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47节

作者: 唐岛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30 08:47:24
  皇明祖训(六)
  第一个决策,立储。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wen,音“文”),虽然时年只有十五岁,然而朱允炆却跟他的父亲有着极其相似的秉性,比如温文尔雅,至纯至孝这种评语,用在父子二人身上其实都是成立的。痛失爱子,年逾花甲的朱元璋,将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少年朱允炆身上。不久,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而成为朱标之后朱元璋选定的第二位皇位继承人。朱允炆的存在,让朱元璋忘记了他还有朱标以外的其他二十几个春秋正盛的儿子们。而这种选择性地遗忘,让很多人感到绝望,比如朱允炆的四叔燕王朱棣,就是其中一个。当然,公道地评价,朱元璋的内心世界里,立皇太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朱元璋想用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后世子孙立储的标杆,那就是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纷争乃至厮杀。

  日期:2016-12-30 08:52:08
  朱允炆剧照-徐峥版本
  渔夫非常不喜欢这个版本的朱允炆,分分钟出戏。
  只要对着徐峥那张脸仔细端详一会儿,马上就想起来春光灿烂猪八戒
  日期:2016-12-30 08:52:41
  皇明祖训(七)
  第二个决策,政治运动。
  朱元璋洪武一朝,曾经有很多开国功臣被杀,原因也很简单,朱元璋担心这些人在自己死后图谋不轨,夺取自己子孙的江山。也正因为如此,早在朱标还在世时,朱元璋就曾经发起调查“胡惟庸案”,倒霉的胡惟庸头几天还在通倭寇,过几天就可以通北元。总之胡惟庸是不是确实有罪并不重要,有什么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胡惟庸案”这个壳子,往里面装入更多的应该去死的人。胡惟庸案持续了整整十年,期间被杀的人达到三万,老一辈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清洗殆尽。

  胡惟庸案的血迹未干,朱标去世,更年轻的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如法炮制,发起调查“蓝玉案”,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达到了一万五千多人,朝廷上,所有可能对皇太孙构成威胁的政治势力,被重新洗牌。
  日期:2016-12-30 08:56:54
  胡惟庸剧照
  渔夫非常不喜欢一些历史考据帝的无限度考证和推理,关于胡惟庸案,其实只要明白一件事就可以。
  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笔烂账,糊涂账。
  说白了就是一个借口,用这个借口可以往里面牵连更多的人进去。
  这一招,在政治斗争中屡试不爽。
  天朝的很多政治运动,都有明初的影子
  日期:2016-12-30 09:07:49

  蓝玉雕像
  蓝玉,苗族,大明开国功臣,扫荡漠北的外战英雄。蓝玉的事迹,下一章还会专门讲。
  蓝玉案复制了胡惟庸案的操作手法,制造借口,将蓝玉反D***集团一网打尽,就是需要的结果
  日期:2016-12-30 09:09:24
  皇明祖训(八)
  能够威胁到自己孙子即位的,内朝的政治势力被陆续摆平。而如何摆平外族的战争压力,朱元璋这些年来所仰仗的,是陆续把自己成年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就藩的地点往往选择在北方的对抗北元军队的一线,所以明初就藩于北方边塞的九个成年藩王,也叫“边王”或者“塞王”。九个成年藩王,在强势父亲朱元璋的强制安排之下,不允许留恋南京秦淮河畔的花花世界,统统被赶到经济已经下滑的寒冷北方边陲之地去吃土。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在北方游牧民族进攻选择中生死攸关的关中,云州(大同),幽州(北京)三个方向上,朱元璋派驻了诸王中年龄相对较大,当然实力也相对较强的次子秦王朱樉(shang,音“赏”)守关中,三子晋王朱棡(gang,音“刚”)守太原,四子燕王朱棣守北京。另外,其他诸王在北方沿明长城一线一字排开,帮助皇帝防备北方异族的入侵。其中比较有名的,代王朱桂守大同,宁王朱权守大宁(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王朱植守广宁(辽宁省北宁市)。

  事实上,朱元璋如此的战略部署,可谓用心良苦。
  日期:2016-12-30 09:14:29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在第二章第二节讲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三个主要方向——
  关中,云州,幽州
  在这三个主要防守方位上,朱元璋派驻了自己的除了太子朱标之外的三个最年长的皇子——

  次子秦王朱樉(shang,音“赏”)守关中,三子晋王朱棡(gang,音“刚”)守太原,四子燕王朱棣守北京。
  朱元璋不仅精通政治军事,而且对中国古代地理地缘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
  在六百年前,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对于北方防线的战略部署,精准到渔夫挑不出毛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