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15 10:27:44
第十篇 成语“豆蔻年华”典出杜牧哪首诗(续十三)
所以小杜经常是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快意恩仇的样子,最后看到大唐帝国逐渐没落而自己又不能力挽狂澜,也只能是以酒浇愁和出入欢场来麻丨醉丨自己的神经了,眼不见为净是也。
要说小杜的风流史,还有几段经典小故事呢,最著名的就是牛僧孺派保镖保护押妓的杜牧。
大家也知道,杜牧最为放浪形骸的生涯,应是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掌书记之时(小杜大约是在唐文宗大和七年即公元833年在扬州做公务员)。
关于这些,小杜在自己的诗句里也大言不惭白纸黑字地写上了,好像要向世人表扬自己特别能干的样子。相传杜牧离开扬州回京城,写了两首著名诗歌“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和“多情恰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是给自己钟爱的扬州名妓所作,可谓是深情款款艳光四射,豆蔻年华十三岁妙龄的歌妓,娉娉袅袅婀娜多姿地向他舞来,那是多么销魂的时刻,何况还是风流大唐繁华之都十里烟花扬州!
又比如大家熟知的《遣怀》诗“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小杜自己对扬州神仙般生活的回顾和展望,既有对过去的风花雪月的极度留恋,也有抚今追昔对自己那段荒唐生活的痛心疾首的悔意,似乎有一种要幡然醒悟重新做人的味道,“知错能改”是好同志也。
及至我们看到了他给前同事韩绰的写扬州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才知道小杜其实所谓的反思更加衬托出了他对金粉扬州的无限怀念,可谓是“贼心”不死是也。
日期:2017-05-16 13:22:29
第十篇 成语“豆蔻年华”典出杜牧哪首诗(续十四)
正因为风花雪月太多亏了他的身体,年五十便挂了。有人还认为与其说小杜诗风俊雅雄奇的多,不如说表现风月的柔媚婉约也不少,包括书法。据说他的墨迹和李白、贺知章的书法成了唐朝诗人“三宝”,厉害得很。
那么小杜在扬州干了什么出格的事,居然要顶头上司牛僧孺私下派人保护他呢?当然就是因为杜牧那“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韵事啦。
因为他夜夜笙歌,永远在玩着“今夜不回家”的主旋律,正所谓如他诗中所表“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每天托着小姑娘的纤腰唱歌跳舞喝花酒倒也风流快活,这却苦了比较器重他的直接领导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怕他这么疯玩会有什么闪失,又不好意思当面教育他要爱惜身体名誉什么的,这也太那个了,大唐好歹是开放社会,蓄妓指数相当高,这个和杜牧不大搭调的大诗人白居易就是一个佼佼者(据说老白和小杜互不理睬的原因还有另一种版本,那就是白居易主持贡举时舍小杜的好朋友张祜而定了写“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徐凝为解元,总之小杜和老白唱和诗很少,他们同在洛阳呆过,却不见唱和,小杜还写了对老白不满的诗),在当时醉生梦死的昏君唐文宗年代,挽救国家无力的小杜也只能把满腔热情倾注于欢场上了,何况那时他是那样的年轻,还玩得起。
反正那时升官无望又自命清高的有才之人杜牧,心情很郁闷,也只能选择自我放纵了。好在那时还不是理学宋朝,而且晚唐的脂粉气也浓,红灯区比比皆是,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扬州更加是美女如云,小杜很容易就找到对脾气的美女吟月吹箫了,就当是一种另类诗人“体验生活”啦,一举两得,有生活才能有诗情嘛。
谁知这一放纵,居然就像吸丨毒丨般上了瘾,最后弄得夜不归家神不守舍,连上班也没精神了,身体像散架被掏空了的感觉。对于小杜的行径,看着他长大也很欣赏他的顶头上司牛僧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万一出了什么事,作为领导的自己也面上无光,所以对小杜很不放心,怕出事的结果也就是暗中派人当保镖保护整天喝花酒的小杜,这也算是大唐的奇事一桩,因为大唐确实是奇人奇事太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