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53节

作者: 金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十二章 七十二峰阁
  湖光山色春满时,  七十二峰折高枝。
  然松园内绩断厅,  金榜题名天下知。

  义父顾鼎臣好不容易与生母见上一面,生离死别的诀别场景,痛彻心肺的无奈心情,更加激励他发奋图强、尽忠报国的坚定信念,决心要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为民造福的好官,以报答生母的养育之恩。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义父顾鼎臣对光福徐老先生的师生情谊终身难忘。徐老先生师德高尚,不仅博古通今,学识渊博,而且人品高尚,为人正直,人称徐老夫子。在徐老夫子的精心教育和熏陶下,顾鼎臣学业突飞猛进,并打下了扎实的儒学基础,更加重要的是造就了顾鼎臣好学上进,孜孜不倦,刻苦耐劳,清正廉洁的纯朴品德。义父在见过生母的第二天,就急匆匆地带领儿子顾履方和二个义子文昌君、顾撷冈前往光福镇去拜师谢恩。

  文昌君、顾撷冈知道义父不喜欢铺张浪费、大事张扬,所以只租用了一艘普通的航船,带上一份厚礼,就悄悄地出发了。光福是义父的第二故乡,一是吴地的顾氏家族都源于光福镇,昆山的顾氏与光福顾姓氏族都是一家亲,有着同根同宗的渊源。二是他拜光福徐老夫子为师,在光福寒窗苦学十年,对光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
  航船刚停靠光福码头,义父顾鼎臣就带领弟兄仨人直奔光福上街2号徐老先生的宅院。只见大门虚掩着,门口有一个卖杂货的小摊子。义父径直走进院子,仨兄弟紧随后面。义父激动地呼唤:“徐老先生,学生顾鼎臣前来看望你了。”徐老夫人听到有人进来,蹒跚着从厢房里走出来迎接客人。义父赶紧上前搀扶着,深情地问候:“师母,你身体可好?徐老先生他人呢?”徐老夫人呜咽着,悲怆地回答:“他上个月的初七早晨突然中风,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了。”

  义父哽咽道:“想不到那天进京赶考与恩师话别,竟然成为永别,从此阴阳相隔,天上人间。”义父带领仨兄弟在恩师灵位前跪拜叩首,进香悼念。师母取出一幅字画交给顾鼎臣:“这是唐伯虎赠送给你老师的一幅字画,生前他一直珍藏着,说是等到你状元及第,荣归故里时再转赠给你。他估计今科状元非你莫属,原本是要为你摆庆贺宴的,现在他只能在九泉之下为你祝福了。”
  义父将字画徐徐展开,是唐伯虎的一幅山水画,画上悬幛泉嚣,楼阁层曲,画中人清晨赏春,小心翼翼行过独木桥。题画诗曰:
  拔嶂悬泉隔世嚣,  层楼曲阁倚云霄。
  赏春合有溪堂约,  侵晓行过独木桥。
  文昌君和顾履方都说是一幅写意山水画,顾撷冈鉴赏后,沉吟道:“这幅画和题诗寓意深刻,赏画者见仁见智,解释各有不同。我想徐老先生转赠这幅画的用意是想告诫义父,进京赶考,状元及第,犹如过独木桥,溪堂春色虽好,却是拔幛悬泉,楼阁层曲,虽然倚望云霄,却有隔世嚣啸之忧。”义父称赞道:“撷冈的见解与众不同,真合义父心意。徐老先生转送此画,真是告诫弟子,不要迷恋于拔幛悬泉、层曲楼阁的美好春色,伴君如伴虎,官场权势倾轧,风云莫测,时时刻刻都要小心谨慎,如同行走在独木桥上。”

