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一些真实经历灵异故事 》
第7节作者:
因果堂
次日醒来,妻子说她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腹痛难忍倒在地上,被人救起后产下多胞胎,孩子们居然躺在庄炜的马褂上。庄炜哑然失笑,劝妻子别胡思乱想,要安心养胎。无论是儿是女,顺利生产就好。母亲因难产而死,他不忍妻子多受苦。妻子产期临近时,庄炜带着礼物去镇上预约产婆,归途买了半篮鸡蛋。因天气热,便在树荫下休息,不一会儿竟睡着了。
日期:2017-05-30 09:18:22
蒙中,见一少丨妇丨走到树下,羞涩地说:“大哥,烦劳照看一下女儿,我去去就来。”庄炜以为她要方便,便接过孩子。那女婴一点不认生,小嘴一咧笑了,庄炜心下喜欢,便逗女婴玩。不一会儿,那女婴竟在庄炜怀中睡着了。左等右等不见少丨妇丨回来,女婴也熟睡不醒。眼看天色已晚,庄炜只得回家。拎着个大竹篮不方便,他便把女婴轻轻放进篮子,小心翼翼地提着。
一进家门,邻家大嫂笑盈盈地说:“大喜啊,夫人生了对龙凤胎。”庄炜不敢相信,他放下篮子匆忙进屋,见妻子身边果然躺着两个粉嫩的婴儿,庄炜满心感激,边自责边抚慰妻子。
据产婆讲,她在家没来由地心慌起来,便赶来看个究竟,不想夫人果然要生产,只好叫来邻家大嫂做帮手。庄炜千恩万谢,送走产婆和邻家大嫂后,才想起篮子里的女婴,掀开盖布一看,鸡蛋仍在,女婴却不翼而飞。庄炜目瞪口呆,心中默默祈祷:但愿那女婴是被她娘抱走的。
半月后,看妻子身体复原,儿女吃得饱睡得安,庄炜这才对妻子讲了那天的奇遇,妻子听完,微笑着说:“难道少丨妇丨是送女观音?之前两个产婆均说我怀的是儿子,没想到还会有个女儿……细看女儿的眉眼,果然与那爱笑的女婴颇为相似。庄炜不再言语,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儿女满月这天,庄炜和妻子倾尽全力摆了满月宴。众乡邻及私塾学生家长纷纷前来道贺,敬完一轮酒,庄炜朋友那桌便开始喧闹,这个夸儿子虎头虎脑,那个夸女儿俊秀娇俏。有认干爹的,有要定娃娃亲的。庄炜清楚几个同窗是不醉不休的货色,且由着他们笑闹,夫妻俩先去招呼别的客人。
日期:2017-05-30 09:21:15
听到婴儿啼哭,庄炜妻子忙避让到墙角喂奶,儿子还没吃饱,女儿也在众人的笑声中大哭起来。庄炜过去一看,原来是包女儿的小被子松开了,结果一泡尿几乎全尿在司马啸的腿脚上。司马啸咧嘴怪叫,众人哈哈大笑,酒足饭饱后,客人纷纷告辞。司马啸忽然一个趔趄,庄炜以为他又喝多了,司马啸笑道:“今日酒并没喝多,皆因一泡热尿猝不及防,躲闪时竟崴了一下……”大家以为司马啸在说醉话,便催促一起离开。庄炜没想到的是,司马啸的脚自此开始反复疼痛,初似崴了脚,后似被马蹄踩踏一般。请了多个郎中,均无力医治。脚病没医好,又犯起头痛病来,头发大把大把脱落。司马啸在人面前自觉矮了三分,风光大减。
那年冬天,见一老妇乞讨,司马啸看其衣着过分单薄,顿生恻隐之心,便让下人赠予棉衣和干粮。老妇却不言谢,临别还看了司马啸的跛脚说:“因果报应啊!”司马啸百思不解,头痛病却好了许多。
庄炜的儿女到了上学年龄后,他决定先带儿子到私塾读书,女儿留在家由妻子教。郊外花红柳绿,庄炜心中欣然,情不自禁面对青山绿水吟咏起来。妻子童心未泯,在花丛中追逐蝴蝶。俩孩子像小鸟一样,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感觉有点饿时,庄炜让妻子取出点心,呼唤儿女一同进食。妻儿左右分坐,女儿只是应声却不见踪影,好半天才从石堆后咯咯笑着跑了出来。女儿手里捧着个布包,说是一个老妈妈让交给父亲的。庄炜四下找寻,却找不到什么老妈妈。妻子打开布包,见是庄炜当年丢失的马褂,中间包着两个精美的生肖玉坠。庄炜觉得蹊跷,便支开儿女,对妻子讲了用马褂包了黄鼬之事。妻子唏嘘不已,感念小生灵也懂得报恩。
