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4节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申侯进入王宫,得知周幽王和褒姒母子向东逃走时,立马告知犬戎国主,斩草要除根!不要忘了当初的约定!犬戎国主看着眼前这么多的绝色美女,只得暂时压住心中的欲火,率手下向骊山方向全力追击周幽王褒姒!犬戎国主等很快追上了速度比较慢的马车。

  面对眼前众多勇猛善战的犬戎士兵,周幽王毫不畏惧,勇敢的站在马车前保护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子:“不要伤害本王的王后和太子!”犬戎大兵们还着急赶回繁华的镐京城里继续**掳掠呢,哪有时间跟他墨迹!就一拥而上,将周幽王和姬伯服乱刀砍死!至于褒姒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
  后世推崇周朝的文人们编造了一个神话——将褒姒说成是恶龙转世,来到人间就是来亡国的,从而将亡国的罪责推到一个弱女子身上!一个巴掌拍不响,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将亡国之罪全都推到女人身上!
  日期:2016-12-15 20:53:28
  犬戎国主在残忍的杀掉周幽王及其小儿子后立即赶回镐京城继续**掳掠。事态超出了申侯的预期,申侯悔恨不已,刚好此时探子来报,远在西方的秦人首领嬴开以及东北方向的晋侯仇看到烽火点亮后,依然火急火燎的率军赶来。于是申侯劝犬戎国主:“秦、晋等各地诸侯率军马上到达镐京,大王您赶快带着掳掠的财物回去吧。”
  犬戎国主一听,点头道:“这个秦国的士兵比我们还敢拼命,遇到他们我就头疼,那我赶紧回去。申侯,千万别忘了我们的约定!”犬戎刚走,秦襄公、晋文侯、郑桓公的世子姬掘突等就赶赴到了镐京,申侯立马命手下开门。金鸡百花双料影帝——申侯,一脸无辜的对诸侯们说:“你们可是来了,再不来,单凭我一个小小的申国,哪能保护的了镐京城呀。”诸侯们没有细想,他们也顾不得怀疑调查申侯,忙着稳定局势。当发现周幽王和太子被杀,但是废太子姬宜臼还活着时,诸侯们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国不可一日无君,立即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继位后,封赏救驾有功的诸侯:郑伯姬友为王室战死,特赐谥号桓,世子掘突承袭爵位,加封千倾良田;卫侯和进封为公(就是卫武公);晋侯仇(晋文侯)虽然没有进爵为公,但是将河内之地赐给晋国;嬴开(后世称其为秦襄公)一直是周的附庸,此次救驾有功,加封为伯爵,正式列为诸侯!周平王还打算晋封申侯为申公,但是申侯羞愧,坚决拒绝,就没有晋爵。论功行赏之后,大家开始总结这次奇耻大辱的经验教训了,最后周平王与诸侯大臣们达成共识:关中平原北面和西面的高地都被犬戎占领,关中地区失去了屏障,犬戎可以随时居高临下前来掳掠,关中危矣。于是决定来年(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这类似于后世的宋朝,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及西北高地,使得富庶的北宋深受辽国和西夏的侵害,最终………………

  公元前770年,忠心耿耿的秦襄公一路护送着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很感动还有这么忠心的臣子保护他的安全,就对秦襄公说道:“迁都洛邑,本王也没有什么好封赏的,如今犬戎侵占了我们大周大片土地。爱卿回去后,只要一打败犬戎,所得土地就全都归你!”

  与此同时,虢公翰拉拢十几个小诸侯,在携地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即位,是为周携王,但此举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诸侯们都不予承认,“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二王并立的局面被终结。
  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拉开了春秋大幕!周平王到达洛邑后,由衷的佩服当年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先见之明:“这个河洛地区虽然地处天下之中,但是北有黄河作为天险,黄河南岸还有第二道防线——低矮的邙山;南有伏牛山倚为屏障;东据虎牢关,并且有东虢国和郑国拱卫周王室的东面;西面则有也已东迁的西虢国扼守周王室的西大门;周边还有不少姬姓封国拱卫着周王室;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流充沛,经济发达,从此以后王室的威严和安全问题有保障啦!”事实果真如此吗?周平王乐观的前提是这些与王室关系密切的姬姓封国对周王室足够的忠诚。但是如果这些姬姓封国不再对您忠诚了呢?

  日期:2016-12-16 12:12:34
  庙号、谥号、年号
  庙号  庙号是我们中国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创立之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庙号为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比如汉太zu刘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有个小“错误”:“咦?你写的不对吧,我们都叫刘邦为汉高祖刘邦,你怎么写的居然是汉太zu呢?”其实,刘邦的庙号的确是太zu,谥号是高皇帝,我觉得应该是司马迁写顺手了,称呼其为高祖皇帝,后世就跟着称呼刘邦为汉高祖了………………在称呼帝王时,庙号放在谥号前,同谥号一起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比如说刘邦,我们应称其为汉高皇帝刘邦。等后面具体讲到哪位帝王时,再详细的介绍他的庙号来由。比如说朱棣,他的庙号是太宗,那么我们为什么称其为明成祖呢?这是因为他的六世孙明世宗(讲明世宗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哪个皇帝,一说嘉靖,大家就知道了,下面讲年号的时候大家就明了了)改其庙号为成祖。嘉靖帝为什么要改他100多年以前的祖先的庙号呢?等讲到那了再说吧。其实答案就在六世孙这三个字里,为什么是朱棣的六世孙改其庙号,而不是五世孙,七世孙呢?

  谥号  与庙号专属于帝王不同,帝王、诸侯、卿大夫、将相臣子等都可以有谥号。由于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功过是非评定的称号,有盖棺定论式的褒贬之意,所以必须得遵照严格的标准评定:1.必须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帝王的谥号由公正无私的礼官确定,然后由即位的帝王宣布;将相臣子的谥号则由朝廷在其死后赐予。2.谥号必须要符合死者的为人。
  有谥法规定了一些有固定涵义的谥字:1.褒义类:文、武、景、烈、昭、穆等。2.贬义类:厉、灵、炀、幽等,淫德灭国曰幽。3.同情类:哀、怀、愍、悼等。等到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通过了解这些诸侯的谥号,就能大体了解其为人或者结局!这就是我们祖先的高深智慧!比如曹废公,我们一般听都没听说过他,但是看到他的谥号,就知道,哦,他被废了。再比如东汉的汉献帝,谥号献,我们就知道,哦,他献出了皇位,献给了曹丕。可惜,从唐朝开始,帝王的谥号都很长,使得谥号失去了公平公正性,随便举个例子,明世宗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谥号是,看好了——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年号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开创了伟大的年号制度,年号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纪年,使得我们记述历史时条理更加清晰。新的皇帝登基,启用新的年号,一般都是过了年改元纪年,这样尽量保证同一年不会有两个年号,方便纪年。但也有不守规则的皇帝(比如说前秦皇始五年即公元355年夏六月,太子苻生即位就改元为寿光。辅政大臣段纯谏道:“陛下刚即大位,尚未逾年而改元,于礼不合,请待明年。”苻生非但不听,还杀了段纯)。但是分裂时期,有并存的好几个政权,这些政权各自有自己的年号,比如说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十一年即公元386年,这一年我们中国大地上居然有十六个年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