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挨打太轻》
第11节

作者: 火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9 11:17:48
  第十章 林钦差禁烟靠权力说话(二)
  林则徐其实没手里没证据,但是他先把自己摆到了道德制高点,从此就可以做到师出有名。

  他这招使出来,还真管用,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是钦差大臣,代表皇帝来的,皇帝说你们不对,自然就是不对,没什么好辩解的。俗话说,官字两口,人家说了算。十三行的伍绍荣跟他老爸一商量,认为林则徐怎么着也得收点政绩才能走人,于是他们就打算牺牲自己点利益来换取洋人的合作,一起帮林则徐完成差事,早点送这个瘟神回京。当然这也是应付官家司空见惯的做法。
  伍绍荣先找来美国洋商代表格林,给他看了林则徐的通告,请他象征性地上缴一百五十箱鸦片,而这部分损失由伍家支付银元十万五千元。这样一算,就等于格林每箱鸦片收回七百银元,比市场价格还高。这美国人当然高兴答应。而后,伍绍荣又找到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等人,向他们提出,由他们上缴一千箱鸦片。最终和英国人商谈的结果是,英国人上缴一千零三十四箱鸦片,十三行支付他们七十二万五千银元。英国人一算账,基本上符合市场价格,于是也表示同意。

  从这里可看出,十三行的财力有多大,鸦片贸易的利润有多高!
  可是区区一千多箱鸦片,才能卖多少钱?这点点东西能影响到大清的财政收入?无论如何,林则徐拿这一点点货,是难以向道光皇帝交差的。

  林则徐知道这是伍绍荣的计策,自然大怒,打发钦差大人跟打发叫花子一般,林大人脸面何存!射人先射马,抓小喽啰没油水,林则徐决定传唤大鸦片贩子英人查顿和颠地。查顿狡猾,早早开溜了。
  林则徐指责颠地手头有六千箱鸦片,打算召唤过来,砍了这个洋鬼子的头,做到杀一儆百,以此迫使其他鸦片贩子交出他们的丨毒丨品。
  颠地一听大清钦差大人传召自己,有点儿坐不住,只听来意是谈判,而他自己又想会会这位林大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同时他也担心林则徐对自己下手。在跟义律商量后,颠地向林则徐提出要求,见面可以,但钦差大人必须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并答应二十四小时内可以安全回来。
  这主儿明显对大清官府的那一套做法保持戒心。说白了,就是主子对待奴才那套。可是英国人自诩文明,不肯当奴才。
  大清政府的钦差大人是代表皇上行使职权的,被传唤人居然还敢提要求,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跟皇上派来的钦差叫板,可见这洋人奸猾之极,但说来说去,洋人毕竟是蛮夷,不懂大清礼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但是林钦差的面子是一定不能丢的,这毕竟是在大清国土上,姓伍的总还是大清子民,而颠地也是在大清国内活动的。
  故此,林大人不能无动于衷,马上做出行动回应,首先不由分说,马上逮捕伍绍荣入狱,同时派兵包围义律所住的夷馆即英商在广州办事处。其实这个办事处也就在十三行,当时的十三行在广州城外。
  英国人在广州的办事处,清人称之为“夷馆”。原来洋商尤其是英商人多事杂,常发生纠纷,英人就派了贸易代表发挥监管和调节作用。之前得到两广政府的同意,可以住在广州市内。

  义律刚来中国时,对待广东地方政府是极其恭敬的。原因是义律本身不属于伦敦上流社会,他出身于英国某一小岛,没有大的社会背景。《夷氛闻记》书中还解释说:西夷于卦方属兑,俗重女子,从师就学,一同丈夫,嫁则跬步弗离,事必顺而听焉,土风然也。义律素敬服其妻,生一子矣。此来谓招自中国,驻粤必久,携以至。然亦但治其船梢,未尝与闻贸易。盖来者皆其民之赀货,出入盈歉皆所自主。

  这样写一个英国人,只是中国人的异想天开而已,但是能部分说明义律是比较温和的人。
  日期:2017-05-03 12:06:34
  林则徐包围颠地一群洋商时,义律还在澳门公干。先前义律就听说了林则徐如何如何,也见到林则徐的甘结书即通牒,他对走私倒不是热衷保护,但对英商人身安全非常在意。英国是讲法律的,大清政府也有法律,但多半是皇帝跟官员说了算。因为在林则徐没来广东之前,邓廷桢大人就曾在十三行夷馆前面进行过绞死鸦片贩子的现场表演,后来由于义律的介入,双方经过谈判,邓大人才放了人。

  可林则徐看起来比邓廷桢更顽固,更强硬,更难对付,救人要紧,故此义律随即带领一伙人,从珠江口经水路突破林则徐封锁,径直进入十三行,意欲解救颠地等一众英商。当然义律还是想得到十三行吴家的帮助,暗中把人救出来,然后再说别的。他也不想和中国政府对着干,闹僵了,恐怕以后在中国就不好做生意了。
  义律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进速撤。然而林则徐怎能想不到这一点。
  听闻义律到了十三行,林则徐马上增兵,严密封锁,禁止外国人离开十三行,禁止任何货物出入十三行,要求所有为洋商服务的中国人撤出夷馆。他还增兵猎德炮台,严守猎德码头,不放一个洋人出去。

  林则徐做事还是有分寸的,他只是围困洋商而非是带兵直接冲进去抓人。这里的关键就是,虽然天朝大国看不起夷人,但是不能让夷人看贬了天朝大国。天朝大国做事还是很讲风度的,当然要是面对的是国内平头百姓,估计林大人早都动手抓人了,前面抓住伍绍荣直接投进大牢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政府对外国人总是宽一点,对本国人总是严一点,这才叫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个原则用在个人修养上,倒无所谓,但是用在外交上,就不太地道了,起码对自己的百姓不公平。一个政府,不优先对自己的百姓好,却优先对别国人好,怎么能要求自己的百姓爱自己呢?

  其实英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这帮老外来中国做生意,争的不是最优惠待遇,而是公平待遇。
  封锁十三行夷馆这件事,使林则徐饱受争议。到底这么做,是不是有悖于外交准则?不能按现在人的目光,毕竟当时大清政府自认世界中心,世界老大,向来鄙视番邦夷人,骨子里就没有双方身份公平一说。
  日期:2017-05-07 12:34:10

  林则徐还是讲求策略的,一面封锁十三行夷馆,一面居然放了伍绍荣,这就叫先打板子后给糖吃。人是不可能白放的,放了,得拿出回报来。
  伍绍荣不傻,当然明白怎么回事,钦差大人嫌给的鸦片太少了,太没面子了。伍绍荣本事不小,就在林则徐严密封锁夷馆期间,他一面还能安排人给颠地等人送去食物和饮用水,一面在其父伍秉鉴的指挥下,去打点钦差大人林则徐。
  伍绍荣代表十三行商人,向林则徐提出丰厚的回报:向钦差大人捐款十万两白银以修建虎门炮台,另外每年再出三千两白银用以炮台维护费用,还有,十三行一众商人承诺,筹资四万五千两白银,做为基金,每年的利息全部用于虎门炮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