日期:2017-05-30 09:22:34
庄炜决定当掉玉坠修房建私塾,妻子心有不舍,两只兔子精雕细琢,一青一白、一动一静,仿佛是专为儿女定制的。庄炜好言劝慰,妻子不再多言,只好由他去了当铺。从当铺回来,庄炜开始筹划。他虽饱读诗书,对建院盖房却一窍不通。庄炜决定向司马啸讨教,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且主持建造过庭院房屋。次日,庄炜正要出门去找司马啸,就见司马啸偕夫人一同登门。看司马啸容光焕发,脚步稳健,庄炜心下欢喜,未及坐定,便央求司马啸帮忙操持建私塾之事。司马啸满口答应,庄炜的妻子奉上新茶,司马啸这才想起自己的正事,说他的女儿酷爱读书且聪慧过人,家里请的先生已有些力不从心。想到庄家儿女也到了读书年龄,夫人便想让女儿过来一起读书,俩女孩儿彼此相伴,省得她多操心。庄炜夫妻满口答应,连夸夫人的想法极好。
司马夫人注重礼节,虽说司马啸和庄炜交往多年,她还是带了礼物,庄炜妻子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司马夫人笑道:“都说玉有灵性,可随有缘人。刚路过街市,没来由地想进店看看。结果一眼相中这对玉坠,巧的是正合侄儿侄女的属相……”
司马啸接过夫人话茬说:“夫人收了玉坠,我付完银票出店,竟发现脚病不治自愈,双腿轻快。若说破财免灾,那这财破得真值!”
庄炜打开礼盒,见里面正是自己当掉的两件玉坠,顿时目瞪口呆,恍然如梦。
日期:2017-05-30 09:24:59
铁笔爷桥
清朝嘉庆年间,中牟县谢庄镇出了个张元亮,十四岁上便得了个中牟县秀才第一的名分。也就是在这一年,张元亮的家境开始败落,于是,他便断了科举考试的念头。因为张元亮觉得,若想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去顺风顺水地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一是要朝里有人,二是要家里有钱。如今,这两个条件连一个也没有,任是你学富五车、满腹才华,想在仕途上风生水起,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就是这样的世道。世道虽然非常不平,但是,人总是要生活下去的。
好在张元亮自幼读书极多,而且,他曾经在一名老中医的指导下苦读中医典籍,少年时期便精于医道,因此,在二十二岁生日这天,张元亮就在谢庄镇南门附近的回春大药房里坐诊行医,他和回春大药房合作,在这里做坐堂医生,以此谋生。
张元亮出手不俗,接连治愈了不少的疑难杂症,名声大噪,来找他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张元亮开药方有三个规矩:一是半信半疑的病人他不开药方,二是穷人在看完病取药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拿钱或者少拿钱,三是有钱的人家要多拿钱。对于有钱人家,他开药方的价钱是一个字一文钱。用张元亮的话说,有钱人家的钱应该替看不起病的穷人拿出来一些,这样,世道才让人觉得还有一点道理可言。而且,对于非常贫穷的人,张元亮还有一个规矩:有把握治好的病一文钱不收,还倒送一些钱相助。患了不治之症的非常贫穷的人,就是一两银子一个字的价钱也不动笔开药方。张元亮经常说:“人穷得就剩下一条命了,还白送啥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