的王有龄。胡雪岩发现,王有龄的谈吐气质与他的衣着穿戴十分不匹配。如果按照现在的投资观点,胡雪岩发现了一家潜力巨大的高增长企业。”
方玉斌说:“身为伙计的胡雪岩,居然从钱庄里私自拿出五百两银子,资助王有龄去官场谋个一官半职。数年后,两人重逢。此时胡雪岩的事业依旧没有起色,而王有龄已贵为杭州知府。当年的投资,开始产生回报,胡雪岩随即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可为什么吕不韦与胡雪岩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刚才的提问者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沉吟片刻,方玉斌答道:“西方现代投资模式,除了考验投资人的眼光与魄力,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企业成功上市后,投资人可以套现离场。而这一点,是吕不韦、胡雪岩们无法想象的。”
方玉斌又说:“吕不韦、胡雪岩投资的是一种叫作权力的稀缺资源。尽管收益趋近无限大,但权力的特性又注定你一旦绑上这辆战车,就不再有套现离场的机会。吕不韦无法退出,只好用一杯毒酒了结生命。胡雪岩也无法退出,随着左宗棠在政争中失势,他的商业帝国灰飞烟灭。”
又一名提问者站了起来:“方先生,我们知道你是荣鼎资本上海公司的投资副总监,因此想问一个具体的问题。荣鼎投资的金盛集团上市后表现抢眼,股价翻了几倍。你对这家公司的前景如何看,荣鼎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退出?”
台下又响起一片笑声,提问者略带尴尬地解释说:“对不起,我知道这是新书发布会。不过我买了金盛的股票,实在关心企业的情况。”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因为这个问题,我确实无法回答。”方玉斌笑着说,“荣鼎资本是国内最具实力的投资公司之一,企业总部位于北京,旗下拥有多家分公司。我只是荣鼎资本上海公司的投资副总监。荣鼎与金盛集团的合作规划、何时会选择退出等问题,需要公司高层领导拍板,我实在无可奉告。”
还有提问者踊跃举手,主持人却起身说道:“因为时间关系,发布会到此结束。”
方玉斌离开座位,习惯性地从皮包里掏出手机。一瞧,竟有好几个未接来电。手机刚才处于震动状态,因而没听到。
打来电话的是荣鼎资本总裁助理兼上海公司总经理袁瑞朗。顶头上司召唤,方玉斌立刻回拨过去。电话通了,袁瑞朗一副很生气的样子:“金盛集团的股票是怎么回事,今天又拉一个涨停?”
日期:2016-06-27 11:26:43
第一章 资本时代
第一节 创业者寻找投资人的三个阶段(1)
袁瑞朗可不是新书发布会上的普通读者,方玉斌不能用外交辞令来搪塞。他快步来到走廊,低声说道:“袁总,金盛这段时间的股价,涨得的确有些蹊跷。”
袁瑞朗说:“今天我在北京出差,遇见好几个证券公司的朋友,他们知道荣鼎投资了金盛集团,都跟我聊起这只股票。像这种涨法,简直莫名其妙!今晚你就去一趟江州,当面问一问华子贤,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我下午就去江州。”方玉斌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叫苦,金盛集团董事长华子贤是名震一方的大富豪,同荣鼎资本董事长丁一夫更是多年交情。别说我这种小角色,就算袁瑞朗亲自去,人家也未必抽时间见面。去趟江州容易,却哪有当面问华子贤的机会哟?无奈袁瑞朗交代的事,明知办不到,也得走一遭。
离开酒店,方玉斌直奔虹桥火车站。登上高铁列车后,他打算趁着旅途的间隙,打一会儿盹。
刚眯上眼,手机又响了。方玉斌掏出一看,见来电号码有些陌生,迟疑了几秒才滑动接听键:“喂,你好!哪位?”
电话那头说道:“玉斌,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
声音听来的确有些熟悉,方玉斌在脑海中努力搜索,隔了好一阵才说:“你,你是何……”
“没错。”对方兴奋地说,“我就是何兆伟。你总算想起来了。”
“老同学,原来是你呀!”方玉斌欣喜地说,“之前你不是一直在成都吗,手机号码怎么又成上海的了?”
何兆伟说:“我来上海大半年了,这是我的新手机号。”
方玉斌问:“来上海这么久也不和我联系,是不是还在生气?”
“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何兆伟笑起来,“来上海后工作太忙,抽不出空联系老同学。这段时间轻松一点,立马想起你了。”
何兆伟说:“晚上我请客,咱们出来聚一下!”
“今晚真不行。”方玉斌说,“我正在去江州的火车上,明天才回上海。明晚咱们见一面,怎么样?”
何兆伟说:“好呀。就明晚,不见不散。”
列车在长三角平原上飞驰,方玉斌的困意消减了许多。何兆伟那一口熟悉的乡音,总能唤起“恰同学少年”的美好回忆。毕竟是老同学,哪怕多年没有联系,彼此间始终留着一份真挚的情感。
方玉斌与何兆伟都来自四川的一座小县城,从初中到高中,两人同学了整整六年。何兆伟是班里的学霸,无论什么考试就没跌出前三名。方玉斌的成绩属于中上水平,临到考场上,还不忘请何兆伟帮忙,“把卷子往桌子边挪一下,让我瞟一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