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了!东迁后的周平王面对周王室逐渐衰落的局面,无能为力。从他开始,周天子号令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之后的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太子先于他去世,所以周平王的嫡长孙继位,是为周桓王(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在位)。大家肯定有所疑问,周平王就没有其他嫡子了吗?为什么反而让嫡长孙继位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首先,立嫡以长不以贤。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如果嫡长子早逝,就由嫡长孙继承,如果没有嫡长孙,则由嫡次子继承,如果嫡子嫡孙全都没有了,才由庶子按年龄大小确定继承顺位。
其次,立子以贵不以长。比如说,第一任正妻去世,并且没有生育子女,随后将某个已经生了儿子的小妾扶为正妻,扶为正妻后,这第二任正妻又生了个儿子,那么她成为正妻后所生的儿子的地位要高于她做小妾时所生儿子的地位,第二任正妻扶正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成为了第一继承人。也就是说,虽然是同父同母,但是兄弟之间的地位尊卑取决于他们出生时母亲身份的高低。
第三,如果第一任正妻生了嫡子后去世,第二任妻子扶正后也生了若干儿子,那么这若干儿子也是嫡子,但是第一继承人是第一任正妻生的嫡长子。
所以周平王驾崩后,嫡长孙姬林继位。后世类似情况也有,大家所熟知的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元璋就立嫡长孙为法定继承人。很多人说朱元璋这种立孙不立子的不合理的任命继承人的做法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隐患,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了解了嫡长子继承制,大家就会知道朱元璋的做法非常正确。只是由于他的儿子朱棣太强了,而年轻的嫡长孙又比较柔弱,失误频出,最终导致了靖难。
日期:2016-12-20 20:24:55
争强好胜的周桓王继位不久就重用虢公忌父,疏远郑国,并且打算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消息传到了郑国后,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马上派祭仲率军去收割周王室铁杆小弟苏国温地的麦子,以示抗议。后来郑庄公见周桓王居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遂于这年秋天,直接派兵将王畿之地的庄稼给收了!《左传》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卫桓公得知这些消息后,心里很高兴:无耻的郑庄公每次都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吸引了很多小诸侯,然后群殴我!看来刚继位的周王肯定也对他的专权不满,我这就前去洛邑吊贺,趁机拉拢周天子,一起对付郑庄公!
州吁终于等到机会了!当他得知卫桓公要前往洛邑吊贺时,马上通过石厚掌握了卫桓公的具体启程时间及路线,成功的弑杀了卫桓公,然后取而代之!是为卫前废公(在位时间短,上位不正,并且卫人不拥戴他,所以没有谥号)。虽然在位不满一年,但他也创造了一项纪录——春秋时代第一个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他爷爷卫武公当年也是弑兄自立………………
州吁上台后急于稳定自己的统治,但是国内百姓因其弑君篡位而并不拥戴他。石厚见州吁为此愁眉苦脸,就向州吁献计:“主公,您觉得您最擅长什么?”
“那当然是带兵打仗了,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怎么还问我这个问题?”
“所以呀,主公您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您看郑国已经打败了我们好几次了。主公您率军前去攻打郑国,不就可以坐稳这个位子了吗?首先,我们可以转移国内臣民的视线,通过战争让其拥戴您。其次,如果主公您打赢了,咱们卫国百姓就可以因为您而扬眉吐气了!他们就会紧密的团结在你周围。第三……。”
州吁兴奋的打断石厚的讲话:“寡人这就去安排,即日就启程前去攻打郑国!”
“主公勿急,如今不单是我们感受到了郑国的威胁,还有陈、蔡等国也忌惮郑国,怕郑国侵占他们的领土。我们可以联合他们,嗯…………。还有!宋国的公子冯流亡郑国,宋国君主怕其回国篡位,对郑国也是咬牙切齿,我们还可以联合宋国………………还有!鲁国乃是礼仪之国,我们用重金贿赂鲁公,让其象征性的派点人前来,更能体现出我们出兵的正义性!”
“好主意!小石啊,你不愧是寡人最好的兄弟啊。女人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好兄弟才是真爱,来,搞个基吧………………”
日期:2016-12-21 13:35:21
当郑庄公第一时间得知卫、宋、陈、蔡、鲁五国联军前来攻打郑国时,大吃一惊,就想着硬着头皮前去抵抗。这时祭足献策道:“主公,微臣认为,这五国表面上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心怀鬼胎,卫国公子州吁弑兄篡位,国内人心不服,所以拉拢了陈、蔡这样的小国来攻打咱以转移国内矛盾,而鲁国只是象征性的露个脸。估计只有宋国真的当真了,因为他们的公子冯被我们收留了,他要前来索要公子冯。但是我们不能将公子冯交给他,必须留着他!将来好用来制衡宋国。既然他们各怀鬼胎,微臣建议坚壁清野,关上城门,任凭他如何挑衅,就是不出城迎战。不出十日,他们必定退兵!”郑庄公深以为然,遂传令没有旨意不得私自出城迎战。
当五国联军进入郑国境内后,发现野外连个人影都没有。宋殇公急着抓回公子冯,就建议直奔新郑,而州吁和石厚也觉得要速战速决,毕竟上位不正,出来时间长了怕国内生变。于是五国联军一路行进到新郑城下,又傻眼了,新郑城固若金汤,城门紧闭。鲁班还得二百一十二年以后才出生,此时没有云梯等攻城器械,只能在城下骂战。但是任凭你骂的有多难听,郑国就是不出城迎战。
过了五日,本就不是一条心的五国联军都打退堂鼓了,于是各自撤军。州吁回军途中大肆劫掠了一番,然后吹嘘自己取得大胜,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卫国民众依然不服州吁的统治。束手无策的州吁只得硬着头皮前去请教石厚那足智多谋但是认死理的父亲石碏。
面对主动前来求教的州吁,石碏心中大喜,但是不动声色的思考了一会,然后假意对州吁说:“老臣以为,主公您通过非正常手段上台,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所以百姓不拥戴您。为今之计,最好是主公您亲自前往洛邑,请求周王正式册封您。”
“石大夫有所不知,寡人曾派人带着重礼前去洛邑请求周王册封我,但是这个刚上位的周王不置可否,是个认死理的主儿!唉………………”
“哦,原来是这样,容我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法子没有。嗯,对了,这个周王跟陈国国君交情匪浅,前不久陈国国君不是还跟主公您一起征讨郑国了吗,主公您备上重礼亲自前去拜访陈国国君,请陈国国君出面说通周王。”
州吁大喜道:“石大夫所言甚是,寡人这就去精心准备礼物,日后还得多多靠石大夫您替寡人处理国政呀。”
“老臣年事已高,还是抓紧过几年清闲日子吧,主公有老臣的这个儿子辅佐,老臣就放心了。主公还是快去办正事吧。”石碏送走州吁后,马上写了一封密信让亲信快马加鞭送给陈桓公(被州吁弑杀的卫桓公是陈桓公的外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