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个儿子一天天的长大,武姜在疼爱小儿子之余,就想着如何才能让嫡次子段继位。所以每次郑武公从洛邑回来后,武姜就在郑武公面前说小儿子段如何如何优秀,大儿子寤生如何如何不好,但是郑武公在继承人问题上,严格遵守宗法制。而段作为郑武公的嫡次子,虽然不能继承爵位,但郑武公还是把鄢邑封给段作为食邑,而我们称其为共叔段是因为其谋反不成后,北逃卫国,被封在共这个地方。
到了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在郑武公弥留之际,武姜还是不死心:“夫君啊,为了咱们郑国的未来,还是让段继承爵位吧”。但是郑武公至死也不松口,所以姬寤生得以顺利继位,是为郑庄公(生于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
“寤生啊寤生,虽然没能通过你爹这条途径把你废掉,但是你才十五岁,为娘有的是手段把你赶下台,让我的心肝宝贝段儿即位!”武姜下定决心,不管用什么手段,一定要让段即位。
日期:2016-12-18 08:55:28
郑庄公刚继位不久,武姜就开始发难了:“寤生啊,你现在是郑国的主人了,可是你的同胞弟弟段就鄢邑这么一个采邑,你看是不是………………?”
郑庄公恭敬的说道:“母后,儿臣也觉得应该给弟弟段增加采邑,刚好儿臣最近正在跟大臣们商议此事,但是还没决定将哪个城邑加封给弟弟。母后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那就把制邑封给你弟弟吧。”武姜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淡定的说道。
郑庄公听后大吃一惊,制邑之地最为险要,乃郑国的北方门户与重镇!如此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只能归郑国国君直接管辖,哪能分封出去呢?“母后,父亲生前就嘱咐孩儿,制邑乃郑国之咽喉,必须由国君亲自掌管,不得将其分封。并且东虢国君就是因为制邑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而身首异处,儿臣不愿意弟弟去冒这个险。母后,再换个地方吧,除了制邑,哪儿都行。”制邑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虎牢关,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朝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名讳而改称武牢关………………
“那就京城吧。”武姜嘴角闪过一丝笑意,“随口”说道。
郑庄公倒吸了一口凉气,当年父亲东迁时,就是通过经营京城(城的名字叫京城,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京城)而迅速的在关东地区扎稳脚跟,才有了今天的大郑国。京城城高墙厚,固若金汤,储备了大量的兵马钱粮,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但是话已说出口,君无戏言,郑庄公只得躬身道:“儿臣遵命,儿臣这就去将京城转交给弟弟。”
望着郑庄公渐渐离去的身影,武姜冷笑道:“毛孩子,跟老娘斗,你还嫩了点。老娘养了你这么多年,你的性格老娘一清二楚。我本来就是打算要京城给段儿的,但是一上来就开口要京城你肯定会拒绝的。以制邑作为幌子,你拒绝了我第一次的请求后,肯定不会拒绝我第二次的请求。哈哈,哈哈!”
日期:2016-12-18 20:51:31
大夫祭仲(又称祭足)和庄公的叔叔公子吕听说庄公居然将京城封给段,立马劝谏道:“主公,京城富饶坚固,将其封给他人,将来定会成为咱们郑国最大的隐患啊!还望主公三思啊。”
“这是寡人母后的要求,并且寡人已经答应了母后,君无戏言,不得不给啊。”郑庄公答道。
“恕臣等直言,共叔段在太后的支持下,一直在扩张自己的实力,主公不得不防啊,否则尾大不掉,后果不堪设想啊主公!”
“多行不义必自毙,没事的,等着瞧吧。”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聪明的郑庄公很清楚此时自己面临的局势:弟弟只有实力强大到足够的程度才敢勾结母亲里应外合公然造反,夺取君位。所以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布一个大局。祭足等忠臣建议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的主张固然正确,但是自己作为姬姓子孙,崇尚周礼,孝顺父母,友爱弟弟,怎能先下手为强呢?并且还会落下一个弑弟的恶名。
共叔段此后不断的从京城向四方扩张,而庄公则一次次的退让,同时愈加孝顺母后,得到了好东西,自己舍不得享用就派人送给母后和弟弟。但同时,郑庄公重用祭足和公子吕,文治武功,使得庄公的直属军队战斗力无比强大,并且庄公深得民心。而共叔段为了筹备更多的钱粮,对治下的臣民征收重税,百姓怨声载道,对其严重不满。
过了几年,公子吕又沉不住气了,劝谏道:“主公,此时我们郑国俨然有两个国君,还是发兵灭了共叔段吧,不要让百姓有贰心啊!”
郑庄公诡黠的笑了笑,自信的对公子吕说道:“没有正义就得不到民心,他会自己灭亡的。”
公子吕看着郑庄公那捉摸不透的表情,再联想起祭仲以前跟自己交流时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公子吕顿悟了:我明白了!想不到主公如此深藏不露,深谋远虑。这招欲擒故纵、一箭双雕真的是太高明了!既要成功的防止分裂,还要让自己获得孝顺母亲,友爱兄弟的好名声。那我今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别给主公拖后腿!从此,公子吕专心致志的训甲练兵。
郑庄公二十二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共叔段与自己的母亲武姜密谋里应外合攻打新郑。一直掌控局势的郑庄公第一时间获悉了共叔段的起兵时间以及战略方针!所以,当共叔段率全军前脚出了京城南门,向南面的新郑进军后不久,公子吕就率军从北门攻进了京城。
当共叔段得知京城被占领后大惊,立马率军回师,在京城南面不远处遇到了严阵以待的公子吕率领的郑军。
公子吕来到阵前,按照郑庄公的嘱咐大声喊道:“叔段谋逆,我奉国君之命前来征讨,主动投降者概不追究,否则格杀勿论!”
共叔段手下的士兵一听,纷纷窃窃私语:“国君为人仁厚,叔段平时对咱们又非常苛刻,咱们哪能助纣为虐呢?”
“对啊,对啊,并且咱们的老婆孩子等一家老小仍然在京城里呢,京城看样子已经被国君夺回去了。咱们要是不投降,家人们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哗,叔段手下的士兵们全都投降了。
叔段傻眼了,一看身边只剩下几十个亲兵,转念一想,鄢邑是自己的直属封邑,就带着亲兵逃往鄢邑。
叔段前脚刚进鄢邑,公子吕后脚就将鄢邑三面包围了,此时胜局已定,但是公子吕并没有攻打小小的鄢邑城。郑庄公忍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避免留下弑弟的恶名,所以公子吕围而不打。
共叔段见大势已去,就北逃至共国,他的儿子姬滑投奔卫国。卫国此时也意识到了必须要遏制郑国的崛起,就很高兴的收纳了姬滑,作为日后对付郑国的棋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