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56节

作者: 金笺
收藏本书TXT下载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漫卷浪花浮。
  旧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你看这些文人公子携妓纳凉用冰块调制冷饮,歌妓们除去嫩藕般的白丝袜。晚际遇雨,帐幔翻卷,浪花拍船,风雨打湿了歌妓们的红裙子,多么浪漫的雨催诗句。我去租用一艘花船,携仨个歌妓,在瘦西湖好好玩乐二天。”兄弟仨人如何在扬州风流快活,也难以详细描述。夜间他们住在花船上同歌妓寻欢作乐,还联袂合写了一首《携妓游瘦西湖》:
  画舫灯红破暮烟,  佳丽酒绿沁心田。

  金带围腰唱艳曲,  红袖朱唇吹管弦。
  玉盘翡翠舞翩跹,  酒意酣畅倍昂然。
  携来神女游巫山,  携云握雨赛神仙。
  诗中的“金带围腰”和“玉盘翡翠”都是扬州芍药中最名贵的品种,诗人用名贵芍药来比喻美人佳偶。“金带围腰”,花瓣多,花叶大,粉红色的花朵中间有一条金黄色的线围腰,所以称之为“金带围腰”。“玉盘翡翠”,花朵大如玉盘,花叶绿如翡翠,故名“玉盘翡翠”。扬州芍药为天下之冠,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诗经》里有一首《溱洧》,其中有一诗句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说的是男女情侣之间相互调情、戏谑时,往往赠予芍药作为相爱信物。

  顾鼎臣是一位宽容仁慈的父亲,他并不干预孩子们的私生活,也不查问他们是否干出什么风流韵事来,看到仨兄弟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只漫不经心地询问在扬州城里是否玩得开心,他倒是专心致志地在郊外的平山堂开夜车写完了二份奏折。离开扬州后,他们马不停蹄,晓行夜宿赶往京城。
  日期:2017-03-21 16:35:08
  顾履方骑着马跟随父亲、文昌君和顾撷冈一起长途跋山涉水,骑术大有进步,身体素质大为提高;沿途为住驿站打前哨,与驿馆里各色人等打交道,社交能力也大有长进;一路上游览风景名胜,乃至携妓游乐,风流快活,更是见世面,长见识。兄弟仨人在上京路上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对顾履方的帮助很大,所以进京后他能迅速适应京城生活,很快融入上流社会。
  回京的第二天,顾鼎臣被皇上召见进宫,并委以太子师傅的重任,负责教授太子学业,儿子顾履方也被允许跟随父亲进宫当太子的陪读。弘治皇帝说:“太子聪慧机敏,悟性极高,就是我们太宠爱他了,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他,唯恐他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做了错事也很少责罚他。其实太子心地善良,也知道是否曲直,只是天生好玩,不喜欢读书,所以换了几任老师也没有能把他教好。我知道你出身平民,从小也吃了许多苦头,几经磨难,侥幸活下来,所以懂得如何刻苦耐劳,好学上进。我想你一定有办法让太子静下心来,学一点治世经学和治理国家的本领。”

  顾鼎臣说:“皇上既然信得过微臣,我一定尽责尽力把太子的学业补救回来,除了补习儒家经学,更重要的是教授治国策略。但是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苦学勤练才能见效。”
  顾鼎臣心里明白,弘治皇帝朱祐樘从小饱受磨难,九死一生,但是苍天有眼,他幸运地活下来了,立为太子后又几经风雨飘摇,差点被奸臣谄害而废了,登基后,他不顾身体虚弱,日理万机,日以继夜地扑在朝政上,终于拖垮了身体,三十多岁的人已经是重病缠身,却仍然带病亲理朝政。他的三人内阁刘健、马文升和刘大夏都是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材,能谋善断,克勤克俭,使“弘治中兴”达到了顶峰。弘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唯一的儿子朱厚照,他天不怕地不怕,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父皇母后都不管他,老师更管不了他。他在宫中经常玩得天翻地覆,昏天黑地,甚至神魂颠倒。

  顾鼎臣虽然名义上是太子少师,但那只是个兼职虚衔。他决定改变前任老师关门教学,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既然太子玩世不恭的秉性难移,那就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在玩乐中进行教育。他从孔子办学的六艺得到启发,决定开门教学。孔子的六艺也是从周朝培养贵族子弟的官学中衍生的,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和数。于是他设计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所谓“礼”也就是礼节,即德育教育。顾鼎臣除教授吉、凶、宾、军、嘉古代五礼外,主要通过讲历代道德模范人物的故事进行教育。“乐”就是音乐。古代礼乐有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称为六乐。顾鼎臣请礼部的官员、乐师来兼课,教授古筝、丝竹、箫笛等乐器,以及作曲、编舞等课程。“御”就是驾车技术。驾车要达到行车时与和鸾之声相应,随曲岸疾驰不落水,经过天子表仪有礼仪,过通道驱动自如,狩猎时追逐禽兽从左边射获。

  最困难的是教授书法、文学,顾鼎臣用历代书法家的碑帖让太子临摹,还叫他为名胜古迹、商贾店铺、豪宅园林题字,这样他就上心苦练了。教授文学就进行吟诗和演讲比赛,比赛前必须要做充分准备,逼迫太子去背诵诗赋名著。“数”就是算术与数论,教起来就更加困难。顾鼎臣从最简单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教起,循序渐进,只求了解,不求精通。顾鼎臣把儒家六经《易》、《书》、《诗》、《礼》、《乐》和《春秋》编撰成通俗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太子听得饶有兴趣,虽说学的不是原著,但是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顾撷冈说:“义父的教学方法注重素质,讲究实效,比起那些国子监的博士、助教、翰林院的大学士要高明许多,不愧为太子的好师傅。科举考试不考数学,他还是坚持给太子教授数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天文、历法、工程、会计等等都必须学习数学。我国历史上儒学大师、国学大师一大把,满腹经纶,比比皆是,可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医学家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能闻名于世的只有墨翟、张衡、祖冲之、沈括几个。工部、户部的官员是管理工程和财政的,照例应该精通数学,科举不考数学怎么行?”

  义父顾鼎臣说:“据我考证,唐朝时科举是要考数学的。显庆元年,国子监开办了算学馆,招收学生三十多人,由算学博士、算学助教主持日常教学工作,还专门编订了《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十部数学教材,数学考试过关就可以做官。这样国子监内有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和算学六个学馆。但是到了晚唐,数学科举考试停止了。原因可能是参考的人数太少,国家规定的算学博士的官阶是六个学馆中最低的,国子博士是正五品,算学博士只有从九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儒学是一门玄学,政治功能巨大,可以直接为皇帝效力,数学却是一门边缘学科,与朝政大事关系不大,所以科举考试就把数学靠边站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