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来淡扯说北京(原南城那些事儿)语言像茶馆,人物像老炮儿!》
第1节作者:
南城女侠 作者的话:
没有涂了脂粉的描写,没有打着饱嗝儿的抒情,有的就是您最为叹息的沉沉回忆,有的就是兴许让您听不懂的话。老辈儿人看了您一定闭上眼睛,太多的往事一定会使您的新潮起伏不平;小字辈儿人看了,您就会瞪大眼睛,原来的社会怎么会是这种情景。看吧,看过以后,您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市井!
本书用小说的体裁讲述最真实北京的基层,用小说的语言诉说最纯正的北京方言,用小说的故事描写几十年前的场景,用小说的人物换回您的回忆,您的兴趣,您的心动!
本故事绝对真实,难免出现雷同,敬请您的谅解!
引子
朋友,您到过北京吗?您一定到过天坛、故宫,当然您一定知道北京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胡同儿;如果,您想了解北京更多的风情,那么请您听!如果,您想了解老炮儿怎么诞生,那么请您看!恐怕这颠覆了您心目当中的北京!
告别了古老的城门,掩埋了沉沉的河水,一座座高楼林立,一幢幢新楼崛起。再没有知了歌唱,再没有蜻蜓飞舞,再没有青蛙啼叫,再没有燕窝巢居。北京再变,北京再动,你变的是那么巍峨巨大,你动的是那么面目全非。儿时的记忆,儿时的玩具,儿时的欢笑,儿时的一点一滴时时刻刻还在耳边想起: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九三十一;
跳皮筋儿,歘冰棍儿,拍洋画儿,逮蛐蛐儿;
粘吉鸟儿,罩老干儿,捉臭虫,抓土鳖;
破烂儿我买;
一毛钱两个薄脆;
磨剪子来,戗菜刀!
离开了儿时的记忆,抹干了咸咸的泪水,一件件往事跃起,一盏盏灯笼熄灭。再没有小辫儿飘逸,再没有棉猴儿合体,再没有撷脸的手绢儿,再没有白网球鞋。
时代在变,时代在动,你变的是那么时光荏苒,你动的是那么脚步飞快。儿时的记忆,儿时的玩具,儿时的欢笑,儿时的一点一滴时时刻刻还在耳边想起:
背书包,手靠背,呼口号,贴标语,下午还要上自习;
挥镰刀,戴草帽儿,农村是个广阔的大天地。
瞧你丫那德行;大傻逼一个!
找他妈的抽啊;没事儿一边儿待着去!
牛逼!
说北京,道北京,提到北京数南城。南城故事最为多,南城故事最有趣!
里九内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哈德门不打点只打钟,往外就是奔南城!
祈年殿、龙须沟、还有那日日思盼的老天桥儿!
来北京,驻北京,千万别忘去南城。南城地界儿真挺大,南城地界儿有桂玲!
提到北京城不得不说这么一句话,“里九内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里九指的就是现在北京二环路上北半部分的几个原来的城门,我们以正阳门为中心,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排列,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外七指的是北京二环路上南半部分的几个城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皇城四指的就是天安门、西安门、地安门、东安门。那么“九门八点一口钟”指的是就是里九的九个城门,在古代除去崇文门,那八个城门挂着报时间的“点”,唯独崇文门挂着的是钟。说到此,到过北京的人就知道了北京城比起现在是小多了。从崇文门往南边儿走就是北京的南城啦!那个具有北京特征的著名的天坛就在这边儿!曾经为多少人怀念可又找不到的老天桥儿也在这边儿,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也在这边儿,只不过改叫金鱼池啦!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儿最能代表北京民风文化特色的地方儿!
第一章、胡同儿长大的女侠
1、就算开头吧
夏日早晨的阳光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巍峨的祈年殿,照射着这个离天坛不远的平静如常的小院儿。
北京的胡同儿不见得全是锣鼓巷儿那样整齐。北京人对胡同儿的理解就是一条条巷子,这些巷子细而不见得长!胡同儿里边儿散散落落的是一片片不太高的平房。
“哇”婴儿啼哭的声音打破了这所位于北京南城边儿上小院的寂静。
负责接生的张二妈兴冲冲地从屋里走了出来。
张二妈的年纪也就是四十岁上下。个子不高,脚倒是不小,可能是忙的,脸上挂着一溜溜儿汗水,短袖汗衫覆盖着的胸脯不住地上下滚动着。
张二妈乐呵呵地对一直还在发呆的赵有发说道:“是个大胖小子!这回如你的意了吧!”
年纪和张二妈差不多的赵有发黝黑的脸上挂着憨憨的笑。也算是老来得子,他的心里是一个劲儿的高兴,只是嘴上没有什么表达!
半晌儿,赵有发从兜里取出三枚亮闪闪的硬币,低着头,把钱送到自己三个女儿桂珍、桂平、桂玲的手里。
“每人五分,玩去吧!”
张二妈面带笑容地看着赵有发父女,转身又进了屋内。
扎着小辫儿,一脸稚嫩的桂玲高兴的大声喊着:“哦!我有弟弟了!我有弟弟了!”
同样扎着小辫儿,身穿列宁装上衣,十四五岁的桂珍一本正经地问道:“你们说,爸给的钱你们打算怎么花?”
桂玲没有什么想直接说道“我给弟弟买糖吃!”
面色白皙,年纪在十二三岁的桂平微微的笑着说“我给妈妈买个鸡蛋!”
桂珍眼睛一瞪,带有斥责的说“去!你们这都是什么?三杆子打不着!弟弟刚生下来能吃糖吗?妈就缺你这个鸡蛋?”
桂平、桂玲睁大眼睛望着大姐。“那买什么呀?”
桂珍抿了抿嘴儿“我们买个大喜字儿,贴在窗户上,爸和妈一定高兴!”
桂平的眼睛看着低矮的门窗,声音依然不大的说“听大姐的!”
桂玲倒是把小辫儿捋了捋,大声的说:“我有弟弟喽!”
“哦!我有弟弟了!”桂玲边喊边和两个姐姐一同向院子外面跑去。
身材挺高的赵有发挂着喜悦的双眼看着她们的背影,一股春潮般的兴奋让他不自觉的吧唧吧唧嘴!嘴里自言自语的叨叨着“人贵有德!这小子就叫贵德吧!”
2、一个西红柿惹起的
转瞬几年过去了。
祈年殿依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朝晖。环绕在破旧城墙旁的护城河的河水默默地流淌着,河面上漂浮着树叶、纸屑,像一条条小船儿没有方向的飘来飘去!
街道上,胡同里到处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大字报,张贴着用各色各样纸张书写的标语。桂玲家住的电线杆上也是贴着大大的标语,呐喊的广播车没有放弃这偏隅的角落,尽管它是那么拥挤。大喇叭里传出的“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将无产阶级文化***进行到底!”的声音尖利无比。平静被打破,一切随着这刺耳的声音改变了!
已经梳着挺长辫子的桂玲大步的跑着,跑回这个小院儿,跑回家。她稚嫩的脸上挂满了汗滴。
桂玲的身后是气喘吁吁的张二妈。
张二妈显然已经是有气无力,她手里抡着一把笤帚疙瘩,奋力的还在喊叫着“你别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