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人心易动的风险,皇帝不做正面回应。
柴荣的胆识
在皇帝看来,自己刚刚即位,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大家都不认识我。论功劳,我比不过李筠、李重进;论关系,我比不过李重进、张永德。我要是派个大将过去,实在不太合适。派个名望小的 吧,可能打不过刘崇,要亡国;派个名气大的,万一前线在搞个黄旗加身,搞不好也要亡国。
对我,亲征不亲征来说风险都是一样的,皇位都是不稳当的。与其坐镇京城,还不如去战场,让大家认识我。打输了,可以跑路,打赢了,这些骄兵悍将就会乖乖听话,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过的多。
趁着刘崇过来的机会,我也可以亲自掌握禁军,也让这些兵将们认识一下皇帝的天子威仪。也好让让这些虎视眈眈的地方政权,比如北汉南唐收收心,不要觉得朕好欺负。不要在下面搞小动作。
大臣们不太了解皇帝的心思。对于亲征,大臣分成完全不对等的两派,反对派占了绝对大多数,公开支持皇帝御驾亲征的的只有王溥一个人。
宰相冯道反对的特别激烈。于是君臣之间发生了这么一段对话。
柴荣:唐太宗创业之初,没有哪次是不亲征的,我有什么好怕的?
冯道:陛下不是唐太宗,也学不来唐太宗。
柴荣:刘崇不过是乌合之众,如果遭遇王师,一定是泰山压卵。
冯道:泰山压卵固然好,但是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泰山。
皇帝:宰相太没种了(冯相何少也)
对于冯道的奚落,皇帝很不高兴,索性不再跟这些老家伙商量。毕竟他后面站着一大批刚刚提拔上来的少壮派军官,不用听这些老臣们的聒噪。
皇帝准备再招募一批生力军。对于那些亡命山林的强盗,皇帝准备全部办成人情案。只要应征,就可以免罪参加禁军,这样就招募了一大批武力。
以至于有人早晨刚杀完人,逃到山林,下午听说圣旨,就当兵去了。
这批人本来烂命一条,既然皇帝办了人情案,现在能够重新做人,纷纷从军。
柴荣的这个“敢杀人者就是英雄”的思维,估计跟郭威年少的经历有关。敢敢杀人的人一般都是勇敢的,勇敢的人就是英雄,武功高强,是当兵最好的人选。
在进行大赦的同时,柴荣调兵遣将,准备亲征。
日期:2016-06-05 13:32:39
更新31(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三章周世宗时代 3 亲当坚阵 每日更新)
亲当坚阵
3月10日,柴荣率御驾亲征,领大军从开封出发。
大周大军兵分三路,在高平与北汉军遭遇。
李重进,白崇赞军团为左路军;樊爱能,何徽军团为右路军;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锐奇兵居中。张永德带领禁军保护皇帝。
皇帝骑马观战,一身戎装,亲自督战。大战前夕,种种王气扎推涌现。首先是大星如日,流行数丈坠于贼营之上,这意味着敌人要完蛋了;然后还没交手的时候,北汉军看见了官军头上笼罩的、呈龙虎之状的云气。最后天气也来帮忙了,两军还没摆好阵型的时候,刮的是东北风,对官军很不利;刚开打不久,大风就转向了,风也站到了官军这边来。
3月19日,先锋部队开打,俘虏的话印证了柴荣的判断,刘崇亲率3万骑兵杀来,契丹的1万骑兵也在严阵以待。
北汉骑兵前来挑战,右路军樊爱能所部骑兵抵挡不住,纷纷溃退。骑兵一溃退,把列阵骑兵后面的何徽的步兵给冲散了。右路军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皇帝下令不许逃跑,但是兵败如山倒,没有人听命,大家都说:官军已经打败了,其他人已经全部逃跑了。
打了败仗还造谣。
右路军溃退,导致军心不稳,皇帝的中军右翼彻底暴露,周世宗亲自督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个危急关头,有两个人跳了出来。
第一个是马仁瑀,他一边大叫道,主辱臣死。想用大嗓门喊回来溃军的良心和涣散散的军心。他一边大喊,一边搭弓射箭,连续射死好几十个北汉骑兵,士气稍微恢复。
第二个就是赵匡胤,赵匡胤大喊:主上危险,我等怎能不拼命?又在乱军中找到张永德说:贼兵气焰嚣张,我们要是拼死作战肯定能大败他们,您手下有很多精锐的弓弩手。您领1000骑兵作为左翼,我带兵作为右翼去冲杀,国家安危,就在此一举了。
皇帝也开始向前冲,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将士们看到皇帝和大将们都在前面,感觉这仗有打头,纷纷奋命争先、绝地反击。
打仗靠的就是一股士气,皇帝、大将、士兵们同声连气,很快扭转战局。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打到傍晚,北汉骑兵团被打败,逃跑到到河对岸列阵。这时,刘词的援军赶到,看到大军打胜了,逃跑的东路军也纷纷排好队赶来参战。
几路军队合兵一处,接着打击北汉,杀了北汉大将张晖和枢密使王延嗣。官军全线出击,大败北汉骑兵,僵尸弃甲填满山谷。
这一仗,赵匡胤左臂中箭。当晚,皇帝下令杀掉两千北汉降卒,作为回报,北汉也把官军的降卒全部杀掉。
当然,这样的事儿,周世宗以后还会干。
日期:2016-06-06 02:47:25
更新33(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三章周世宗时代 4 军法的威力 每日更新。因楼主最近几日不便上网,预先连续更新3天的内容 为别为更新 33 34 35)
4 军法的威力
高平之战打完了,大周大获全胜,柴荣的皇位也坐稳了。下面的工作就是战后总结,主要是赏罚的问题。对于东路军逃跑者,柴荣当天就登记在册,军使以上的70多名军官,战事一结束,就全部逮捕。
樊爱能,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临阵脱逃,死有余辜,没什么可说的。
但是何徽就比较冤枉,他是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打仗的的时候,他的步兵部队排列在樊爱能骑兵方阵的后面,樊爱能逃跑,冲乱了他的阵型,他无力组织抵抗,不跑就只能战死。
从犯罪学上来说,他顶多是个胁从犯。
皇帝考虑到他之前的战功,本来不想杀他,但是跟张永德进行了谈话之后,决定主犯要杀,胁从也问。
皇帝:樊爱能等70多个偏将裨将,我准备全部按军法处理,你觉得怎么样?
张永德:如果陛下想要开疆拓土,威加四海,就必须这么办。
对啊,柴荣要想统一全国,就必须立威。要立威,就必须要砍掉逃兵的脑袋。皇帝下定决心,全部杀掉。
胁从犯也杀掉,危险时候,朕都能往前冲,你却因为感觉打不赢,就逃跑。幸亏打赢了,要不是朕亲率几个忠心的部下拼死反击。朕恐怕就被刘崇干掉了。
为了避免以后再度出现类似情况,皇帝决定,不论主犯胁从犯,全部杀掉。
在绑缚刑场前,皇帝对他们发表了杀人演说,斥责了这些人的逃跑行为:你们这些人都是累朝宿将,并不是不能战。现在望风而逃,就是想把我当奇货可居,卖给刘崇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