  师母说:“鼎臣,你大老远的前来祭拜师父,师母没有什么招待,我亲自在邓尉山上采摘了明前碧螺春茶,我烧一壶开水,给你们泡茶喝。”顾鼎臣在灶上帮师母烧水,但是水将烧开时,灶前却断了柴。师母便将打麻绳捋下的一大把麻丝塞进灶堂,终于把水烧开了。顾鼎臣见屋里除了师父书架上珍藏的古籍孤本外,真是家徒四壁,再也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顾鼎臣看到师母家如此穷困潦倒的窘境,百感交集,感慨万端。顾鼎臣带领仨兄弟上山砍了四担柴,堆在柴房里。临别时,顾鼎臣将带来的礼物赠送给师母,还取出一百两银子,以酬谢师父师母教育之恩。可是师母却婉言谢绝,决意不收:“鼎臣,师母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你师父在世时也是这么叮嘱我的。”

  告别师母后,义父带领仨兄弟在光福镇一家小客栈住下,故地重游,他要在这里逗留二天。他在光福拜师求学时,足迹遍布这里的山山水水,湖滨渔村。邓尉山是他经常来爬山舞剑,锻炼身体的地方。太湖边上的潭山更是观赏太湖美景的好地方,他经常来这里涉水游泳,捕鱼捉虾。义父带领仨兄弟重游旧地,讲述他少年时的风华岁月。
  顾撷冈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我记得义父有一首诗一定是描写太湖潭山美景的:‘太湖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烟雨中。众壑奔流秋野阔,孤松倒挂寒潭空。恍疑灵境与凡隔,不谓人寰有路通。画船五宿澄波里,千载风流乃屈公。’太湖仙境,与凡相隔,真是好一处世外桃源,阮公到此也会放浪形骸,赤裸裸地醉倒潭山上的。”

  义父顾鼎臣说:“到太湖潭山游览的文人墨客很多,可是这里却没有一处可以驻足逗留,饮酒休憩的地方。我打算在潭山建造一座亭台楼阁,好让游客凭栏远眺太湖风光,濒湖极胜潭山美景。你们说取名‘七十二峰阁’好不好?”文昌君说:“‘七十二峰阁’,这个名字取得很有诗情画意。义父你就把这个建造楼台亭阁的差使交给我吧,等到回京后,我就着手画设计图纸,找能工巧匠建造。”

  义父顾鼎臣回到客栈,伏案疾书,将老师和师母一家的境遇写成奏折,回京告知弘治皇帝。义父说:“皇上仁政爱民,他一定会特别恩准优待徐老夫人的。我还计划要在光福上街2号,徐老夫子宅院原址建造一座‘然松园’,将原来读书的厅堂改建为‘绩断厅’,让更多的少年才子到这里读书。”文昌君高兴道:“义父心中的这些造园规划,我都铭记在心了,将来我们都要将它一一落实建造。”

  义父在光福故地重游,留恋忘返,三天后他们乘坐航船回到昆山。义父儿时的玩伴戚浩泳等人邀请义父到龙王庙聚会,义父带领仨兄弟一起前往。文昌君买了酱牛肉、叫化鸡、油炸虾、大螃蟹、火腿、腊肠、熏鱼等许多熟食、卤菜和几坛好酒带去。老远就闻到烧烤狗肉的香味,原来戚浩泳他们早就来到龙王庙,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狗肉宴。到会的有昆山抗倭联防民团团长戚浩泳,神机妙算军师顾天福,抗倭勇士、神炮手马大猷,掌舵手、海上飞舰长谢云飞,少林武功高手、俗家弟子玄真法师,还有戚浩泳的夫人、抗倭妇女联合会会长陈香梅。

  义父介绍了他的二位义子,戚浩泳他们只觉得面熟,似曾相识,却没有认出来,因为当年他们是装扮成二位国子监的监生,现在是摇身一变,成了状元顾鼎臣身边少年老成的管家和书童。
  戚浩泳主持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擂响抗倭战鼓,高亢激昂的鼓声震撼人心,激发斗志,振奋士气。戚浩泳即兴讲话:“鼎臣大哥是我们的儿时玩伴,在那兵荒马乱、饥肠辘辘的时候,是大哥带领我们烧烤狗肉充饥。现在鼎臣大哥高中状元,做了京官,衣锦还乡,他还是像从前一样,与我们心连心。他给我们抗倭民团捐款,还说要上疏皇上,为昆山建造砖石城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