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于公元前113年,以这一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规定从此以后形成制度。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为六年。刘彻于公元前141年即位,四六二十四加上元鼎的四年再加上113,刚好是公元前141年。虽然建元是追加的年号,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建元是世界上第一个年号。与此同时,刘彻还创立了奉正朔的制度,推广给藩属于我们中国中央王朝的周边臣属国及附属国,以明确我们中华中央王朝作为宗主国与臣属国关系的高明政治手法。比如朝鲜,使用我们的大明王朝的“崇祯”年号长达265年之久!
从此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都会改元纪年,并且不断地完善此制度,在上一任皇帝驾崩的那一年不改元,第二年才改元,以方便后世纪年。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改元,比如武则天,在位十五年,用了十几个年号。到了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我们都用年号来称呼明清的皇帝,所以上文说明世宗时,大家大多不知道,一说嘉靖就茅塞顿开。明朝有一个皇帝例外,有两个年号,就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年号为正统,后来南宫复辟,第二次登基年号为天顺。清朝有两个例外,一个是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帝,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另一个是同治,一开始年号是祺祥,后慈禧慈安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改年号为同治(两宫共同统治之意)。
细心的历史爱好者会发现,我们称呼汉朝的皇帝都是什么什么帝,比如汉武帝,汉献帝等。称呼唐宋的皇帝,都是什么什么宗,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等。明清的皇帝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我们称呼其年号。那么为甚么唐以后到元朝的皇帝我们称呼其庙号,唐以前的皇帝我们称呼其谥号呢?其实这是为了称呼方便,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不止一个字,你像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虽然比较难记,但是还过得去。大家再看宋仁宗,他的谥号是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好字都让你拿去用了………………所以我们以庙号称呼唐朝以后的皇帝。就以谥号称呼唐朝以前的皇帝。看起来这样记述他们很合理。但是我觉得对隋朝以前的开国之君很不合理。秦始皇是个例外,因为他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庙号、谥号,所以我们只能称呼其为始皇帝。但是你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功绩很大,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称呼其隋文帝,就显得太贬低其功绩了,希望以后我们改称其为杨高祖!
日期:2016-12-17 20:59:50
春秋小霸之得天独厚郑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
东迁后的周王室一落千丈,王畿之地只有方圆几百里,实力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的国家,还拿什么号令天下。所以周平王主要依仗此时跟周王室血缘关系最近并且离得最近的郑国。郑国是此时最年轻的诸侯国(秦国虽然刚升为诸侯,但以前可是高度自治,实为诸侯),并且在关东地区跟周平王一样,也是“外来户”,所以周平王重用郑武公,任命其为周王室卿士。郑武公将东迁后郑国的国都定在京城(今河南荥阳),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站稳脚跟。雄才大略的郑武公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于郑武公十年,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然后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灭了临近的虢、郐两国,随后迁都新郑,励精图治:聪明的郑武公释放商奴,恢复其人身地位,使得人数众多的商奴对郑国忠心耿耿!所以郑武公虽然是“外来户”,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当地的主人,并且将郑国发展的日益强盛!这为将来的庄公小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急于扩张的郑武公很想攻打胡国(在今河南漯河附近),他的谋士关其思就献策道:“主公,最近我们灭了虢、郐二国,与我们乡邻的胡国肯定会以此为戒,从而对我们严加防范。要想吞并胡国,必须先使其疏于防范!老臣觉得主公可以先把公主嫁给胡国国君,但是光凭此举并不能让其完全疏于防范,如果配合着另一项举措,定能打消胡国的疑虑!咳!咳!咳!”
郑武公关切的问道:“爱卿,您的病好些了吗?胡国的事情可以再议,您的身体要紧,等您养好了病再来议事也不迟。”
关其思感动的说道:“主公对老臣关怀备至,老臣怎能承受的起。实不相瞒,老臣略懂医术,自知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郑武公大吃一惊:“什么?病入膏肓?!爱卿切莫如此悲观,寡人定会请天底下最好的医师将你治好!爱卿赶快回去好好休息!等治好了病再来上朝议事!”
“不必了,主公。主公您又不是不了解老臣,老臣的医术在当今天下也是排的上名号的,老臣的病没人能治好。咳!咳!人老了自然要入土,这是定数,主公切莫伤心。但是老臣能利用老臣的死,帮助主公灭了胡国!”于是,关其思将自己的计策告诉了郑武公,郑武公听后坚决不同意,后来在关其思的力劝下,郑武公流着泪答应了!
果然,郑武公将公主嫁过去之后,胡国的防备依然没有松懈,并且胡国安插在郑国的眼线事无巨细的向胡国国君汇报郑国的一举一动。
这一天,郑武公召集大臣们议事,商讨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攻打胡国!”关其思力谏道。
“放肆!胡国国君乃是寡人的女婿,你有什么不良居心,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寡人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来人,把关其思拉出去,斩了!再有胆敢劝寡人攻打胡国者,一律格杀勿论!”
很快,胡国国君获悉此事,并且安插在郑国的眼线告诉他,郑国自从将公主嫁过来之后,逐步地将郑、胡边境的郑军都转移到郑、卫边境去了。“看来岳父果真把寡人当做亲人了啊,以后肯定不会对寡人下手了。岳父把兵力移到北面,看来是要向北发展呀。既然岳父都撤兵了,对寡人如此之放心,那么寡人这做女婿的,怎能防备自己的岳父呢?”于是,胡国国君解除了防备,并且值此新婚燕尔之际,天天跟公主饮酒作乐………………
郑武公获知此消息后,迅速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胡国!
日期:2016-12-17 22:25:04
前面讲过,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小女儿,史称“武姜”(她是武公的妻子,姓姜,所以称其为武姜)。武姜也继承了他父亲申侯的良好基因,而郑武公就更不用说了,英明神武,所以他俩结合后生的孩子不出意外肯定也是才智过人。话说武姜嫁给郑武公后没几年就身怀六甲,但是跟其他孕妇不同,武姜居然没有一点怀孕期间应有的生理反应。怀胎十月后的某一天,睡得正香,做着美梦的武姜突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睁开眼一看,孩子已经降生了!梦醒生孩子不吉利,所以武姜并没有做母亲的喜悦之情,非但不喜欢,甚至十分厌恶这个嫡长子,就给其取名“寤生”(郑武公能同意吗?难道武姜也是母夜叉?)。三年后武姜又诞下一子,取名段。武姜非常喜欢段,就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这个小儿子。其实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不知道外国是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都疼爱年龄最小的子女,大家觉得呢?我仔细的观察身边的人,不管最小的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最受父母疼爱的。希望大家以后如果生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能由衷的平等的对待他们,不要偏爱哪一个,都是自己的骨肉,要公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