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美妇,暧昧花盛开的季节》
第16节作者:
暧昧花盛开 ——————————————————————————
这是一段十分诡异的故事,之所以我现在有讲述的欲望,一是因为故事是一个月前刚刚旅游时听说的,强烈的新鲜感还在我心里热络地翻滚着,按捺不住。二则我从小没个正行,遇到稀奇古怪的事情不是退缩畏惧,而是挤破脑袋也要往前冲,哪怕是挤出恐龙蛋大的包也无所谓,只要满足我探险刺激的心理。
不是爱玩暧昧吗?那就玩个够!我给自己放开了尺码,肆无忌惮,随心所欲,检验自己暧昧的脚步能走到哪里。你可以说我跟鬼魅玩暧昧,也可以说我跟民风民俗玩暧昧,更可以认为我跟侦探玩暧昧。
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听说这个故事之后我参与了一些鬼鬼祟祟的活动,那是听说这个故事之后半个月的时候。没有结局,也不可能有结局。作为主角的那条街上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工作着,生活着。除了其中一家过着比较殷实的日子以外,其他十几家的日子似乎过得不怎么顺当。
他们对我在暗中观察着他们的生活并不知情,更不能知道我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了他们所住的老宅的隐秘。
人生何处不暧昧?世间遍地是传闻。
日期:2009-08-10 03:56:26
我说的那一条街,其实就是某单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临街盖的房,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里面安排住进了单位14户人家。房子座西朝东(窗朝西门冲东),西边是紧邻大街,东边是单位圈起来的大围墙。早先,房子作为单位的招待所,上上下下来人都要安排到这里,饮食起居打包管理,既省钱又体面。
后来作了单位个人住房,住进来的14户人家只有一家日子过得顺当,剩下13家前后经历了很多事情,遭遇了诸多不测,直到今天。
于是,各种猜测,传闻,迷信说法纷纷出台,有些人日子过得小心翼翼,终日胆战心惊,有些人撑不住了,前后不少人搬离了此房。
我只是好奇,13家的情况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共同点?只是巧合吗?先后有那么多人得了精神疾病,穷困潦倒,经营什么失败什么......
但愿这些家庭早日摆脱现状,扫除阴霾,生活蒸蒸日上,我只能祝福那些家庭了。不要被传闻吓倒,也不要相信迷信,如果盲目地相信那些说法,一味地退避,甚至照做,难免传闻会一语成谶。
不是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吗?
我相信这句话不仅仅是励志语言,更应该是心理学方面的导向。
也许唯一殷实快乐的那一家人,正是战胜了那些迷信思想在自己头脑里作祟,不被那些危言所左右,从而保持了健康状态。自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和美了吧?
日期:2009-08-10 12:30:13
那座住了十四户人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某一个大平原的西部,在归属平原城市管辖的一个县城里。这里是平原城市的边缘,基本上处于城乡交界处。离东边那座平原城市36公里远,离北边的某旅游胜地20公里远。
县城周围是三面环山,东面低矮的丘陵地带连接着平原城市。一条自古以来流淌在这里的小河流穿县城而过,当地人叫泉水河。泉水河的源头就在北边的旅游胜地的山上,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泉水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北边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是因为平原地貌在这里渐趋被山地取代,再往北就是越来越陡峭的山地,浓密的森林地带,直至高山地带。
人们说县城就是个风水宝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县城里的人是山水通吃,讨生活很轻省。
某单位就是县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国营企业,靠的就是这里的山水。解放前曾经有天南地北的各路商人出入此地,小县城聚人气,很风光。
王地主就是各路商人之一,看好这里的山水,置业安居下来。
王地主在解放前的种种运动中,吃尽了苦头,早已经携家带口逃离了此地,他原有的豪华住地也遭到了破坏,只是留下了一些痕迹。住了14户人家的房宅地,是国家没收了王大地主的私人宅地后分给某单位的,盖的这座二十几间的大房子,正是王地主私人盖的房宅基地上。
日期:2009-08-10 21:24:04
这所座西朝东的二十几间的大平房,整体是砖瓦材料盖成,里面分设了二十几间客房,每个客房的面积为一间房那么大。客房的门清一色地冲东开,外面是走廊,走廊由北到南畅通无阻,一目视到头。
最南边的两间客房作为招待所工作人员的办公室,走廊总共开了两个门,也是冲东开,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水房在外面,跟客房一样正宗的砖瓦结构。里面有一个压力井(当时那里没有自来水设施),一个放水具用的水泥平台,地面是水泥的,门窗都是上等松木做的,规格很上档次,放一张床就能住人。
每间客房有一个炕,有一张床,冬季烧炕,夏季睡床。烧炕的炉子在每间客房的门北,凹进去的,外观很雅。门窗,房梁的材料都是大兴安岭运来的红松,室内个别家具是水曲柳做的。
总之,在当时来讲,整座房子很豪华,很气派,一点不次于王地主当年的私人住宅。
日期:2009-08-10 21:37:0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某单位决定把这个招待所分给职工,作为单位分配的住房,解决职工住房压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和平时期,人口大爆炸,家家户户铆着劲儿地生孩子,好像生孩子多光宗耀祖似的。
那一段时期保守估计,一家至少有三个子女,平均起来有四五个,有些爱生的人家一口气生了七八个,很正常。这为以后的住房问题埋下了隐患,领导最头疼的问题就在此。
在王地主宅基地上建起来的招待所,理所当然地被分配成了单位职工住房。
日期:2009-08-10 22:59:43
十四户人家由北到南,依次是(除了唯一日子顺当的一家姓名外,其他人家具体是谁没记住,随意用百家姓里的姓代替。)常姓人家(搬走后是高姓人家,后又搬走,又住一户,现空着。)白姓人家(后是吕姓人家,后又马姓人家。)撒姓人家,孟姓人家(后是王姓人家),王姓人家(后是边姓人家),宝姓人家(后是江姓人家,又后是边姓人家。),关姓人家(后是凯姓人家),王姓人家,贾姓人家,甄姓人家,张姓人家,高姓人家,邰姓人家,米姓人家,共十四户。
先前的住户都是单位职工,随着企业的解体,岁月的变迁,再加上对临街这座房子的各种传闻,房改以后房子归了个人,有些人家就搬走了。后来的住户,有些是房改前单位调整住房换了住户,有些是住进来就遭遇不测,屁滚尿流地逃离了此房。
这些住户里面,唯一一家日子顺当的便是撒姓人家,从住进来那天开始至今没动迁过。撒老爷爷成了传说中的活体镇宅之宝,现年已105岁,白眉白须,面色红润,一顿饭饭量十分可观。我这个号称美食家的人和老爷爷相比,自愧不如,区区饭量不足挂齿。
日期:2009-08-11 18:38:5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某企业出于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和经营目标转移的压力,把原本作为专门接待上边来人检查的招待所转向为职工住房。这样,有一批符合各项条件的人优先分到了房子。
我在上面所提到的二十几间房的说法,是根据他们的惯常说法来表述的,既按照分隔出来的客房个数来算的。其实,他们每间客房的面积大约有50平方米,去掉作为公用走廊的那一小部分面积,每间房仍然显得很宽敞。
我讲述诡异的事情,便从北边第一家常家说起。
日期:2009-08-11 19:22:28
常家夫妇一共生有九个女儿,堪称“家有九凤”了。常家男人是这家企业的元老,老伴儿没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妇女,不识文断字,不投机取巧,不花哨打扮,唯一的爱好就是憋着劲地生儿子,结果生了九个还是没有儿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