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59节作者:
唐岛渔夫 海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扇形冲击平原。所有河流的入海口渤海是扇柄,整个海河流域,像一把巨大的扇面铺开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与此同时,无数河流像人类的血管一样平铺在这个扇形冲击平原上。于是,在河流的旁边,自然自发地形成了无数个城市,城市依靠河流获取水源以及便利的交通,同时又依靠河流获取自然屏障,抵御外敌入侵。于是,海河的旁边有了天津,滦河的旁边有了承德,滹沱河的旁边有了石家庄。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在降水量稀少,河流径流量有限的北方,河流这样的天然屏障,确实无法和高大的山脉相提并论,能够提供的防御也非常有限。
于是,平原筑大城,就成为另外一个平原防守策略。
日期:2017-02-05 09:04:13
邺城传奇(三)续
城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首先城市的形成需要居民,有了居民才有了生产和生活,才有了商品交易,才有了“市”。没有居民作保证的城市只能称为“城”,而不能称为“城市”,充其量是个堡垒式的城郭。如果有大量人口居民做为城市的基础,则城市需要有经济能力来养活数目庞大的人口。就冷兵器时代来讲,城市周围必须有成片的粮食产地。如果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本地出产的粮食不够用,则就需要通过陆路或者水路交通来运粮。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的城市人口,还需要穿绫罗绸缎,消费烟酒糖茶等经济类商品,而这些商品的流通,则更加需要交通的繁荣。
所以,平原地区建立大城堡垒,还需要有强大的交通能力作保证。
日期:2017-02-06 09:04:19
邺城传奇(四)
古代交通中,陆路运输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情。比如骡马运粮,这事不能说不行,但是骡马也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骡马本身也需要消耗粮食。当时的中原大军远征大漠,用骡马千里运粮,很多时候粮食到不了前线将士的口中,半路上就被骡马吃光了。所以,当时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莫过于水路漕运。水路漕运,对于古代人来讲,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铁,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讲,是最高效最先进的交通方式。正因为如此,隋炀帝组织开凿的隋朝大运河,一直到近代,还在发挥着独特的交通价值。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看一眼隋朝大运河。如下图
日期:2017-02-06 09:06:48
邺城传奇(四)续
隋朝大运河,南北跨越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流域,是古代南北水路漕运最为繁忙的一条河流。隋朝古运河流经海河流域的运河段,叫做永济渠。这条永济渠,是整个海河流域唯一的一条源自江南地区并且是南北走向的河流。换句话讲,如果要在河北地区修建大城,一定要考虑和永济渠联通,才能够体现出城市的交通和经济意义,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才能有余地扩张城市。
郭威留守的邺城,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日期:2017-02-06 09:10:29
邺城传奇(五)
我们来看邺城的地理位置。
邺城的西边背靠太行山,通过太行八陉可以西出河东地区;邺城的北边和东边,就是太行山和山东丘陵夹在一起的一条平原大通道,整个宽阔的黄淮海平原上最细长的瓶颈地带。上一节讲到的靖难之役中的燕王朱棣,就是在这条平原大通道上,同建文帝的南军反复拉锯和争夺;邺城的南边紧邻漳河,漳河再往南是卫河。事实上,今天看到的卫河,就是古代永济渠的其中一段。而卫河再往南,是天险黄河。漳河是卫河(永济渠)的一条支流,漳河卫河会合之后,进入山东的临清,德州段,然后在这里向北流向京津。所以不管是元朝以前的“隋朝古运河”,还是元朝1291年由郭守敬重新设计改道之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临清以北是基本重合的。重合的这部分运河,在山东河北两省分界处这一段有个名字,叫卫运河或者漳卫运河。正如我们在上一节靖难之役中提到的,卫运河以及华北陆路交通要冲——德州与河间,包括尚未提到的临清与沧州,都是卫运河(永济渠)上的名城,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日期:2017-02-07 09:12:29
邺城传奇(六)
太行山和平原大通道给邺城足够的军事依托,漳卫运河给邺城带来的是经济繁荣与物资保障,并且在古代黄河频繁改道入海的北方,邺城同黄河的距离适中,不会因为黄河水患而波及到城市生存发展。所以,邺城这座大城崛起于黄淮海平原,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古人经过充分深思熟虑之后的必然选择。
一句话,立足邺城建筑高墙和坚城,西靠太行天险,往东往北可以有效辐射黄淮海大平原南下的必由之路,往南可以控制黄河,虎视中原。同时,水路运输畅通又保证了邺城的经济和人口保有量。
不过如上所述,这还远远不是邺城最要命的地方。
日期:2017-02-07 09:16:36
邺城直到唐宋,都还是河北地区的重镇。比如如下杜甫的诗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日期:2017-02-07 09:18:54
邺城传奇(七)
再来复习下洛阳盆地地形图,我们发现,邺城恰好处于河北地区与河内地区在太行山脉的夹角上。从邺城沿太行山经卫河(永济渠)往西南方向,恰好就是河内地区。对于洛阳盆地来讲,北部防线隔黄河相望,首当其冲就是河内地区。河内之于洛阳,就相当于河东之于关中,都是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仅仅依靠黄河天险分开。于是,有邺城这个政治经济军事堡垒在,就会时时威胁到洛阳的战略安全。我们前文提到的西魏权臣宇文泰(见第一章第三节),和东魏权臣高欢,就曾经在黄河岸边的邙山展开大战。双方各自倚重的战略据点,就是洛阳和邺城,面对黄河以北河内边缘的邺城,黄河南岸不远拒险而守的洛阳,在军事灵活性上相当被动。所以在当时的邙(mang,音“忙”)山之战中,来自于邺城的高欢,取得东西两魏对抗的完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