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26节作者:
金笺
顾撷冈徒手空拳攀升到直径1.06m,高12.70m的顶梁柱顶端,眼观四面八方,细细数了一遍,惊叹道:“这座宽十一间,进深五间的奉天殿内共有七十二根大柱,其中宝座二侧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西二侧各三根金柱。所有柱上的龙首一齐向中央翘首观望,形成万龙竟舞,捍卫宝座的格局。”文昌君说:“明朝时这些柱子都是从川滇黔粤运来的上等楠木,到李自成攻陷北京时被战火烧毁了。清朝重建时用的都是从东北运来的松木。欧洲的王宫都是石头建筑,比砖木结构的建筑要防火、耐久得多。撷冈老弟,你看这大殿的地面一共铺垫了二尺见方的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名称叫金砖,其实并非黄金制成。”
顾撷冈说:“这种金砖我知道,是我们家乡苏州专门为皇宫特制的一种方砖,因为它的表面油润,乌黑光亮,就像是由乌金制成的,所以人们给它一个美称,叫做金砖。它铺在地上不涩不滑,锃亮平整,经久耐磨,五百多年了,还像新的一样。烧制金砖必须要用一种上好的粘土,经过几十道工序精制成砖胚,在窑里烧制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和火候。这种金砖敲之声音洪亮,其断面无孔,不容易受潮,经久耐用。可惜它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最近听说有人研究恢复传统工艺,又开始小批量生产了,但是价格昂贵,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成了珍贵的工艺品。”
文昌君说:“这奉天殿,后来清朝改称为太和殿,也是最高等级考试——殿试的考场,清乾隆五十四年,才由太和殿移至保和殿。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生要先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可获得殿试资格。殿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阅卷,皇帝要亲自批阅前十名的试卷。考中状元、探花和榜眼的,皇帝赐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顾撷冈兴奋道:“听说这次会试的阅卷大臣已经指定,你能否把时空倒流机的视频录像放给我看看,让我先睹为快。”
文昌君说:“好吧,我尽量满足你的好奇心理。”从视频录像中知道,弘治皇帝已经任命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张文祯和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廷和为乙丑科会试的主考试官。顾撷冈说:“通常考中状元、探花和榜眼的都是官宦子弟或者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子弟,很少有平民家子弟状元及第的。这两位会试主考官,会不会特别注重出身门第,而排斥贫苦人家子弟?听说状元都由皇帝亲自审定,这位弘治皇帝倒是十分公正廉明,老兄,殿试时我能否亲临考场观巡视,观摩?”文昌君爽快地答应:“行啊,到时我们穿上隐身服,可以在奉天殿里任意巡游。但是你不能发出任何声响,穿越时要非常小心,以免露出马脚,影响殿试。走吧,我们到中和殿和保和殿去看看。”
日期:2017-02-25 14:05:01
只见中和殿是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宫殿,与高大宏伟的太和殿、保和殿,形成高低错落有致,起伏排列有序的建筑格局。顾撷冈惊叹道:“这种建筑格局,真是独具匠心,显示出中国建筑艺术的风格魅力。这样的建筑布局不会产生视觉审美疲劳。”文昌君说:“这中和殿是皇帝大典前休息的地方,他在这里接受大典执事官的参拜。每年祭祀天坛、地坛和太庙时,皇帝在这中和殿里阅读祭文。如果是去先农殿举行亲耕典礼,皇帝除阅读祭文外,还要亲自查看亲耕时的农具。”
顾撷冈对宝座两侧的二只金质“甪端”很感兴趣:“文昌兄,这四条腿的野兽,好像不是地球上的动物,它是干什么用的?”文昌君说:“这只怪兽我知道,只有我们天宫里才有。这种四腿独角神兽可以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明察远方之事。它是烧檀香用的,寓意君主圣明。这二侧的铜熏炉,是生炭火取暖用的。还有这二乘轿子名曰‘肩舆’,是皇帝专用座驾,相当于现在总统的专用轿车。像这样的‘肩舆’有许多规格,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规格的‘肩舆’。中和殿也是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朝政的地方,清乾隆时又成了殿试的考场。”
他们腾云驾雾来到保和殿。文昌君指着保和殿的匾额问:“撷冈老弟,你说这保和殿是干什么用的?”顾撷冈说:“顾名思义,这‘保和’就是要确保天下和谐太平,是皇帝用来笼络人心的殿堂,其最好的手段是皇帝亲自赐宴。在每年的除夕都要赐宴外藩使臣、王公贵族及文武大臣。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都会带回来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各国的使臣,甚至还有国王及其眷属前来朝觐,永乐大帝都要亲自赐宴,还赐予各国使臣丰厚的礼物,以显示泱泱大国的富裕和强盛。永乐二十一年,一次就有一千二百多名各国使臣和商人前来中国。满刺加、勃泥两国的国王和王后带了贡品也来到中国朝觐,受到永乐皇帝的盛宴款待,还赐予丰厚礼物,并派使臣护送归国。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庆功、褒赏赐宴,康熙、乾隆时还举办过千叟宴。”文昌君赞赏道:“撷冈老弟不仅聪颖过人,而且还具有渊博的文史知识,真让人刮目相看。”
在太和殿有一块最大的御路云龙石雕,文昌君用遥测仪量了一下: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50吨,上面刻有云、龙、海水和山崖图案。文昌君问:“撷冈老弟,你知道这么大一块巨石产自哪里?怎么运到北京的?”顾撷冈笑嘻嘻道:“这个问题难不倒我。这块巨石产自京西房山的大石窝。动用了上万的民夫,用旱船拖拽到京城的。为了解决民夫饮水问题,沿途每隔一里就凿一口井。从房山到京城有一百多里路程,足足拖运了一个月。那时没有大型吊装、运输机械,采用旱船拽运的办法,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才干。我想希腊的金字塔也是用这种人海战术加简单机械的办法运输、构筑而成。”
此时忽然下起了阵雨,只见三大殿的台基上显现“千龙吐水”的奇观。顾撷冈问:“文昌兄,你能解释三大殿台基下‘千龙吐水’的奇观吗?”文昌君笑眯眯地回答:“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排水系统。你看这三大殿都矗立在用大块汉白玉砌成的台基上,每层台基周围雕刻须弥座基,其上横置大块长方形玉石,称之为地袱,其间立有望柱,安装栏板。在它的下面凿有排水孔道,并有石雕龙首伸出,龙头的双唇钻有圆孔,与底下孔道相通,像这样的龙首共有1142个。雨天时雨水落在台面上,台面是中间高四周低,水流流向四周,从龙口排出,就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这样的排水系统既有分流雨水的功能,还有艺术观赏效能,真是一举二得,体现了中国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能力。
顾撷冈调侃道:“想不到文昌老兄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颇有研究。紫禁城的外朝部分我们已经参观完了,现在进入内廷去参观吧。”文昌君说:“不,还有一处一般人从来没有去过,那就是御斋膳房和南六所。”顾撷冈说:“文昌老兄,正好我肚子饿了,你能否带我去吃一顿御膳美餐解解馋?”文昌君说:“好啊,老弟,跟我来。”他们穿着隐身服,飞越过一座箭亭,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御斋膳房。只见里面有好多间厨房,做不同等级的膳食,文昌君特地带顾撷冈到专门给皇帝做御膳的厨房里。顾撷冈一看惊讶道:“啊,这么高级的厨房!这里的厨师厨艺一定是最顶尖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