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的摇摆青春》
第5节

作者: 夏甲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夏天也许是刚跳了几曲之后,信心爆棚,也许是因为有要为本班同学争光,为全体男生报仇的促狭心理,挑了一个气质成熟婉约,身材窈窕的师姐发出邀请。师姐显然看出来了夏天这张陌生的面孔是个一年级新生,表情先是有些愕然,后又有些饶有兴味。师姐款款站起身,把手交给夏天,侧着头笑看着夏天等待他的动作。师姐的舞技显然在大学的这几年里浸淫得炉火纯青,刚开始时夏天还带着师姐做了几个动作,到后来师姐仿佛进入自动程序,看似在配合夏天的指挥,实际上在她行云流水的动作中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带动着夏天配合她,夏天只是机灵地顺水推舟。在旁人看来,他们的舞蹈默契十足,但夏天心里清楚,师姐是不露痕迹地弥补了夏天跳舞动作的生疏和花样的单调。夏天记住了师姐的名字,江波。但夏天没想到的是,这个爱跳舞,会跳舞的师姐江波,后来成为京城著名的调查记者,那种专门揭大案批大案的工作非常严肃严谨的调查记者。

  夏天请师姐跳完舞后下场后,在班里有些同学的眼中仿佛有英雄归来的感觉。连班主任李固老师也来到夏天身边,目光锐利地打量了一下夏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夏天依然是咧开一嘴白牙,冲着李固老师傻乐了一声。
  对夏天班里的同学来说,大学第一次舞会是在一种新鲜和慌乱的感觉中结束的。相信这个舞会对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青涩的起步,人生初始的旋转起舞,大学生活刚刚拉开的帷幕。迈出这一步之后,一切都停不下来,这是大家共同起步的人生舞台,无论将来大家是牵手,是相拥,是相互扶持,还是相争,相撞甚至大打出手,大家都会通过这个舞台的经验迈向一个更大的世界,并再次起舞,直到变得舞步蹒跚。

  日期:2016-09-28 21:11:49

  第四章  初相识
  开学典礼过后,第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开学以后班里组织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是去天安门广场。
  在李固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分乘332路倒大1路公共汽车到达广场,约好首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集合。除了北京的同学,班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因此,这次活动在大家的印象中,有很强的仪式感。
  在同学心里,天安门广场是神圣的广场,是祖国的心脏,在这里,能清晰感受到祖国脉搏的跳动,而祖国的脉搏如何跳动,也仿佛和自己的命运和使命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大学四年包括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天安门广场往往成为大家聚集的目的地和表达诉求的中心,伴随了大家思想的进化、成长和蜕变,就像她见证了这个共和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一样。
  若干年后,夏天翻出了这次活动中全班同学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角度和取景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到这儿拍纪念照时几乎毫无二致,这是全班同学的第一张合照。虽然是黑白照片,依然可以看出天安门城楼上方云彩的仪态万方,依然可以想象出比云彩更远的天是如此深邃湛蓝。五十多位身形消瘦,表情模糊的年轻学子目视前方其实是镜头,或站或蹲,好似经历长途跋涉后的一次集合,又似集合后的一次全新的出发……

  在天安门广场照完合影后,大家就近参观了中山公园,在中山公园的九龙壁前又照了若干照片。本来大家还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老人家,但因为当天不开放,只得作罢,大家又按来时的线路返回学校。

  这次集体游天安门广场后,李固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要求写游后感。很多同学的文章几乎用了同样的标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来自山东的阿香在写到九龙壁的时候感慨:也许下次我们再来到中山公园的时候这些龙已经不在墙壁上了,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国龙的腾飞而努力奋斗,等到中国龙能破壁而出,腾飞于世界的时候,就是九龙壁都不存在了又如何呢?
  来自内蒙的阿峰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这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到毛主席,这使我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思念更加强烈。请老人家放心,我一定会再来看您的!
  李固老师在点评阿香的作文时道:即使中国龙腾飞了,九龙壁是否也可以保留一下?
  在点评阿峰的作文时更是调侃道:想老人家可以,不要让老人家想你。
  日期:2016-09-29 15:49:04
  九月的北京,最是阳光灿烂,除了班级组织的活动,外地初来北京的同学,也利用周末的时间结伴出游。在外地同学心中,香山名气极大,几个人一拍即合,第一站便是爬鬼见愁。

  出游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每个人背一个军用水壶,灌满凉白开,再在学校的小卖部买上一包义利面包或者干脆用饭盒打包早上食堂的馒头和腐乳装在军挎里就上路了。332路倒331路,车里虽然拥挤,但并不影响大家的兴致,一路高声阔聊,引旁人侧目也毫不在意。
  和夏天一起爬香山的,有四川来的老廉、天津来的老马、夏天的同屋方超和夏天的老乡阿宝等人,除了老马,其他人都是南方人。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老马的普通话讲得很溜,时不时故意穿插一些津门段子自己还不乐,再加上快瘦成一道闪电的身形和仿佛随时要掉下来的玳瑁眼镜,老马在大家眼里俨然就是马三立的亲戚。
  阿宝和老马是同屋,看得出来,他对老马的普通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北方话的咬字发音,尤其是想尽量让自己平板的舌头卷起来。在爬鬼见愁之前,先远远看到了碧云寺,阿宝很激动,大声提议道:“我们四不四先上碧云市,再爬鬼见愁!”老马立刻促狭地附和道:“对对,先上碧云市,跟市长聊聊再去鬼见愁。”本来大家并没太注意阿宝的南方口音,但听老马一学,都忍俊不禁。

  夏天想起自己的普通话和阿宝比起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先过语言关。虽然半年后夏天回南昌跟人说起普通话时当地人使劲夸夏天的口音一听就是北京来的,但夏天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永远都不可能赶上北方尤其是北京的同学。这一点,在夏天后来和李婳相处时也得到了验证。李婳经常毫不留情,耳提面命地纠正夏天的普通话,但夏天总是会不自觉地犯错误,尤其是说话比较快的时候。后来李婳放弃了,感叹道:“L和N不分的口条,你就是一个南蛮子!”

  夏天一行人到底是年轻体力好,不到半个小时,就从山脚爬上了香山山顶鬼见愁。来自四川的老廉吸了吸自己的鼻子,指点着鬼见愁周围的群山哂笑到:“原以为香山是多高的一座山,这在我们四川也就是一个小山包,我每天上学都比今天走的山路多,爬这山,我一点感觉都没有,除了鼻子有点干。”夏天深有同感,不觉得累,但鼻子却干得不行,嘴唇也干,而且,他忽然发现,流鼻血了,平生第一次。

  夏天发现,到北京身体最先需要适应的,是秋天的干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